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504135)
- 作品数:14 被引量:279H指数:10
- 相关作者:刘鹏徐根娣蔡妙珍任立民程正新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广西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 镉胁迫对花叶芥菜生理抗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06年
- 以花叶芥菜(Brassicajuncea)为材料,通过沙培法试验,设置不同的镉(Cd2+)水平(CK:0mg.kg-1,T1:10mg.kg-1,T2:20mg.kg-1,T3:30mg.kg-1,T4:40mg.kg-1),研究不同浓度镉胁迫对花叶芥菜生理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镉浓度的增加,花叶芥菜的质膜透性(MP)增加幅度较小;蛋白质(Pr)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递增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下降,但在镉水平为20mg.kg-1时出现最高值。
- 沈幸飞杨威俞寒升周迪莹徐根娣刘鹏
- 关键词:镉胁迫生理抗性
- 酸铝对荞麦根系形态和体内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被引量:8
- 2006年
- 以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Moench.)为试验材料,设置了不同铝浓度和pH(铝浓度分别为0,50,100,150,200 mg/L,pH 3,4,5)的培养条件,研究了荞麦的根系形态和体内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荞麦根系方面,相同铝浓度处理时,荞麦的根总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体积随着酸性的增强而减小;相同pH时,它们随着铝浓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在50和100 mg/L时达到最大。在荞麦抗氧化系统方面,在相同铝浓度处理时,随着酸性的增强,荞麦体内的MDA和Pro含量逐渐增加,POD活性则逐渐降低;而CAT活性在0,50,100 mg/L时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在150和200 mg/L,pH为4时CAT活性最大。相同pH时,随着铝浓度的升高,MDA和Pro含量先降低后增加,在50 mg/L时达到最低,POD先升高后降低;CAT活性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在100 mg/L或150 mg/L时达到最大值。
- 朱佳刘鹏徐根娣张晓燕徐冬青应笑燕
- 关键词:荞麦抗氧化系统根系形态
- 水蓼、小飞蓬、杠板归和美洲商陆对锰毒的生理响应被引量:32
- 2007年
-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的锰营养水平下,水蓼、小飞蓬、杠板归和美洲商陆的生理响应,通过丙二醛含量(M DA)、质膜透性(M P)、根系活力(RA)、可溶性糖含量(SS)、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指标的分析比较,来揭示它们的耐锰性差异。结果表明,锰对4种植物的生理特性都有明显的影响。在高浓度锰处理下(16000μm ol/L),4种植物的质膜透性极显著升高(p<0.01),根系活力明显降低(p<0.05),地上部锰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除美洲商陆外的其他3种植物的丙二醛含量明显上升(p<0.05),其中小飞蓬的变化幅度最大,美洲商陆的变化幅度最小。水蓼、杠板归、美洲商陆的可溶性糖及叶绿素总量维持在一定水平,与对照相比无极显著差异(p>0.01)。植物通过维持较低的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较高的根系活力、稳定的可溶性糖及叶绿素含量来增强耐锰性,研究发现,美洲商陆的耐锰性最强,水蓼和杠板归的耐锰性较强,小飞蓬的耐锰性最差,并且发现水蓼和杠板归均已达到锰超富集植物的标准。
- 任立民刘鹏蔡妙珍徐根娣方旭燕程正新
- 关键词:杠板归美洲商陆锰毒
- 铝对荞麦铝和其它营养元素运输的影响被引量:28
- 2006年
- 铝胁迫下铝和其它元素的吸收、运输和分布是铝毒害的基础。采用土培法,研究荞麦(FagopyrumesculentumMoench)在不同的铝浓度水平下对铝的吸收和运输,以及铝胁迫对氮、磷、钾、钙、镁、钠、锌、铜、铁、锰等元素的吸收和运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铝胁迫下,荞麦植株铝含量迅速上升,而其他元素的吸收均受到一定的阻碍影响,在植株各部的含量均有所下降;花期荞麦与真叶期相比,地上部分的铝含量及根部含量均大幅下降,植株的其他元素含量同时增加,表明铝胁迫得到缓解,可见荞麦作为一种铝积累植物对铝毒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 陈文荣刘鹏黄朝表徐根娣章赛君李朝苏
- 关键词:荞麦铝营养元素
- Al胁迫下油菜生物量Al积累及保护酶系统的响应被引量:7
- 2008年
-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油菜湘杂油二号(耐Al型)和浙双758(Al敏感型)的生物量、根尖Al含量及叶片保护酶活性、叶片MDA和Pro含量对Al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胁迫7d时,湘杂油二号根系、地上部和总生物量下降率(13%~36%、13%~36%、5%~17%)均小于浙双758(30%~53%、12%~20%、16%~28%)。胁迫14d生物量下降比胁迫7d时明显,根冠比也随Al^3+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而下降;同时,株高变化趋势与生物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胁迫7d下,湘杂油二号根尖A1含量在3.94~5.88μg·g^-1之间,浙双758在4.96—7.54μg·g^-1之间,胁迫14d时根尖Al积累进一步增加。Al^3+对叶片SOD、CAT和POD具有激活效应,SOD上升幅度较为明显,胁迫7d和14d时,200μmol·L^-1。Al^3+浓度下湘杂油二号分别增加2.50倍和2.03倍,浙双758分别增加2.02倍和1.83倍,Al^3+对CAT和POD的诱导效应小于SOD;从时间差异看,SOD、CAT的绝对活性和增幅在胁迫14d时小于胁迫7d,POD相反。叶片MDA和脯氨酸含量均随Al^3+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而升高,MDA含量在湘杂油二号中低于浙双758,而脯氨酸含量是湘杂油二号高于浙双758。研究认为,湘杂油二号根尖排斥A1的能力较强,且叶片能够维持较高的保护酶活性和较高的脯氨酸含量,因而其耐Al性强于浙双758。
- 韦冬萍刘鹏徐根娣蔡妙珍韦剑锋
- 关键词:AL胁迫生物量保护酶
- 铝对茶树根系生理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5年
- 以茶为研究材料,用水培法设置4个铝浓度处理,研究不同浓度的铝处理对茶树根系生理的影响。对根系活力,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研究表明,10mg·L-1和50mg·L-1的铝浓度处理对茶树根系生理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品种之间根系活性也存在差异。
- 吴琼鸯郑伟伟罗亮刘鹏徐根娣
- 关键词:铝茶树根系生理
- 钙对葱兰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6
- 2005年
- 通过5种不同Ca2+浓度的培养基,研究了Ca2+对葱兰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Ca2+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但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不显著。当培养基中的Ca2+浓度达到1.0×10-3mo·lL-1时,可抑制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并且与低浓度的Ca2+相比,对花粉管的破损显著。
- 金爱红储立民徐冬青刘鹏徐根娣
- 关键词:葱兰钙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
- 两个荞麦品种的核型分析被引量:8
- 2005年
- 本文对南方两个荞麦品种高荞3号和溪荞5号的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高荞3号和溪荞5号的核型都为2A,高荞3号和溪荞5号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16=10m(2SAT)+4sm+2st和2n=2x=16=8m+6sm(2SAT)+2st。
- 杜幸陈敏燕刘鹏徐根娣
- 关键词:荞麦核型染色体
- Al^3+对大豆根边缘细胞程序性死亡诱导的生理生态作用被引量:16
- 2008年
- 设置不同的Al3+浓度(0、25、50、100、200、400μmol.L-1)和培养时间(12、24h),研究了边缘细胞活性和大豆(Glycine max)根中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随Al3+浓度及处理时间变化的规律,并通过Hoechst33342-PI双重荧光染色、梯状DNA(即DNA ladder)分析和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即TUNEL原位标记)检测,研究了Al3+对大豆根边缘细胞程序性死亡诱导的生理生态作用。结果表明,Al3+胁迫能诱导边缘细胞的死亡,随着Al3+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死亡率增加。通过Hoechst33342-PI双重荧光染色、DNA ladder分析和TUNEL原位标记,检测到Al3+胁迫下发生程序性死亡的边缘细胞。其表现为:在400μmol·L-1Al3+诱导大豆根24h时,核酸电泳显示细胞DNA发生特异性降解并形成阶梯状电泳条带(DNAladder),用TUNEL原位标记检测200和400μmol·L-1Al3+处理12h后的大豆根边缘细胞,发现DNA的3′-OH端被原位特异标记,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后,细胞核为阳性或强阳性。同时,高浓度Al3+(>100μmol·L-1)处理下,CAT、POD和S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CAT和SOD的活性也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说明在Al3+胁迫下边缘细胞的死亡可能是一种程序性死亡形式,高浓度Al3+胁迫下,通过诱导活性氧在细胞体内的产生和累积而导致细胞凋亡,此过程是其对逆境胁迫所作出的生理生态防御性应答方式之一。
- 李荣峰蔡妙珍刘鹏徐根娣陈敏燕梁和
- 关键词:铝毒大豆边缘细胞细胞程序性死亡
- 铝胁迫对山茶属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 以山茶属植物山茶花(Camellia japonica)品种花克瑞墨大牡丹以及茶(Camellia sinensis)的2个品种(白茶、乐茶)为材料,设置不同铝处理浓度,研究了铝对山茶属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
- 顾艳红刘鹏徐根娣张淑飞
- 关键词:铝胁迫山茶属光合特性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