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022)

作品数:7 被引量:83H指数:4
相关作者:李志刘文兆赵姹王小静李京京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篇气候
  • 3篇蒸散
  • 3篇统计降尺度
  • 3篇气候变化
  • 3篇情景分析
  • 3篇泾河流域
  • 3篇流域
  • 3篇黄土高原
  • 3篇降尺度
  • 3篇河流域
  • 2篇蒸散量
  • 2篇降水
  • 2篇GCM
  • 2篇参考作物
  • 2篇参考作物蒸散
  • 1篇时空变化分析
  • 1篇气候模式
  • 1篇气象
  • 1篇气象要素
  • 1篇潜在蒸散

机构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7篇李志
  • 3篇赵姹
  • 3篇刘文兆
  • 2篇王小静
  • 2篇李京京
  • 1篇赵西宁
  • 1篇吕哲敏
  • 1篇石小平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水资源研究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GCM泾河流域未来温度变化的降尺度预测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分析泾河流域21世纪温度变化的趋势,为流域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的构建及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泾河流域18个气象站点的日平均温度和日最高、最低温度实测数据,以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再分析资料、英国Hadley气候预测与研究中心的全球气候模型HadCM3在A2和B2情景下模拟的大气环流因子,利用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对泾河流域21世纪3个时期(2020s,2050s,2080s)温度的时空变化进行预测。【结果】A2、B2情景下,泾河流域未来3个时期(2020s,2050s,2080s)的温度变化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且随时间的推移增幅增大。3个时期的温度变化具有季节差异,日平均温度在A2、B2情景下均以夏季变化最为显著(A2:1.2,2.5,4.5℃;B2:1.3,2.4,3.2℃);日最高温度在A2情景下以秋季变化最为显著(1.0,2.4,3.8℃),B2情景下则以冬季变化最为显著(1.0,2.0,2.9℃);日最低温度在A2情景下以夏季变化最为显著(1.1,2.4,4.4℃),B2情景下则以秋季变化最为显著(1.4,2.3,3.3℃)。温度变化同时也存在空间差异,以东南-西北方向增幅较高,东南部是高增长的中心,东北部和西南部增幅相对较小。【结论】泾河流域未来3个时期(2020s,2050s,2080s)的温度有明显上升,并具有一定的时空差异和季节差异。
赵姹李志刘文兆
关键词:泾河流域气候变化统计降尺度情景分析
GCM降尺度预测泾河流域未来降水变化被引量:4
2014年
利用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确定预报因子,建立预报量与预报因子之间的统计关系,用独立的观测资料验证模型,并将其应用于HadCM3在A2和B2两种排放情景下的输出生成未来气候变化情景,预测了泾河流域未来3个时段(2020s,2050s,2080s)的降水变化,以期为流域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的构建及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泾河流域未来年降水量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且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夏季降水减少趋势最明显,减幅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冬季呈现微弱增加趋势;春季与秋季变化趋势类似,均有增有减,减少的时期较增加的时期多。流域降水变化的空间差异大体呈现由东南部向西北部减小的趋势。
赵姹李志刘文兆
关键词:泾河流域降水量统计降尺度情景分析
1961—2009年黄土高原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45
2013年
基于48个气象站点1961—2009年的监测数据,使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和Mann-Kendall法,分析了黄土高原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气象要素在黄土高原都呈梯度分布,沿东南—西北方向降水和平均温度递减而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递增,沿南北方向相对湿度降低而参考作物蒸散增加。各气象要素在各站点基本都具有单调趋势,但趋势显著的站点数存在变异。约98%的站点温度的上升趋势显著,约60%的站点日照时数和风速的下降趋势及参考作物蒸散的上升趋势具有显著性,约40%的站点相对湿度的下降趋势显著,约30%的站点的降水具有显著的下降趋势。各气象变量都存在一定的年代际变化,相对湿度在2004年以来显著降低,降水的显著减少、年均温度和参考作物蒸散的显著上升都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而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的显著下降都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黄土高原的气候可能出现了一些新趋势,给未来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需引起足够重视。
李志赵西宁
关键词:黄土高原气候变化参考作物蒸散
西北旱区近50年气候变化分析
2016年
气候变化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影响更加显著,为此,需要明确其气候变化趋势,从而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管理依据。基于152个气象站点1961~2011年降水、温度、风速、湿度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分析了西北旱区气候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近50年,各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梯度变化特征,最高、最低及平均温度由东南–西北方向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而降水和相对湿度则表现出递减的趋势;在旱区西部南北条带上,日照时数和风速较高,而降水和相对湿度较低。不同要素随时间变化趋势不同,降水和温度多呈上升趋势,而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风速则多呈下降趋势;变化趋势的显著站点数不同,92%以上站点温度和降水的上升趋势明显,69%站点的风速下降趋势显著,约40%站点的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下降趋势显著;各气象要素基本上都在1980s发生了突变。
石小平王小静李京京李志
关键词:旱区气候变化
区域气候模式(PRECIS)对黄土高原降水模拟能力的评估被引量:1
2016年
黄土高原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其社会经济发展;全球变暖背景下,需要对该区水资源状况进行详细的影响评估。区域气候模式可提供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数据,但模式的模拟精度直接影响评估结果。为此利用ERA40再分析数据作为边界条件驱动PRECIS,从降水频率、降水量和极端事件3个方面,评估了PRECIS对黄土高原1960—2000年降水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PRECIS能够模拟出各要素东南-西北方向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还可模拟出整体的时间变化趋势,其中对非汛期的模拟较好,而汛期降水日数和降水量等被严重高估;并且涉及干旱的指标普遍偏低;还发现对于极端降水事件模式对强度指标的模拟能力优于频率指标。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订正方法,才能更好的应用于气候变化水文效应评估。
吕哲敏李志李京京代润润
关键词:区域气候模式PRECIS黄土高原降水
黄土高原1961—2009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变异被引量:22
2012年
基于48个站点的气象数据,对黄土高原1961—2009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年均参考作物蒸散量为1060.3 mm,西北部高于东南部,最低值出现在西南区。1961—2009年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幅1.3 mm;春季变化最显著,冬季变化最小。ET0在1994年发生上升趋势的突变,之后上升趋势一直非常显著。湿度和温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ET0不断增长而降水呈降低趋势,这将恶化该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李志
关键词:参考作物蒸散量黄土高原MANN-KENDALL
泾河流域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异被引量:10
2014年
潜在蒸散量是水文循环中的重要变量,分析其当前特征并预测未来变化,对于区域干旱和水文特征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基于15个气象站点的日数据、NCEP再分析数据以及HadCM3的预测数据,在分析当前潜在蒸散量的基础上,应用统计降尺度方法对泾河流域21世纪的潜在蒸散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961—2005年泾河流域潜在蒸散量年均值为934.6 mm,且存在空间差异,整体由东向西南方向递减;时间变化上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21世纪泾河流域潜在蒸散量呈显著的上升趋势,但存在季节差异,夏季增幅较大而冬季增幅较小;空间分布基本保持现有模式,但区域差异增大。潜在蒸散量增加可能加剧泾河流域的干旱状况,需提前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
赵姹李志刘文兆王小静
关键词:泾河流域潜在蒸散量统计降尺度情景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