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876028)
- 作品数:39 被引量:412H指数:14
- 相关作者:马一太王景刚徐忠李敏霞魏东更多>>
- 相关机构: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机械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CO_2跨临界制冷循环中应用两相螺杆膨胀机的理论分析被引量:26
- 2001年
- 本文在介绍利用环保、安全的CO2作为制冷剂的跨临界循环的基础上,分析了系统各部件的■损失情况,并通过与常规工质对比,提出了采用汽液两相螺杆膨胀机取代系统中节流阀的方法。该方法可明显提高系统的COP,具有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文章结合CO2超临界流体的实际特点,对研制、开发CO2两相螺杆膨胀机提出了设计思想和建议。
- 马一太魏东王景刚查世彤吕灿仁
- 关键词:跨临界制冷循环螺杆膨胀机二氧化碳
- CO_2跨临界水——水热泵循环系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5
- 2001年
- 在作者设计和建立的实验台上进行了CO2 跨临界水—水热泵多种工况的循环性能实验研究 ,系统运行稳定、调节方便。实验结果表明 ,系统运行时的最大制冷 (热 )系数取决于系统的蒸发温度和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CO2 跨临界循环热泵较之传统工质热泵具有较大优势 ,尤其是在高温热泵领域。
- 王侃宏王景刚侯立泉马一太魏东洪芳军
- 关键词:CO2跨临界循环热泵
- 圆柱绕流涡系演变的DPIV测试被引量:18
- 2002年
- 利用数字式PIV技术在阵风环境风洞中对Re=500时的圆柱绕流进行测量,给出了圆柱后2.2倍直径、圆柱两侧各一倍直径的区域内一系列瞬态的速度矢量场、涡量场和流线图。根据可视化图像和量化结果,着重分析了该区域的涡系结构和一个拟周期内旋涡的发展演化过程。
- 张玮王元徐忠金文
- 关键词:圆柱绕流DPIV拟周期光学测量技术流体力学
- 超临界流体跨临界循环最优压力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跨临界循环与传统亚临界循环的不同特点 ,对跨临界循环的最优压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研究 ,对超临界流体的跨临界循环的最优压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探讨了超临界流体跨临界循环在热泵和干燥领域的应用前景 .
- 马一太王侃宏王景刚吕灿仁
- 关键词:超临界流体跨临界循环
- 二氧化碳膨胀机的热力计算与选型分析被引量:7
- 2002年
- 从往复式、转子式、螺杆式和涡旋式膨胀机的几何结构出发 ,对其膨胀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 ,并研究了各自的运动规律。通过对带有不同类型膨胀机的CO2 跨临界系统进行热力计算 ,得出了各种膨胀机的实际功率范围和特征结构尺寸。考虑到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膨胀特性 ,提出了理想的CO2
- 马一太魏东查世彤李敏霞
- 关键词:热力计算选型膨胀机跨临界循环自然工质
- CO_2跨临界循环高压侧压力控制的热力学分析被引量:17
- 2000年
- 本文介绍了CO_2跨临界循环高压侧压力控制的基本原理;通过循环分析,阐述了不同压力运行条件对制冷量和制冷效率的影响。通过对所得结果的分析论证,提供并优化出一种简单、实用的压力控制调节方案,该方案对汽车空调、热泵系统更有实用意义。
- 王侃宏马一太杨昭吕灿仁
- 关键词:跨临界循环二氧化碳热力学分析压力控制
- 多重网格技术在SIMPLE内外迭代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01年
- 将多重网格技术和求解压力耦合方程的半隐算法 (SIMPLE)相结合 ,通过计算二维方腔驱动层流流动问题 ,考察了其分别应用在计算过程的内迭代和外迭代时的收敛特性 .计算结果表明 :多重网格技术的加速收敛效果与其使用方法有关 .当多重网格技术用于外迭代时 ,迭代次数并不随网格的加密而增加 ,同时CPU时间显著减少 ,与多重网格用于内迭代及用单层网格的计算截然不同 .
- 张玮王元徐忠
- 水多级压缩式制冷循环理论研究
- 2002年
- 针对水作为制冷工质的特点 ,提出了以水三级压缩式制冷循环的系统流程 ,对循环性能系数COP、排气温度和输气容积比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分析表明 ,以水作为制冷工质 ,其循环的理论COP均高于R2 2、R134a。由于水压缩式制冷循环具有较高的排气温度 ,因而在中高温热泵领域 ,以水为工质是具有竞争力。
- 马一太王景刚查世彤
- 关键词:制冷工质排气温度高温热泵
- CO_2跨临界循环膨胀特性及机理被引量:1
- 2002年
- 介绍了采用膨胀机的 CO2 跨临界循环的系统流程及典型工况 ,详细分析了膨胀中经历的亚稳态过程的成因和机理 ,指出气化的滞后对系统的危害 ,并对相变膨胀过程中的成核现象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在此基础上 ,结合 CO2 超临界膨胀过程的特点 ,阐明了气液相变介质中声速的确定方法 ,认为 CO2
- 魏东马一太李丽新苏维诚吕灿仁
- 关键词:CO2跨临界循环亚稳态相变制冷工质
- CO_2跨临界膨胀机的开发与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03年
- 作为自然工质 ,CO2 制冷系统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目前CO2 跨临界循环研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提高系统效率 ,使之能与普通工质循环竞争。为降低CO2 跨临界循环的节流损失 ,开发膨胀机代替节流阀是研究的重要方向。文中给出开发CO2 滚动活塞膨胀机的依据 ,以及在设计过程中需解决的吸气控制系统、泄漏和摩擦等问题采取的措施 ,同时建立CO2 跨临界循环系统带膨胀机系统的实验装置 ,并对CO2 滚动活塞膨胀机进行实验研究 ,发现膨胀机的输出功与负载有关 ,同时得出膨胀机的最高效率可达到 32 %以上 ,进一步的改进工作仍在进行。
- 马一太李敏霞李丽新苏维诚
- 关键词:制冷系统制冷工质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