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6JA75011-44028)
- 作品数:15 被引量:388H指数:10
- 相关作者:虞定海牛爱军王林蔺志华张云崖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武汉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被引量:24
- 2009年
- 把民族传统体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重点是保护其生存的原生态文化。保护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根据民族传统体育的不同生存状态、项目特点等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式,并以唤起全民族的文化自觉作为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关键。
- 牛爱军
-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统武术传承场域嬗变论析被引量:26
- 2009年
- 场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关系网络,各种文化样态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场域,而场域自身的禀性系统又决定了文化在这一场域中传承的某些特性。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的本质是社会关系在武术场域中的体现。传承场域的变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传统武术的传承应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同时应以开放的视野、创新的精神,实施大武术传承观。
- 王林虞定海
- 关键词:传统武术传承场域嬗变
- 武术挖整运动的时代反思——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被引量:9
- 2012年
- 武术挖掘整理运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有益借鉴。挖整运动注重静态保护,忽视了武术活态文化的特征,忽略了传承人的作用,提示着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 徐永峰牛爱军陈星潭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态文化传承人
-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传统武术传承人”保护问题的探讨被引量:62
- 2008年
- 传承人是传统武术传承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更替,传统武术传承人的传承环境面临着巨大危机。保护传承人是保护传统武术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目前可以通过资助传承团体、传承个人,以及明确传承人的权利和义务、授予其荣誉称号等方式进行保护与扶持。
- 牛爱军
- 关键词: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 武术现代流变之探析被引量:6
- 2008年
- 20世纪武术发展的最重要标志就是竞技武术的产生和发展,套路与散手的分离及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武术在技术上具有技击特点,在文化特征上有民族特点。武术朝着整体与分层两个方向发展:整体指对专业武术人才的培养,对武术技法特点与传统训练体系必须全面继承;分层指根据健身、娱乐、审美的不同需要进行选择发展。
- 蔺志华虞定海
- 关键词:武术竞技武术技击性民族性
- 武术的现代流变被引量:5
- 2009年
-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武术的概念进行研究,认为不同的历史背景使人们对武术的认识有所不同,概念的表述也不同。透过对武术概念发展变化的分析,可以看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影响着武术的发展,也清晰地呈现出武术在现代流变的轨迹。奥运后的武术也会随着这种流变向着竞技、健身、技击、娱乐等的不同需求发展,武术的概念也势必发生相应的变化以承载更多的内涵。
- 蔺志华虞定海
-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武术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被引量:61
- 2008年
- 民族传统体育不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中的独立形态,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按照名录中各类别的具体要求进行分门别类地保护,注意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并根据项目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发展对策,特别要注重利用活态传承的方式进行发展。同时建议体育部门积极介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地方政府也要选择利用合适的项目进行产业化开发。
- 牛爱军虞定海
-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 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太极拳已广泛进入国内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较有希望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项目。认为,太极拳应作为一个包含各式流派的整体"申遗"项目,并抓住联合国"申遗"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准备材料,健全申报机构,为成功申报奠定良好基础;并提出"申遗"的具体步骤与方案。
- 虞定海牛爱军
- 关键词:太极拳
- 传统武术的非物质性传承研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被引量:60
- 2008年
- 传统武术的传承有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种,以非物质性传承为主,包括传承内容、传承途径、传承方式和传承人四个方面。传承内容分为不可变易的基本部分和可进化的发展部分;传承途径包括口传心授、身体示范、观念影响等;传承方式包括群体传承、家庭(师徒)传承、学校传承等;传承人涉及到遴选、评价、管理等诸方面。
- 张云崖牛爱军虞定海
- 关键词:传统武术非物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