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064319033)
-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嗣良杭海峰庄英萍储炬李啸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铵离子对林可霉素发酵过程的动态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在林可链霉菌(Streptomyces lincolnensis)发酵生产林可霉素的过程中,经分析表明:补入硫酸铵前,应待发酵液中的NH4+浓度消耗至1.0mmol/L以下,使迟效碳、氮源充分降解,可能促使林可霉素合成酶大量合成;20~24h,尽可能提高硫酸铵的平均补入速率(最高瞬时浓度<19.0mmol/L),以缩短生物量的积累时间;24h后逐渐降低NH4+的平均补入速率,使主代谢流转入次级代谢;40h后将摄氧率和最低NH4+浓度分别控制在20~30mmol·(L·h)-1和3.0~4.0mmol/L,每24h生物效价的涨幅达1000μg/ml以上。
- 李啸储炬张嗣良杭海峰庄英萍
- 关键词:林可霉素铵离子发酵生物合成
- 生物素与氨基酸对林可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被引量:9
- 2008年
- 在合成培养基中利用林可链霉菌发酵生产林可霉素。当向培养基中加入生物素和氨基酸时,林可霉素的产量受到很大影响。本研究中首先采用两水平因子设计法筛选出6个显著影响因子,即生物素、谷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和酪氨酸;然后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法,得到上述6因子的优化含量分别为30μg/L、100.5、83、29、117.5和58.5mg/L;最后在摇瓶中进行验证实验,优化条件下发酵液的生物效价为2116μg/ml;对照样品I(培养基中无生物素和氨基酸)和II(培养基中按原配方加入6个显著影响因子)的生物效价分别为893和1481μg/ml,与样品I和II比较,生物效价分别提高136.62%和42.88%。
- 李啸储炬张嗣良杭海峰庄英萍葛友群
- 关键词:林可霉素发酵生物合成响应面法
- 林可霉素生物合成过程中后期的调控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在用林可链霉菌发酵生产林可霉素的过程中,采用FUS-50L多参数全自动发酵罐,通过在线参数、离线参数等的关联分析,发现中后期的调控非常关键。从80h开始补入适量的玉米浆和碳酸钙,可增加三羧酸循环的通量,强化菌体的维持代谢和次级代谢,184h时,发酵液的生物效价由4792μg/mL(原工艺)增加到7543μg/mL(优化工艺);同时,结合生产实际,将50L罐的优化实验结果应用到60t生产罐实验,184h时,发酵液的生物效价由4536μg/mL(原工艺)增加到6582μg/mL(优化工艺)。有效解决了生产后期生物效价增幅很小的问题。
- 李啸杭海峰储炬张嗣良庄英萍葛友群
- 关键词:林可霉素补料分批发酵生物合成
- 在林可霉素生物合成过程中铵离子调控作用的酶学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在FUS-50L发酵罐内,用林可链霉茵发酵生产林可霉素。研究发现,NH_4^+对林可霉素发酵过程具有显著的调控效应:补入硫酸铵前,发酵液中的NH_4^+浓度由3.0 mmol/L消耗至1.0mmol/L以下的控制过程非常关键,这样可能使林可霉素合成酶大量合成,同时,解除了NH_4^+对谷氨酰合成酶(GS)的阻遏效应;20~24 h,尽可能提高硫酸铵的平均补入速率,但最高NH_4^+的瞬时浓度应控制在19.0 mmol/L以下,一方面可缩短生物量的积累时间,另一方面可避免过高浓度的NH_4^+对GS的抑制作用;24 h后逐渐降低NH_4^+的平均补入速率,使主代谢流转入次级代谢;在发酵中期和后期,应将最低NH_4^+浓度控制在3.0~4.0 mmol/L的范围内,避免铵离子对GS的阻遏效应,GS比活力与林可霉素的产量呈正相关关系。最终建立了动态的硫酸铵补加工艺。
- 李啸储炬张嗣良庄英萍杭海峰
- 关键词:林可霉素补料分批发酵谷氨酰胺合成酶丙氨酸脱氢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