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8529)

作品数:9 被引量:31H指数:4
相关作者:陈蔚胡斌范占勇丁武波杨林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建筑科学
  • 2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建筑
  • 2篇人文空间
  • 2篇文化
  • 1篇当代中国城市
  • 1篇地域建筑
  • 1篇地域性
  • 1篇地域性建筑
  • 1篇碉房
  • 1篇侗族鼓楼
  • 1篇盐业
  • 1篇盐业经济
  • 1篇遗产
  • 1篇中国城
  • 1篇寺院
  • 1篇诺邓
  • 1篇文化交融
  • 1篇文化研究
  • 1篇文化遗产保护
  • 1篇消费文化
  • 1篇历代

机构

  • 10篇重庆大学

作者

  • 7篇陈蔚
  • 2篇胡斌
  • 2篇范占勇
  • 1篇李宁
  • 1篇丁武波
  • 1篇陈鸿翔
  • 1篇王轶楠
  • 1篇张曦
  • 1篇杨林

传媒

  • 4篇西部人居环境...
  • 1篇包装世界
  • 1篇建筑学报
  • 1篇室内设计
  • 1篇重庆建筑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80年代以来拉萨八廓街空间演变和保护简析
获选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的拉萨市八廓街,至1980年代中期以前,街巷格局和建筑基本保留原貌。1980年代中期,大昭寺广场的建设导致八廓西街被拆除,千百年来逐步形成的环绕大昭寺的'回'形街巷格局被改变。之后,八廓北...
范占勇; 陈蔚;
关键词:人文空间
文献传递
后现代性与当代中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被引量:1
2014年
文章从价值论角度出发,以全球化时代为背景,就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文化价值、历史真实性价值、社会价值"内涵和外延新的发展与变化方式进行探讨,从中寻找有利于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和方法发展的要素,同时提出要自觉警惕历史虚无思潮和商业资本相互结合之后对于历史文化精神和遗产的侵蚀、消解。
陈蔚侯博慧
关键词:后现代性价值论消费文化
西藏林芝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特征研究—以工布地区碉房为例被引量:8
2015年
对复杂环境中的西藏林芝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受城市化的冲击,导致其独特性产生了同质化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在田野调查与文献资料考察的基础上,重点以林芝工布地区碉房为例,自上而下地从地理、文化、宗教的影响,以及民居院落、建筑形体、建筑构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分析,归纳出西藏林芝地区传统民居的主要建筑特征。
陈蔚萧依山
关键词:传统民居建筑特征
传承与创新——当代拉萨地域性建筑创作解析被引量:3
2015年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宏观背景下,地域性成为影响城市文化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当代拉萨城市建设,由于多数设计者缺乏对传统藏式建筑的足够认识和把握,建筑创作过程草率、急躁,导致城市地域性逐渐丧失。文章从梳理拉萨当代建筑地域化探索之路入手,基于解读传统建筑特征,来分析当代拉萨典型地域性建筑创作案例中的策略与手法,旨在探求具有传承与创新意义的地域性建筑创作路径。
范占勇陈蔚
关键词:地域建筑藏式建筑建筑创作
拉萨古城八廓街空间演变和保护解析被引量:1
2016年
1980年代中期以前,拉萨古城八廓街街巷格局和建筑基本保持原貌,之后,大昭寺广场的建设导致八廓西街被拆除,千百年来逐步形成的环绕大昭寺的"回"形街巷格局被改变,八廓北街、八廓东街和八廓南街的一些古建筑被新建的藏式风格建筑所取代,街巷立面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文章通过解析1980年代以来的八廓街物质空间、人文空间和建立保护与发展的系统观三个方面,试图寻求八廓街科学保护的路径,以期为今后开展的历史街区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范占勇陈蔚
关键词:人文空间
四川康区藏传佛教惠远寺的汉地建筑风格探析被引量:2
2014年
藏传佛教建筑以寺院著称,寺院多维地反映着藏族的文化和历史。各个藏区的藏传佛教寺院都有其固有的特色,四川康巴藏区寺院建筑在其平面布局、空间形态、单体造型、建造技术以及色彩装饰等方面就有独到之处。这一地区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或多或少的体现了汉地传统建筑风格。文章从惠远寺着手探讨如何将汉传佛教寺院建造风格与技术应用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中,以期对研究整个康巴藏区建筑物质形态提供借鉴。
陈蔚张曦
关键词:藏传佛教寺院汉传佛教寺院文化交融
时代更迭下的平顺龙门寺历代建筑格局推演研究
2016年
平顺龙门寺始建朝代早、修建朝代多、建筑规模大,在同一区域的佛寺建筑当中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对龙门寺的实地调研与测绘,将其建筑组群布局与单体建筑型制与同时代同类型建筑进行对比研究。以时代更迭下建筑格局演变作为轴线,揭示不同时代佛寺建筑格局特征演变的差异,以及龙门寺在不同时代所形成的建筑规模与布局规制,并揭示其历史演化过程中所体现的时代差异与文化价值。
陈蔚王轶楠
关键词:佛寺
藏南谷地传统建筑材料与营造工艺浅析被引量:5
2013年
采用本地特有的天然材料作为建筑材料是西藏传统建筑传承至今的特色。因其相似的自然环境与地理条件,西藏藏南谷地在传统建筑材料的选择与营造工艺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比如用边玛草砌筑边玛墙、用"阿嘎"土夯打地面和屋顶等等,其材料皆属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既充分利用了本地区特有的自然资源,又满足了建筑实际功能的需要。在对藏南谷地传统建筑材料及其营造工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力求达到全面认知西藏传统建筑的目的。
李宁胡斌
关键词:传统建筑材料
大理山地地区传统白族建筑文化研究——以大理“千年盐村诺邓”调查研究为例被引量:7
2013年
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的诺邓村,历史上是滇西著名的商业中心之一。盐井的出现和盐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诺邓村发展的轨迹,也改变了聚落发展的内在机制和模式。本文拟以其"生命轨迹"盐业经济为切入点,研究盐井从诞生到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模式和商业贸易如何对整个聚落的布局、空间形态、单体建筑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其次,结合诺邓村为典型山地聚落的特点,将其合院建筑空间和坝区白族合院进行对比研究,找出白族民居山地化的演变模式;并通过对其公共建筑和建构技术以及装饰文化研究,争取在更大范围内去探寻这个千年古村形成的内在因素以及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
胡斌丁武波许宁波
关键词:盐业经济
黔东南地区传统侗族鼓楼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侗族鼓楼是侗族建筑的集中代表,也是黔东南地区的传统文化标志,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采用田野考查和三维数字模型分析的方法,从侗族鼓楼形态与空间、建构技术与文化等几方面对侗族鼓楼进行了探索研究,系统地阐释了侗族鼓楼所蕴涵的民族与地区传统文化和建筑文化特质。
陈蔚杨林陈鸿翔
关键词:侗族鼓楼文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