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科技局社会发展基金
- 作品数:42 被引量:243H指数:10
- 相关作者:赵中邱晨红邢春根彭誉谢红娜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苏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 苏州市动物性食品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残留状况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了解苏州市市售动物性产品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残留现状。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3月随机选择苏州市农贸市场上常见动物性食品及苏州市特色水产品,共采集175份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进行喹诺酮类抗生素检测。结果 175份样品中,阳性检出50份,总检出率达28.6%,不同种类(鱼虾类、猪肉和猪肝类、鸡鸭类、蟹类)动物性食品中喹诺酮类抗生素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2,P>0.05)。50份阳性样品中,恩诺沙星检出比例最高,占47.4%;氧氟沙星其次,占21.1%。结论苏州市市售动物性产品存在部分抗生素残留,需要加强水产品、禽肉产品养殖、销售的管理。
- 张秋萍王春民李建
- 关键词:动物性食品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量
- 二期梅毒患者的脑血流和脑脊液检查被引量:2
- 2007年
- 二期梅毒是发展为神经梅毒较为关键的阶段。在早期梅毒的诊治工作中,梅毒患者要接受腰椎穿刺术作脑脊液梅毒抗体等检查,以确定/排除神经梅毒、隐性梅毒。腰椎穿刺术有一定的创伤,患者通常难以接受。我们从1998年12月以来,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技术,对91例二期梅毒患者进行了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同时进行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进行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施辛唐军刘增礼刘晖刘化广苏玉华
- 关键词:脑脊液检查脑血流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腰椎穿刺术神经梅毒二期梅毒
- VEGF-C干扰对结肠癌血管和淋巴管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 探讨人结肠癌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瘤内注射携带VEGF—C小分子干扰RNA(siRNA)的腺病毒载体对VEGF—C表达、肿瘤生长及淋巴管生成的影响。方法裸鼠皮下注射Lovo细胞构建人结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以腺病毒、空病毒、裸siRNA及PBS分别进行瘤内原位注射干预.计算肿瘤体积变化.检测瘤内淋巴管和血管生成情况。结果与其他3组相比.腺病毒组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0.05)。腺病毒组微血管密度(MVD)值为22.65±6.04,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病毒组微淋巴管密度(LVD)值为8.47±2.1,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瘤内注射携带VEGF—C siRNA的腺病毒载体可抑制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中肿瘤的生长和淋巴管生成.而对肿瘤血管生长无明显影响。
- 马陈何腾飞邢春根陈晓岗叶钢方雷
- 关键词:结肠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RNA干扰淋巴管生成
- 夏天无对小鼠学习记忆及脑内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被引量:24
- 2003年
- 目的 阐明夏天无制剂对记忆障碍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及对小鼠脑内乙酰胆碱酯酶 (Ach E)的影响。方法 以东莨菪碱造成小鼠记忆获得障碍和乙醇造成小鼠记忆再现障碍 ,同时测定了小鼠脑内 Ach E的活性。结果夏天无口服液及胶囊剂 0 .5 ,1,2 mg/ kg对记忆障碍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 ,并可抑制小鼠脑内 Ach E活性。结论 夏天无口服液及胶囊剂能增强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该作用可能与抑制 Ach E有关。
- 盛瑞顾振纶蒋航曹奕
- 关键词:夏天无小鼠学习记忆脑内乙酰胆碱酯酶跳台法
- 靶向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基因的siRNA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 2010年
- 目的利用AdMax腺病毒系统构建人VEGF-C-siRNA腺病毒载体并在293细胞中扩增制备重组病毒。方法选择针对人VEGF-C mRNA的特异性siRNA靶序列,设计合成其相应的双链DNA,将其克隆入pDC316-EG-FP-U6载体中构建穿梭质粒pDC316-VEGF-C siRNA-EGFP-U6,再与骨架质粒pBHGF35共转染293细胞,包装成重组的病毒颗粒,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表达。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PCR检测和GFP表达证实成功地构建了携带VEGF-C-siRNA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制备出高滴度重组病毒。结论成功地构建了携带VEGF-C-siRNA片段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进一步抗肿瘤淋巴管生成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何腾飞邢春根陈正荣呂孝东吴永友危少华赵奎
-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腺病毒载体RNA干扰淋巴管生成
- 神经突触结合蛋白Ⅰ-C2A区重组表达及其在心脏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中的显像研究
- 2010年
- 目的 利用基因工程方法重组表达神经突触结合蛋白Ⅰ的C2A片段,探讨其在心肌细胞凋亡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将C2A基因连接到含有谷胱甘肽转移酶(GST)的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上,转化感受态细菌BL21,异内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纯化.(2)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纯化的蛋白,通过细胞结合实验鉴定蛋白质活性.(3)采用2-亚氨基噻吩方法,进行99TcmO-4标记C2A-GST融合蛋白,标记后的蛋白质用纸层析法测定其放化纯.(4)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99Tcm-C2A-GST,1 h后用SPECT仪进行显像 显像结束后,处死大鼠,取出心肌,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分离缺血心肌和存活心肌,测质量及其放射性计数,比较缺血心肌与正常心肌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值之间差别.采用SPSS12.0软件行统计分析,数据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1)成功表达的C2A-GST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8×104.(2)荧光显微镜下观察FITC-C2A-GST具有结合凋亡细胞的功能.(3)标记后的99Tcm-C2A-GST放化纯为(98.90±0.43)%.(4)大鼠显像示缺血损伤心肌显影清晰,体外测定缺血心肌摄取99Tcm-C2A-GST为(2.41±0.32)%ID/g,对照组99Tcm-C2A-GST-N-羟基琥珀酰亚胺(C2A-GST-NHS)的摄取为(0.82±0.24)%ID/g,两者之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10.6,P<0.01).结论 通过基因工程方法重组神经突触膜蛋白Ⅰ的C2A区域,重组后其具有监测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中的心肌凋亡的作用.
- 孙康云周俊东沈飞方纬吴锦昌
- 关键词:心肌再灌注损伤锝放射性核素显像
- 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自然流产胚胎的遗传学分析及其临床效应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研究辅助生殖技术(ART)后自然流产胚胎的染色体异常率及遗传学改变与临床相关性。方法:选取经ART治疗妊娠后自然流产患者绒毛40例作为实验组,并选取正常自然流产患者绒毛113例作为对照组。2组绒毛经细胞培养,常规染色体制备后进行核型分析,培养失败或无法培养的绒毛应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LPA)技术进行检测。结果:①实验组染色体核型异常20例,异常率为50.0%;对照组染色体异常核型60例,异常率53.1%,2组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妊娠妇女不同年龄、不孕类型(原发与继发)、不孕症原因(单纯女方因素与合并男方因素)、周期类型(新鲜与复苏)之间的染色体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IVF妊娠后流产者的染色体异常率低于ICSI妊娠后流产者(P<0.05)。由于病例数有限,需增加更多病例数来验证。结论:胚胎染色体异常是导致ART后早期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运用多种遗传学检测技术,可以进一步分析ART后流产的病因,为不孕症的治疗提供帮助。
- 段程颖李红刘敏娟陈瑛孙健丁扬丁洁王玮
- 关键词:绒毛膜绒毛染色体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浓度的改变及其与GPx-3启动子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浓度的改变及其与GPx-3启动子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检测94例ACI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GPx浓度。在ACI患者发病第1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方法(PCR-LDR)检测ACI患者GPx-3启动子基因多态性。结果ACI组发病第1d血浆GPx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发病第14d时血浆GPx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GPx-3启动子基因多态性的ACI患者,血浆GPx浓度和NDS明显低于无GPx-3启动子基因多态性的患者(P<0.05~0.01)。结论ACI患者血浆GPx浓度明显降低,有GPx-3基因多态性的患者血浆GPx浓度下降更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更重。
- 黄开梅赵中陈伟贤高炳忠周沁邱晨红杨义伟
- 关键词:脑梗死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基因多态性
- 后外侧入路T型微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后踝骨折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评价后外侧入路T型微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我科应用踝部后外侧入路治疗的14例后踝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女6例,男8例;年龄21~59岁,平均(43.1±3.0)岁;右侧8例,左侧6例;运动损伤1例,砸伤1例,摔伤5例,交通伤7例。采用制定的术中注意方面、手术技巧、术后观察及术后制度,观察术后疗效。结果所有病人均按医嘱,在我科门诊上进行定期复诊,复诊时间4~12个月,平均7.3个月。通过定期影像学检查,所有病例均达到骨愈合,愈合时间3~7个月。结论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后踝骨折可以充分暴露踝关节后方结构包括腓骨尖、下胫腓后韧带及后踝骨折块,直视下修复损伤的结构,固定后踝骨折块。操作较为简单,对软组织分离破坏较小,可以降低切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复位固定外踝骨折,缩短手术时间。
- 焦健郝跃峰司卫兵
- 关键词:后踝骨折后外侧入路
- 腰背部软组织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效果中的影响被引量:24
- 2018年
- 目的探讨腰背部软组织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效果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52例由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行PVP或PKP治疗的患者资料,根据MRI的脂肪抑制序列(FSE)情况分为两组:FSE(-)组38例,男9例,女29例;平均年龄(75.1±6.0)岁;FSE(+)组14例,男4例,女10例;平均年龄(73.9±5.8)岁。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3、7天卧位时和站立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3个时间段的无痛下地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责任椎分布以及致伤原因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卧床位状态下,FSE(-)组患者术后第1、3、7天的VAS评分分别为(4.1±1.7)分、(3.04-0.9)分、(1.0±0.8)分,FSE(+)组患者分别为(4.8±1.0)分、(3.0±0.7)分、(1.3±0.9)分;站立位状态下,FSE(-)组患者术后第1、3、7天的VAS评分分别为(4.2±1.1)分、(3,2±0.7)分、(1.9±0.7)分,FSE(+)组患者分别为(5.4±1.1)分、(4.0±1.0)分、(2.3±0.5)分。FSE(-)组患者在术后第1、3天站立位时的VAS评分低于FS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在术后第1、3、7天卧床位时和术后第7天站立位时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SE(-)组术后第1、3、7天的下地患者分别为22、37、38例,FSE(+)组下地患者分别为3、9、14例,FSE(-)组第1、3天下地患者所占百分比大于FS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两组所有患者均可下地。结论腰背部软组织在PVP和PKP术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良好的腰背部软组织功能可以减少卧床时间,提高手术疗效。站立位的VAS评分较卧床位VAS评分用于判�
- 司卫兵秦卫胡丹焦健郝跃峰
- 关键词:软组织损伤椎体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