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卫生局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专项资助项目

作品数:42 被引量:336H指数:11
相关作者:刘健李杰刘艳民李庆和李慧吉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8篇糖尿
  • 8篇糖尿病
  • 7篇血压
  • 7篇高血压
  • 5篇应激
  • 4篇中药
  • 4篇颈椎
  • 4篇颈椎病
  • 3篇蛋白
  • 3篇心理
  • 3篇再灌注
  • 3篇针刺
  • 3篇情志
  • 3篇情志刺激
  • 3篇缺血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自发性高血压
  • 3篇脑室
  • 3篇内皮
  • 3篇抗氧化

机构

  • 31篇天津中医药大...
  • 5篇内蒙古师范大...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天津市中医药...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第一中...
  • 2篇天津医院
  • 2篇天津市安定医...
  • 2篇天津北辰北门...
  • 1篇天津药物研究...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天津市南开医...
  • 1篇天津中医学院
  • 1篇天津市中西医...
  • 1篇天津市人民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学高等...
  • 1篇天津市医药科...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篇刘健
  • 7篇李杰
  • 6篇李庆和
  • 6篇李慧吉
  • 6篇刘艳民
  • 5篇王舒
  • 4篇孟向文
  • 4篇高婷
  • 3篇李银虹
  • 3篇樊小农
  • 3篇韩娟
  • 2篇卢秀鸾
  • 2篇王遵来
  • 2篇林虹
  • 2篇武成
  • 2篇苑朝升
  • 2篇周震
  • 2篇赵英强
  • 2篇尚秀葵
  • 2篇谢肄聪

传媒

  • 11篇天津中医药
  • 4篇天津中医药大...
  • 3篇山东中医杂志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山东医药
  • 2篇陕西中医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实验动物科学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医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9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9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3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述刺络疗法治疗颈椎病的安全性被引量:2
2012年
对刺络疗法治疗颈椎病安全性进行论述,阐释相关安全性的因素在于出血量、刺络频次、刺络部位等几方面,采用刺络疗法治疗颈椎病必须兼顾安全性和疗效的有机统一。
徐一兰张阔孟向文
关键词:刺络疗法颈椎病安全性
气虚血瘀证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采用大黄泻下法复合改良线栓法建立气虚血瘀证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10只)、B组(10只)、C组(15只)、D组(15只),A组不做处理,B组、D组提前灌胃大黄7 d,C、D组之后接受大脑中动脉阻塞术,B组仅做颈正中切口后缝合。观察各组大鼠一般形态、血液流变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结果 D组大鼠被毛黯淡枯燥杂乱,爪甲颜色浅淡,双眼浅红、微睁、无神,精神萎靡,自主活动少,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体质量增长缓慢,舌质由淡红转为紫黯。与A、B、C组相比,D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高,EPCs数量少(P均<0.05)。结论采用大黄泻下法复合改良线栓法成功建立了气虚血瘀证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
王健魏丹谢肄聪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大脑中动脉栓塞气虚血瘀证血液流变学内皮祖细胞
心脑血脉宁稳定家兔易损斑块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动脉粥样硬化引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ACS主要由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堵塞管腔所致。但是,近年来经过大量研究发现,易损斑块破裂及其继发病变是引起临床事件的罪魁祸首。因此,如何稳定斑块成为防治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关键问题。研究表明,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是造成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原因,抗炎成为稳定斑块的一个新治疗手段。
姜希娟张曾譻卢斌温冠群杜云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
《清宫医案》沤子方对黄褐斑外用治疗作用的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清宫医案》沤子方外治黄褐斑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根据文献采用黄体酮肌注法配合紫外线照射制作黄褐斑实验动物模型。取健康雌性模型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空白霜组、沤子方霜高、中、低剂量组、氢醌组,每组10只,动物皮肤局部分别外涂相应药物,连续35d。取小鼠血清及涂药部位的皮肤组织检测SOD活性及MDA含量,并对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组织形态观察。结果:中药各组、氢醌组都能提高皮肤、血清SOD含量,其中中剂量组效果较好(P<0.01),且提高皮肤SOD含量明显优于氢醌组(P<0.05);中药各组都能降低皮肤、血清MDA含量,氢醌组能降低皮肤中MDA含量,其中药中、低剂量组效果明显优于氢醌组(P<0.05),且中剂量组效果最好;中药组均能减轻小鼠表皮上皮层细胞增生及排列紊乱,减轻真皮层内小血管扩张,减少炎性细胞及黑色素细胞数,其中中、高剂量组及氢醌组减少阳性细胞数作用较好,3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性。结论:沤子方对实验性黄褐斑模型小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升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过氧化物含量有关。
杨帆唐琪琳王博超李一群
关键词:黄褐斑
情志刺激对糖尿病倾向大鼠下丘脑室旁核fos蛋白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9年
目的探究情志刺激诱发的糖尿病大鼠发病的脑机制。方法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然后给予情志刺激(旋转、拥挤、限制)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术,观察情志刺激对大鼠模型下丘脑室旁核fo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应激组总面积、总数目和面数密度明显升高(P<0.05,P<0.01);与单纯应激组和应激组比较,STZ+应激组总面积、总数目和面数密度明显升高(P<0.05,P<0.01);与STZ+应激组比较,中药组总面积、总数目和面数密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情志刺激诱发糖尿病大鼠发病的脑机制与下丘脑室旁核fos蛋白表达高度相关,可能是情志刺激诱发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发病机理之一。
刘艳民梅妍李杰李庆和李慧吉
关键词:糖尿病情志刺激大脑
通脉降脂方对神经元胶质细胞共培养缺氧模型保护作用的研究
2013年
缺血是临床上引起神经细胞损伤最常见的原因,缺血后神经元死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病理过程,主要表现为坏死和凋亡两种形式,其中凋亡可能决定了最终梗死面积。胶质细胞和神经元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主要的细胞成分,其中胶质细胞参与构成中枢神经元生存的微环境,对神经元的发育、生长及损伤后再生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神经保护剂可减少脑梗死面积,不引发出血,无溶栓、抗凝治疗出血的并发症,用前无需进行详细的病因鉴别诊断,使得早期治疗成为可能,因而神经保护剂的治疗效果和前景是令人鼓舞的。
徐强郑偕扣李烨武重阳江海涛赵英强孙兰军
关键词:神经保护
胃安散对胃癌前病变HSP70、HP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中药胃安散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免疫原物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s 70,HSP70)表达、幽门螺选杆菌(HP)的影响,探讨中药胃安散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将模型大鼠分为4组:模型组、胃安散高剂量组、胃安散低剂量组、胃复春组。采用HE染色检测病理变化、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HSP70的表达、快速尿素酶法检测HP。结果胃癌前病变大鼠胃粘膜HSP70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胃安散高、低剂量组治疗胃癌前病变后,胃粘膜细胞HSP70表达明显增加,胃安散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且胃安散高、低剂量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胃安散高剂量组对HP清除率优于胃复春组(P<0.05)。结论 HSP70表达削弱、HP感染可能与胃癌前病变的形成有关,胃安散可诱导大鼠提高HSP70的表达,清除HP,促进大鼠胃癌前病变胃粘膜细胞的修复,对粘膜具有保护作用,是防治胃癌的有效中药。
李慧臻贾艳敏刘洪陈婕赵双梅
关键词:胃癌前病变胃安散
“四天穴”针方对动静力失衡性颈椎病模型大鼠炎性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通过观察"四天穴"针方对动静力失衡性颈椎病模型大鼠椎间盘炎性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颈椎病大鼠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四天穴针刺组、夹脊穴针刺组,建立动静力失衡性颈椎模型,分别给予四天穴及夹脊穴针刺,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四天穴"针方对颈椎病模型大鼠治疗后1周、2周、4周颈椎间盘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四天穴"针方能明显降低颈椎间盘内IL-1βmRNA、iNOSmRNA的表达。[结论]"四天穴"针方可有效减缓颈椎间盘退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1βmRNA、iNOSmRNA表达有关。
周震王遵来王秀云孟向文尚秀葵
关键词:四天穴颈椎病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7
2014年
综述了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及其机制。夜间血压升高或晨间血压过高所致的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可导致左心室肥厚发生率升高。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可加重心脏负荷,从而导致左心室肥厚的发生,其具体机制可从神经因素、体液因素、活动睡眠因素等几方面加以阐述。通过了解血压昼夜节律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及其机制,提示了在临床治疗高血压病时不仅要注意控制患者白天的血压水平,也应考虑到夜间血压水平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对临床高血压病的治疗具有实际意义。
杨趁刘健王舒
关键词:高血压昼夜节律左心室肥厚
凉血活血方对腹腔感染脓毒症大鼠肠组织纤溶及胶原代谢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凉血活血方对腹腔感染脓毒症大鼠肠组织纤溶及胶原代谢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凉血活血方治疗组。模型组大鼠以丝线结扎盲肠末端,针头穿孔,挤出少许粪便后关腹,制作腹腔感染脓毒症模型。治疗组于术后开始给予活血凉血方进行ig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72 h,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ig。统计动物死亡率,ELISA法测定存活大鼠肠组织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GF-10),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含量或活性。结果:凉血活血方治疗组动物死亡率为25%,与模型组(65%)比较显著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t-PA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PAI-1,CTGF,FGF-10,I型胶原,III型胶原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凉血活血方治疗组t-PA水平显著回升(P<0.01),而PAI-1,CTGF,FGF-10,Ⅰ型胶原,Ⅲ型胶原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凉血活血方具有良好的纤溶调节、抗胶原增生作用,对腹腔感染脓毒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鹿燕敏李东华王蒨杨秀竹薛小平刘洪斌
关键词:凉血活血方纤溶胶原代谢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