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2011GB2F000016)
- 作品数:4 被引量:32H指数:3
- 相关作者:宋会兴李青孙莹邵小鹏石锦安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遂宁市林业局根特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莴苣与高羊茅对蓝花楹花水浸液化感作用的响应
- 2015年
- 为探明蓝花楹是否存在对其它植物产生化感作用的相关物质,以生长在四川温江地区的蓝花楹完整单花为供体材料、莴苣与高羊茅为受体材料、清水处理为对照(CK),采用培养皿滤纸法进行种子萌发以及生物测定法培养幼苗,研究浓度为0.001、0.025、0.050 g·m L-1的蓝花楹花水浸液对莴苣与高羊茅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莴苣与高羊茅的种子萌发均受到该水浸液的抑制作用,在萌发指数上表现较明显即综合化感效应(SE2)分别表现为-0.13、-0.27;莴苣的苗高受到促进作用而根长和根冠比却受到抑制作用,其苗高SE3=0.13、根长SE4=-0.36、根冠比SE5=-0.16;高羊茅的根冠比受到促进作用而苗高和根长却受到抑制作用,其SE3=-0.12、SE4=-0.08、SE5=0.16;莴苣叶片丙二醛含量和根系活力值均受到抑制作用,其丙二醛含量的SE6=-0.25和根系活力SE7=-0.44,高羊茅的响应则相反,分别表现为SE6=0.04和SE7=0.34。当水浸液浓度为0.025 g·m L-1时,多处出现RI极值或某种趋势的拐点,特别是受体植物的叶片丙二醛含量和根系活力值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蓝花楹花水浸液中存在化感物质,莴苣与高羊茅对其均有不同响应,这为蓝花楹在植物景观配置及养护上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李青石锦安刘月婷孙莹邵小鹏
- 关键词:蓝花楹莴苣高羊茅化感作用
- 遮荫对天彭牡丹花色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以天彭牡丹‘丹景红2号’为材料,研究在不同光照强度(透光率100%、75%、50%)下天彭牡丹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花色变化及其与生理生化参数的相关关系,为改进天彭牡丹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光照环境条件下,花瓣内花色素苷含量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趋势不同;在相同发育阶段,花色素苷含量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降低;花色素苷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在露红期(r=0.992)呈正相关,在盛花期呈负相关(r=-0.972);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露红期(r=0.854)与凋谢期(r=0.833)都呈正相关;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在露红期(r=0.974)和盛花期(r=0.907)呈正相关;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呈负相关,且在牡丹盛花期(r=-0.996)和凋谢期(r=-0.868)相关性较高。说明光照强度通过影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PAL和PPO活性影响天彭牡丹花色素苷含量,全光照最有利于天彭牡丹花瓣内花色素苷的积累及PAL活性的提高。
- 周文雯宋会兴陈其兵
- 关键词:天彭牡丹花色素苷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
- 不同生境条件下光照强度对蓝花楹光合色素含量及开花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5年
- 探明同种植物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特性是实现高品质植物配置与造景的有效途径.以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温江公园(W)、光华大道(G)、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四教B区(B)及C区(C)4个试验点成年蓝花楹(Jacaranda mimosifolia D.Don)为研究试材,采用数字式照度计测量同一时段不同生境下以及不同时段不同生境下的光照强度,同时测定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结果显示:在观测期内蓝花楹的叶绿素含量及组分因生境条件不同而各异,在各生境下Chl a约占总量的79%,与Chl总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R^2=0.88,P<0.001);Chl b约占总量的21%,与Chl总量的相关性也达到极显著水平(R^2=0.81,P<0.001),但不及Chl a.在开花物候期内,各生境下光照强度对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也不一致,表现出光照强度显著高于B、C而树龄低于W的G,其Chl、Chl a、Chl b、Car含量皆显著低于C、B、W(P<0.05).在开花的物候表现上,经历萌芽、抽梢、展叶后约40d,太阳辐射强度日均总量2 100 W/m^2或在当日12:00-14:00辐射强度达到或大于470 W/m^2并持续4 d以上的蓝花楹即可进入开花状态.本研究表明,在蓝花楹开花物候期前后光照强度对其开花有显著影响,开花物候表现与光合色素含量及变化无关系.
- 孙莹石锦安邵小鹏李帆李青高遐钟秋赵文舟
- 关键词:蓝花楹生境光照强度光合色素含量开花
- 四川牡丹胚乳浸提液对油菜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3年
- 本研究采用系统溶剂法对四川牡丹胚乳中内源抑制物质进行分离,获取不同有机相,研究各有机相对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四川牡丹胚乳中内源抑制物质的特性。结果表明,四川牡丹胚乳各分离相对油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均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有机相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其中石油醚相抑制作用最弱,乙醚相、甲醇相和水相抑制作用较强。由此表明,四川牡丹胚乳中存在内源抑制物质,抑制物质的种类和成分复杂,主要存在于乙醚相、甲醇相和水相中,可能主要是有机酸类和酚类物质。
- 杨勇刘光立宋会兴陈娅龄
- 关键词:油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