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卫生厅中医药科技专项课题(GZPT1238)
- 作品数:2 被引量:40H指数:2
- 相关作者:吕小平成慧娟廖静陈兰詹灵凌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中医药科技专项课题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与炎症性肠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7
- 2014年
-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肠道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肠壁黏膜免疫调节异常、肠壁黏膜屏障缺损、持续肠道感染、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参与IBD的发生和发展[1-3].其中,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异常所导致的炎症反应在IBD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4].慢性炎症反应中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和免疫调节异常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新近的研究发现细胞内重要信号转导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不仅在促进细胞增殖、抑制凋亡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5-6],而且参与了炎症反应过程,在肠道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IBD中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不断深入,现就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以及与IBD关系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 成慧娟吕小平
- 关键词: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炎症性肠病慢性炎症反应苏氨酸蛋白激酶免疫系统异常炎症反应过程
- 含呋喃唑酮的四联疗法补救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通过Meta分析研究含呋喃唑酮的四联疗法补救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 Med、EMBase,收集含呋喃唑酮的四联疗法与常规四联疗法对比补救根除Hp疗效的国内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日期截止2015年1月,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个研究,共788例患者,其含呋喃唑酮的治疗组396例,常规疗法的对照组39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含呋喃唑酮四联疗法的治疗组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四联疗法相比,含呋喃唑酮的四联疗法补救根除Hp的疗效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
- 谢连海廖静陈兰詹灵凌吕小平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呋喃唑酮四联疗法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