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J04A02-05)
- 作品数:21 被引量:90H指数:6
- 相关作者:郭猛姚谦峰袁泉李鹏飞钱坤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 不同连接构造形式密肋复合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密肋复合墙结构采用预制装配式或现砌现浇方法建造时,其内部密肋复合墙与外部隐形框架之间可以采用三种连接构造形式。为研究不同连接构造形式对密肋复合墙体抗震性能的影响,对3片不同连接方式的1/2比例墙体试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总结了密肋复合墙体试件的破坏过程和破坏特点,分析3片墙体在承载力、滞回曲线、刚度、延性等方面的差异,并对其主要影响原因进行讨论。试验研究表明:当钢筋、混凝土及砌块用量基本相同时,三种不同连接构造形式墙体在破坏形态和延性方面差别不大,但其各自抗震性能并不相同,采用现砌现浇式制作的密肋复合墙抗剪承载力和刚度明显优于预制装配式。
- 钱坤郭猛袁泉
- 关键词:密肋复合墙预制装配式抗震性能
- 框架-密肋复合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20
- 2011年
- 框架-密肋复合墙结构是由框架与框架-密肋复合墙体组成的一种新型双重抗侧力结构。利用试验方法对该结构体系主要受力构件——框架-密肋复合墙体的抗震性能开展研究。在已有相关研究工作基础上,对1/2比例RC框架-井字形复合墙体、SRC框架-井字形复合墙体和空框格框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框架-复合墙体的破坏过程和滞回曲线特点,研究墙体的承载力、刚度、延性及耗能能力等,并与已有框架-十字形复合墙体等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框架-密肋复合墙体具有较好的协同工作性能与双重受力特点,其受剪承载力、刚度、耗能性能均明显优于普通框架及填充墙框架,内部密肋复合墙板始终有效分担外荷载,墙体在后期大位移循环阶段的延性和承载力较好,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 郭猛姚谦峰袁泉李鹏飞
- 关键词:密肋复合墙拟静力试验抗震性能
- 砌块弹性模量对密肋复合墙板抗侧刚度的影响分析
- 2011年
- 密肋复合墙结构是集承重、围护、节能、抗震于一体的新型建筑结构。它由隐形框架、密肋复合墙板、楼板装配整浇而成,具有多道抗震防线并可分阶段释放地震能量。鉴于结构地震反应的强弱与墙体抗侧刚度的大小密切相关,在试验研究基础上,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密肋复合墙体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填充不同弹性模量砌块墙体在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的抗侧刚度进行了分析,并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填充材料的弹性模量对墙体抗侧刚度影响较大,基本呈现线性相关关系。建立的复合墙体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可为密肋复合墙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 刘丹姚谦峰郭猛贾英杰
- 关键词:密肋复合墙结构弹性模量侧向刚度
- RC-加气混凝土砌块组合墙的抗震性能被引量:7
- 2012年
- 为了解RC-加气混凝土砌块组合墙的抗震性能,进行3片不同构造形式的RC-加气混凝土砌块墙的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介绍组合墙试件的破坏过程和破坏特点,重点研究3片试件的承载力、滞回曲线、刚度和延性性能,并与已有普通加气混凝土砌块墙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构造柱和系梁限制砌块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改善砌块的脆性性质,提高砌块的力学性能;通过合理构造措施将钢筋混凝土与加气混凝土砌块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组合承重墙,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为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在多层房屋结构中的应用提供基础。
- 刘佩袁泉郭猛李鹏飞
- 关键词:加气混凝土砌块钢筋混凝土抗震性能
- 弯剪型-弯曲型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水平位移的解析解
- 2011年
- 对中高层弯剪型-弯曲型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的水平位移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将弯曲型子结构视为仅发生弯曲变形的悬臂墙,将弯剪型子结构视为同时发生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的Timoshenko悬臂墙,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弯剪型-弯曲型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的位移微分方程,结合边界条件,推导了均布荷载等三种荷载下结构的弯曲变形、剪切变形和总水平位移的解析解.探讨了弯剪型-弯曲型双重结构与剪切形-弯曲形双重结构位移计算方法的关系.结果表明,剪切形-弯曲形双重结构可视为弯剪型-弯曲型双重结构在弯剪型子结构抗弯刚度取无穷大时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 郭猛牟在根袁泉
- 关键词:剪力墙微分方程解析解
- 广义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的统一位移计算理论被引量:3
- 2010年
- 在广义概念上将建筑结构视为由同时考虑弯曲变形、剪切变形的两种子结构组成的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提出弹性阶段广义双重结构水平位移的统一的计算方法.子结构单独承受水平外载荷时其内力与变形的关系服从Timoshenko剪切梁基本理论,在子结构协同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水平变形连续化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广义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的统一位移微分方程,以结构承受均布载荷作用为例推导出两个子结构的弯曲变形、剪切变形及结构总水平位移的通用解析表达式.对框架-剪力墙结构与广义双重结构的位移微分方程式、微分方程特解、水平位移解析解进行了全面对比分析,证明了框架-剪力墙结构是隶属于广义双重结构体系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算例分析表明,对于一般中高层双重抗侧力结构,采用解析法计算所得的位移结果能够满足一般工程设计的精度要求.
- 郭猛姚谦峰
- 关键词:密肋复合墙剪切变形
- 框架-密肋复合墙结构剪力分担率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密肋复合墙体具有独特的结构构造形式,其刚度可按不同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调整,并可满足复杂建筑形式的要求。该文以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依据,对框架-密肋复合墙结构协同工作机制及剪力分担率计算方法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基于Timoshenko梁基本理论,将框架-密肋复合墙结构视为由剪切型悬臂框架、弯剪型悬臂梁组成的双重抗侧力体系,采用连续化方法建立框架-密肋复合墙结构的位移微分方程,推导出了计入复合墙剪切变形的水平位移解析表达式和内力计算公式。根据前期试验获得的墙体模型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数据,拟合得出密肋复合墙体指数式刚度退化模型,量化了墙体在各变形阶段的刚度退化系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变形阶段框架-密肋复合墙结构剪力分担率的实用计算方法,并通过算例验证了复合墙刚度退化对结构内力分配的影响程度。
- 郭猛姚谦峰袁泉
- 关键词:剪切变形刚度退化
- 密肋复合墙体刚度退化全过程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密肋复合墙是密肋壁板结构体系的主要抗侧力构件,复合墙在荷载作用下的刚度退化规律是研究密肋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基础性问题之一.由1/2比例密肋复合墙体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得出了复合墙各个特征点刚度和从加荷到破坏全过程的三阶段刚度退化规律,分析了轴压比等因素对复合墙刚度退化的影响,即轴压比越大,剪跨比、外框架截面及配筋、肋柱(梁)数量及配筋越小,刚度退化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同时给出了复合墙刚度退化曲线指数表达式和各变形阶段的退化系数表.讨论了改善施工工艺、采用纤维填充材料等延缓复合墙刚度退化速度的方法,为密肋壁板结构体系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 郭猛姚谦峰
- 关键词:密肋复合墙体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刚度退化影响因素
- 加气混凝土砌块置换加固受损密肋复合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针对密肋复合墙的构造特点及在地震作用下"砌块-框格-外框"的破坏顺序,提出利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置换墙体中破坏的砌块以恢复和提高受损密肋复合墙结构抗震性能的加固方法。对加固后的密肋复合墙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墙体破坏过程和钢筋应变状况,重点研究了加固后复合墙的滞回曲线特点及承载力、刚度、延性等抗震性能,并与空框格框架、标准密肋复合墙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后复合墙的破坏特点、裂缝形成和分布规律与标准复合墙相似,主要抗震性能指标均接近或基本等同于标准复合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或其它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轻质砌块)置换加固受损密肋复合墙的方案是可行的。利用砌块置换加固受损密肋结构的方法效果明显、施工简便、经济实用,可为今后地震灾区密肋结构的抗震加固提供借鉴。
- 郭猛袁泉李鹏飞姚谦峰
- 关键词:密肋复合墙结构加气混凝土砌块抗震性能
- 水平荷载作用下密肋复合墙结构的变形计算被引量:5
- 2009年
- 密肋复合墙结构是近年来应用在住宅领域中的一种新型建筑结构体系,目前关于地震作用下密肋复合墙结构的变形计算方法尚不完善,采用等效剪力墙结构模型不能同时考虑密肋墙的有效弹性模量和有效面内剪切模量,导致等效模型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与实际结构存在一定误差。在试验研究基础上,依据铁木辛柯剪切梁理论并考虑密肋墙体弹性常数取值和构造特点,建立了包含剪切变形在内的密肋复合墙侧移曲线方程;同匀质混凝土墙侧移方程相比,密肋墙侧移方程中的弹性常数是与墙体构造有关的变参数表达式。算例分析表明,等效混凝土墙结构模型的侧移变形计算结果较实际结构偏小,在中高层结构中表现尤为明显,可能引起不可忽略的误差而导致结构存在安全隐患;建议对等效混凝土墙模型的侧移变形结果进行修正,给出了初步的修正系数供工程设计参考。
- 郭猛姚谦峰黄炜陈国新
- 关键词:密肋复合墙结构有效弹性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