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4223)
- 作品数:14 被引量:119H指数:7
- 相关作者:姜瑞忠徐建春李林凯王公昌庄煜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新模型及试井分析被引量:31
- 2012年
- 基于毛细管模型,结合边界层理论,通过引入描述低渗透储层渗流的特征参数c1和c2,建立了低渗透油藏渗流新模型,解释了启动压力梯度和非线性渗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根据新模型给出了考虑动边界影响的试井模型,并采用数值方法求解,分析了无因次特征参数c1D和c2D对试井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模型的压力和压力导数曲线上翘,上翘幅度比拟启动压力梯度模型要小。考虑动边界影响的试井曲线上翘幅度比不考虑时要小。c1D和c2D是决定曲线形态的特征参数。当c1D与c2D之和不为常数时,随着c1D或c2D增大,上翘幅度增大;当c1D与c2D之和为常数时,随着c1D增大,c2D减小,上翘幅度增大。对于封闭边界和定压边界在试井曲线上的压力响应,新模型与达西模型一致。
- 姜瑞忠李林凯徐建春杨仁锋庄煜
-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渗流模型非线性渗流试井启动压力梯度
- 基于低速非线性渗流新模型的垂直压裂井产能计算被引量:15
- 2013年
- 低渗透储层往往通过水力压裂提高单井产能,垂直压裂井产能的评价对低渗透油田开发尤为重要。基于低速非线性渗流新模型,建立了低渗透无限导流能力和有限导流能力垂直压裂井产能公式,并与基于达西模型和拟启动压力梯度模型的垂直压裂井产能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个模型所预测的产能仅在驱替压差非常小时有区别,其中达西模型预测的产能最高,低速非线性渗流新模型次之,拟启动压力梯度模型最小;随着驱替压力的增大,3个模型预测的产能几乎一样。为了便于工程应用,用等效直井产能表示有限导流能力裂缝的产能,结果表明,等效直井井径随无因次裂缝导流能力的增大而增大,随无因次泄油半径的增大而减小。
- 姜瑞忠李林凯彭元怀徐建春董亚南
- 关键词:产能保角变换
- 穿透内区的复合油藏水平井压力分析新方法被引量:4
- 2015年
- 针对矿场实践中复合油藏水平井压力分析问题,建立了复合油藏水平井不稳定渗流模型,模型考虑了水平井穿透内区的情况。运用拉普拉斯变换和点源函数叠加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利用数值反演得到了水平井压力响应曲线。与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新方法的正确性,绘制了水平井穿透内区时的典型曲线。新方法适用性更强,应用范围更广,水平井穿透内区比例越大新方法越加有效。运用新方法结合多种群遗传算法自动拟合技术进行实例应用,所得结果与油藏实际相吻合,进一步论证了新方法的正确性。成功地解决了穿透内区的复合油藏水平井压力分析难题。
- 姜瑞忠孙召勃王世朝孙臻王妍妍
- 关键词:水平井数学模型复合油藏
- 页岩储层基质和裂缝渗透率新模型研究被引量:19
- 2014年
- 渗透率作为重要的物性参数,决定着流体的流动能力。以页岩储层的基质和裂缝为研究对象,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总结出气体在基质中存在的2种扩散作用:Knudsen扩散和Fick扩散。详细分析了2种扩散的产生机理:Knudsen扩散是由气体分子与孔道壁面之间的碰撞引起;而Fick扩散是由于浓度差的作用。将2种扩散作用同时考虑进气体在基质的流动中,推导得出气体在基质中的视渗透率新模型,分别分析Knudsen扩散和Fick扩散对基质视渗透率的影响。对P&M模型进行修正,将Klinkenberg效应也考虑进模型里,给出不同机制影响下的裂缝渗透率变化模型,并分析Klinkenberg效应对裂缝视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于基质视渗透率模型来说,当孔道半径较小时,Knudsen扩散对渗透率有着较大的影响;另外,在低压和较低的基质渗透率时,Fick扩散对基质视渗透率影响显著。2对裂缝视渗透率模型来说,只有在低压的情况下,Klinkenberg效应对裂缝视渗透率影响才会显现出来。
- 姜瑞忠汪洋贾俊飞孔垂显
- 关键词:视渗透率
- 高速非达西渗流压力动态分析
- 2012年
- 当流体的渗流速度较大时,呈现出高速非达西渗流,为准确地描述其渗流规律,基于高速非达西渗流新模型,建立了考虑井筒储存和表皮系数的试井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求解。结果表明,考虑高速非达西后,压力曲线上移,压力导数曲线驼峰高度增加并后移,水平段出现的时间延迟。与Forehheimer模型相比,新模型的上升幅度要小。Kmr和τD是影响曲线特征的重要参数,决定了曲线驼峰的高度和位置。随着Kmr减小,τD增大,压力曲线上移幅度增大,压力导数曲线驼峰高度增加幅度增大。
- 李林凯姜瑞忠魏朋朋李红
- 关键词:数值解试井
- 特低渗透油藏压力恢复试井分析理论被引量:2
- 2013年
- 基于特低渗透油藏渗流新模型建立了考虑动边界影响的试井解释模型,并用数值方法求解,分析了压力降落和压力恢复试井曲线.研究表明:新模型的压力和压力导数曲线上翘,上翘幅度比拟启动压力梯度模型小.考虑动边界影响的试井曲线上翘幅度比不考虑时要小.c1D和c2D是决定曲线形态的特征参数.当c1D与c2D和不为常数时,随着c1D或c2D增大,上翘幅度增大;当c1D与c2D和为常数时,随着c1D增大,c2D减小,上翘幅度增大.压力降落和压力恢复试井曲线存在较大区别,应分别建立解释图版.
- 姜瑞忠李林凯杨明王公昌张建国
- 关键词:非线性渗流低渗透油藏试井启动压力梯度
- 低渗透油藏双重介质试井被引量:7
- 2013年
- 解决低渗透油藏双重介质试井解释问题。基于低速非线性渗流新模型,建立了考虑井筒储集效应与表皮系数的低渗透油藏双重介质试井解释模型,利用有限差分进行数值求解,绘制了无因次试井典型曲线,并对无因次非线性参数c1D和c2D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非线性渗流主要影响基质系统与裂缝系统的窜流阶段,表现为导数曲线的凹子深度变小.c1D和c2D是决定曲线形态的特征参数.当c1D与c2D的和不为常数时,c1D或c2D增大,凹子深度变小;当c1D与c2D的和为常数时,c1D增大即c2D减小,凹子深度变小.对于封闭边界和定压边界在试井曲线上的压力响应,新模型与达西模型一致.
- 李林凯姜瑞忠
-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双重介质试井有限差分
- 考虑应力敏感性的低渗透油藏注水井试井分析
- 2014年
- 低渗透油藏由于渗透率低及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油在地层中传播压力速度很慢,难以获得足够资料对储层做出合理的解释,油井试井效果不佳,而低渗透油藏注水井试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综合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性、流度比等的影响,建立了低渗透油藏注水井低速非达西渗流有效井径试井的数学模型。鉴于该模型的强非线性,采用稳定的有限差分格式利用Newton-Raphson迭代法求得数值解,进一步研究了压力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绘制了用于实际资料拟合分析的典型试井曲线。
- 雷霄孙召勃王妍妍刘双琪王世朝
- 关键词:低渗透注水井启动压力梯度试井应力敏感性
- 基于高速非达西渗流新模型的试井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基于高速非达西渗流新模型,建立了考虑井筒储存和表皮系数的均匀介质和双重介质试井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求解。结果表明,无论是均匀介质还是双重介质,考虑高速非达西渗流后,压力曲线上移,压力导数曲线驼峰高度增加并后移,水平段出现的时间延迟。与Forchheimer模型相比,新模型的上升幅度要小。Kmr和τD是决定曲线形态的重要参数,随着τD增大和Kmr减小,压力导数曲线驼峰高度增加幅度增大,压力曲线上移幅度增大。阐述了高速非达西渗流压力降落试井和压力恢复试井的不同,给出了高速非达西渗流压力恢复试井的一种简单解释方法。
- 李林凯姜瑞忠徐建春王公昌王睿恒
- 关键词:高速非达西渗流试井均匀介质双重介质
- 考虑水平井穿透复合气藏内区的不稳定产能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在气藏的实际开发过程中,由于酸化、地层污染或气藏本身的地质特点,会形成水平方向上物性不同的复合气藏。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了考虑穿透复合气藏内区的水平井不稳定渗流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稳定产能分析。采用拉普拉斯变换、Muskat方法、点源函数叠加和杜哈美原理求解模型,得到了复合气藏水平井在拉式空间下的不稳定拟压力解。由不稳定拟压力解和Stehfest数值反演方法得到了真实空间下水平气井的不稳定产量解。并绘制了不同条件下的无因次产能曲线,分析了水平井穿透内区后无因次内区半径、表皮系数、内外区流度比、外区与内区储容比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
- 姜瑞忠郜益华孙召勃滕文超乔欣李渊
- 关键词:复合气藏水平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