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517)
- 作品数:17 被引量:250H指数:9
- 相关作者:黄大鹏霍治国高歌张蕾姜燕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对人类福祉影响的新认知被引量:44
- 2014年
-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第二工作组(WGⅡ)报告评估了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人类安全、生计与贫困的影响,指出气候变化已经对人类健康和安全造成了负面影响,气候变化、气候变率和极端气候事件给城市和农村的贫困人口增添了额外的负担,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增大。21世纪的气候变化,将继续加剧现有健康问题,增加人类的迁徙,放大冲突的驱动因素的影响,对许多国家的关键基础设施造成不利影响,给小岛国和有很长海岸线国家的领土完整带来风险;整个21世纪,气候变化将减缓经济增长,进一步威胁粮食安全,使减贫更为困难,贫困问题更加突出。
- 张存杰黄大鹏刘昌义刘起勇
- 关键词:气候变化
- 龙卷风研究进展及预警业务现状被引量:6
- 2017年
- 简要回顾龙卷风的研究历史,综述国内外龙卷风的数据库建设、外场观测试验、发生的环境和气候特征、影响评估等研究进展,总结全球龙卷风的气候特征及国内外龙卷风预报预警业务的现状,展望中国龙卷风研究和预警业务发展的未来。
- 黄大鹏高歌叶殿秀肖潺
- 关键词:龙卷风数据库建设环境特征气候特征预警
- 未来情景下中国高温的人口暴露度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8
- 2016年
- 基于RCP 8.5气候情景下21个高分辨率全球气候模式的日最高气温数据和A2r社会经济发展情景下的人口数据,以高温日数和人口数量的乘积构建高温的人口暴露度指标,采用多个气候模式集合平均的方法从网格单元尺度分析未来不同时段中国高温和强危害性高温的人口暴露度变化,并从全国和气象地理分区两种空间尺度研究人口暴露度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未来情景下,中国高温的人口暴露度明显增加,2021-2040年、2041-2060年、2061-2080年和2081-2100年相比基准时段1981-2010年分别增加了1.3、2.0、3.6和5.9倍,强危害性高温的人口暴露度增加更为显著,相比基准时段分别增加了2.0、8.3、24.2和82.7倍。高温的人口暴露度在华北、黄淮、华南、江南、江淮、西南和江汉地区增加较为明显,其中华北、黄淮、华南和江南最为显著;强危害性高温的人口暴露度在华北、黄淮、江南、江淮、西南和江汉等区域增加较为明显,其中华北、黄淮、江南和江淮最为显著;未来情景下人口暴露度的变化主要受气候因子的影响,其次受人口和气候因子的共同影响,单独人口因子的影响很小。全国尺度上,气候因子对未来不同时段人口暴露度变化的影响逐渐减弱,贡献率由70.0%左右逐渐减至60.0%左右。人口和气候因子的共同作用逐渐增强,贡献率由20.0%左右逐渐增至40.0%左右。
- 黄大鹏张蕾高歌
- 关键词:高温
- 海南冬季主要瓜菜寒害风险区划被引量:14
- 2014年
-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原理,利用海南岛18个市县历年逐日气象要素、瓜菜产量、面积、寒害灾情和DEM等资料,构建基于瓜菜生物学特性的寒害致灾等级指标,综合寒害致灾危险性、孕灾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能力,评估海南岛冬季瓜菜寒害风险。结果表明:西瓜冬季寒害危险性从中部向东西减小,豇豆和丝瓜冬季寒害危险性从南向北加重,辣椒冬季寒害危险性从东南向西北增加,瓜菜不同等级寒害风险概率分布形式差异明显;瓜菜冬季寒害孕灾环境敏感性从中部五指山地区向周围低海拔区降低;瓜菜冬季寒害灾损风险和防灾能力在区域上存在明显差异。瓜菜冬季寒害综合风险分布形式总体一致,中部和北部高、南部和东西部沿海低。这种寒害风险分布主要受海南冷空气活动和地形因素作用,与实际寒害发生规律一致。
- 张蕾霍治国黄大鹏姜燕肖晶晶
- 关键词:瓜菜寒害风险区划
- 海南冬种瓜菜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被引量:7
- 2015年
-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利用海南省18个站点气象资料、瓜菜生产和社会经济要素资料,通过灾情反演,构建苗期湿涝、冬季寒害和春季干旱致灾等级指标。综合致灾、孕灾、灾损、防灾能力,进行瓜菜气象灾害的综合风险分析与区划。结果表明:苗期湿涝危险性从西南至东北增加,春季干旱危险性东西高、中间低;西瓜寒害危险性从中部向两边减小,豇豆和丝瓜寒害危险性从南往北加重,辣椒寒害危险性从东南到西北增加;苗期湿涝孕灾环境敏感性从中部山区向沿海和平原地区增加,春季干旱和冬季寒害趋势相反;瓜菜灾损风险和防灾能力在区域上存在明显差异;西瓜、豇豆和辣椒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总体趋势一致,高风险区集中在海南东部地区;丝瓜气象灾害综合风险高值区在北部地区。
- 张蕾霍治国黄大鹏姜燕肖晶晶
- 关键词:瓜菜寒害干旱
- 淮河流域基础空间数据库建设方法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通过对空间数据库组建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基于对象—关系型空间数据库的管理模式,研究淮河流域空间数据库的组织模型,探讨数据库的建设方法,以实现淮河流域空间和属性数据的统一管理。基于此方法建设的基础空间数据库能够有效管理多类型的海量空间数据,在流域的日常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数据组织模型和建设方法适用于其它类似等级的空间数据库建设。
- 李凤生彭顺风黄云黄大鹏
- 关键词:淮河流域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
- RCP4.5情景下中国人口对高温暴露度预估研究被引量:11
- 2016年
- 基于CMIP5的逐日最高温度模拟资料、GGI情景数据库逐年代人口数据,在RCP4.5情景下,以对应栅格高温日数与人口数量的乘积作为人口对高温的暴露度指标,通过多模式集合平均预估未来中国人口对不同强度高温的暴露度变化。结果表明:相比于基准时段(1981-2010年),中国人口对高温和强危害性高温的暴露度从2021-2040年开始明显增加,至2081-2100年暴露度分别增加了5.7倍和17.5倍;除了中国西部部分地区外,全国大部地区人群均受高温的影响,在21世纪中后期中东部大部人口对高温的暴露度超过10.0×106人?d;相比基准时段,随着年代的增长,中国人口对强危害性高温的暴露度在范围和强度上均有明显增加;2081-2100年,人口对高温和强危害性高温的暴露度增幅减缓。从气象地理区域上看,未来各时段人口对高温、强危害性高温的暴露度均有一定程度增加,但增加明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黄淮、江南和江淮地区,华南地区对强危害性高温的暴露度增幅较小。高温日数变化对全国人口对高温暴露度的变化所产生的作用最明显。多模式集合的预估结果可以为防控未来高温风险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 张蕾黄大鹏杨冰韵
- 关键词:人口高温日数
- 海南冬种瓜菜干旱风险评估与区划被引量:5
- 2015年
- 利用海南省18个地面气象站1998-2011年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结合海南冬种西瓜、豇豆、辣椒和丝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资料,运用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原理和方法测算海南冬种瓜菜的干旱气候风险、灾损减产风险和防旱抗旱能力,同时综合以上3个指标得到干旱综合风险指数,并基于干旱综合风险指数进行干旱风险区划。结果表明,海南岛冬种瓜菜干旱综合风险指数基本呈由东北向西南递增的趋势,高风险区集中在其西部和南部地区,主要包括东方市、昌江县和乐东县等。经检验,风险区划结果与生产实际基本相符。研究结果可为海南冬种瓜菜防旱减灾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白蕤霍治国姜会飞杨建莹
- 关键词:冬种瓜菜干旱气候风险
- 1971-2010年中国农业洪涝灾情趋势及与极端降水事件关系
- 利用1971-2010年中国各省及全国农业洪涝灾情资料,采用Mann-Kendall单调趋势检验方法开展农作物洪涝受灾率和成灾率的趋势研究,并分析全国及各省农作物洪涝受灾率、成灾率与多日极端降水事件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
- 黄大鹏张人禾霍治国毛飞俄有浩
- 关键词:极端降水事件
- 文献传递
- 卫星遥感洞庭湖主汛期水体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12
- 2015年
- 基于1989-2011年的长时间序列卫星遥感数据,利用综合水体信息提取方法提取了洞庭湖区6-9月主汛期的水体信息,通过较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验证,水体面积提取精度达到90%以上。洞庭湖年平均径流入湖量、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的湖体上空和流域累计月平均降水量分别与水体面积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9-2011年间洞庭湖水体面积最大值主要分布在7和8月,这两个月也是洞庭湖区域发生洪涝灾情的高风险期;洞庭湖水体面积与年平均径流入湖水量的相关系数为0.67(置信度为95%);2003年以前,洞庭湖主汛期间水体面积波动比较大,2003年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的面积波动有所减少;洞庭湖上空累计月平均降水量对于水体面积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8(置信度为99%);2003年以前,洞庭湖流域累计月平均降水量和水体面积相关系数为0.50(置信度为90%),2003年三峡水库运行后,两者相关性有所减弱。
- 邵佳丽郑伟刘诚
- 关键词:洞庭湖气象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