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师范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
- 作品数:110 被引量:175H指数:6
-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陕西蛇类新记录——横斑丽蛇被引量:2
- 2019年
- 横斑丽蛇Euprepiophis perlacea为我国特有种,分布十分狭窄。2019年6月,在对陕西省平河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旬阳坝林场进行动物资源调查时,采集到1号蛇类幼体标本(108°30′E,33°33′N,海拔1422 m),经鉴定为游蛇科Colubridae丽蛇属Euprepiophis横斑丽蛇,经查阅相关文献,确定为陕西省蛇类新记录(方荣盛,宋鸣涛,1981;赵尔宓,2006)。
- 吴逸群王开锋任锦利
- 关键词:游蛇科特有种蛇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小果卫矛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被引量:5
- 2020年
- 以小果卫矛(Euonymus microcarpus)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对茎段腋芽启动、增殖、生根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研究,建立了小果卫矛的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小果卫矛茎段腋芽诱导的启动培养最佳培养基为MS+2.0 mg·L^-16-苄氨基嘌呤(6-BA)+0.3 mg·L^-1萘乙酸(NAA),诱导率为92.00%;增殖最佳培养基为WPM+2.0mg·L^-16-BA+1.0 mg·L^-1 NAA,增殖系数达6.4;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1.2 mg·L^-1 NAA,生根率达到81.33%。
- 袁云香商澎
- 关键词:腋芽快速繁殖
- 中国蓟马亚科昆虫多样性及区系分析(缨翅目:蓟马科)被引量:2
- 2022年
- 为明确中国蓟马亚科(Thripinae)昆虫多样性及其区系特点,在对中国蓟马亚科进行系统分类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国动物地理区系划分为依据,对中国蓟马亚科昆虫的多样性和区系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蓟马属(Thrips)物种丰富度和数量均最高,为中国蓟马亚科的优势类群;中国蓟马亚科区系成分复杂,分区间相互交汇渗透的特点明显;属级和种级单元数目均以华南区最多,具有典型的华南区特征;属级单元区系与西南区的关系密切,种级单元区系与华中区和西南区的关系密切;特有属、种共计2属97种,特有种丰富,特有现象明显。
- 胡庆玲王志平李妍玉
-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蓟马亚科区系分析
- 关中盆地植被覆盖动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被引量:5
- 2020年
- 基于MODIS植被指数和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和地统计分析方法对关中盆地植被覆盖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借助基于像元的空间分析方法揭示研究区植被覆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特征看,关中盆地植被覆盖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0.0061 a-1;从年内分布特征看,关中盆地植被覆盖年内波动明显,呈单峰型曲线;从空间分布特征看,关中盆地植被覆盖度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从年尺度来看,关中盆地植被覆盖度与降雨量和温度均呈现不显著正相关;从月尺度来看,关中盆地植被覆盖度与当月降雨量和气温均呈现显著正相关,这说明水热因子的季节波动对研究区植被生长的影响更大。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赵玉
- 关键词:植被覆盖降雨量气温关中盆地
- 涉农专业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课程思政教育路径探索
- 2024年
- 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作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具有重要作用。该文针对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素养不足、思政元素融入不深、课程考核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未来可从提高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采用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建立有效的专业课程隐性育人路径,以期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并为课程思政的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 王莎
- 关键词:农业资源与环境教学探索
- 黄河流域极端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
- 2025年
- 研究黄河流域极端降水时空演变规律,为农业生产及防洪减灾提供参考依据。基于黄河流域1979—2020年多源加权集合降水数据集,运用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检验法、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Theil-Sen斜率估计法对最大日降水量(RX1day)、最大5日降水量(RX5day)、强降水量(R95p)、极端强降水量(R99p)、总降水量(PRCPTOT)、降水强度(SDII)、中雨日数(R10)、大雨日数(R20)和暴雨日数(R25)等9个极端降水指数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研究结果。在时间尺度上,整个黄河流域的RX1day、R99p、SDII、R20呈下降趋势,RX5day、R95p、PRCPTOT、R10、R25呈上升趋势;从黄河上游地区来看,除RX1day呈下降趋势外,其余8个极端降水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从黄河中游地区来看,9个极端降水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从黄河下游地区来看,RX1day和RX5day呈上升趋势,其余极端降水指数呈下降趋势。在空间分布上,9个极端降水指数整体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下降的空间分布格局。从极端降水指数的影响因素来看,黄河流域极端降水指数相互之间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极端降水指数与大气环流因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赵晓雪张慧慧杨丽祯赵静谢恒星曹琳姚付启
- 关键词:极端降水黄河流域
- 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被引量:1
- 2020年
- 农作物秸秆资源是一种可以被循环利用的高潜能生物资源,但由于利用不当从而导致被严重浪费或废弃。本文探讨如何利用秸秆资源,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为秸秆资源的合理化利用提出一些建议。
- 程军张强
- 关键词:秸秆资源资源化利用
- 西南地区六种魔芋属植物基于cpDNA序列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研究野生作物资源的遗传变异及分化机制对种质资源的收集与改良具有重要意义。魔芋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特色经济作物,但由于受到人为活动干扰,野生种群不断衰退。为评估西南地区魔芋属(Amorphophallus)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探究代表性物种的系统发育地位,该研究利用3个叶绿体DNA(cpDNA)片段,分析了魔芋6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重建了种间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野生魔芋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普遍较低,虽然单倍型多样性(H d)均值为0.428,但近一半群体只有1个单倍型,6个物种整体水平上的单倍型多样性在0.704~0.983之间。(2)在6个物种间检测到高水平的遗传分化,遗传分化系数(F_(ST))值在0.481~0.967之间。(3)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选取的27个魔芋种主要聚成3个分支,即非洲分支、东南亚分支和东亚大陆分支。疣柄魔芋(A.paeoniifolius)隶属于东南亚分支,而东亚大陆分支A包含花魔芋(A.konjac)和西盟魔芋(A.krausei),东亚大陆分支B由东亚魔芋(A.kiusianus)、滇魔芋(A.yunnanensis)和东京魔芋(A.tonkinensis)构成。生境隔离与人为干扰造成了西南地区野生魔芋群体较低的遗传多样性,魔芋属东亚大陆分支的分化可能与早期的快速扩张和生态适应有关。该研究结果为西南地区魔芋资源的合理保护、可持续利用和杂交育种提供了参考资料。
- 殷斯郝转陆飞东高永
- 关键词:魔芋属系统发育物种保护
- 渭河渭南段鸟类生存现状调查
- 2021年
- 本文阐述了渭河渭南段地区概况,通过调查总结了渭河渭南段珍稀鸟类物种现状和鸟类分布现状,分析了鸟类面临的威胁及干扰,以期为保护当地鸟类资源提供参考。
- 张燕子权明玥刘凯月吕倩倩高子茜吴逸群
- 添加油菜秸秆对青藏高原羊粪堆肥病原菌及抗生素去除效果的影响
- 2024年
- 通过分析堆肥理化性质、病原菌及抗生素去除效果,探讨了油菜秸秆添加比例对青藏高原羊粪堆肥发酵品质和堆肥产品安全性的影响。将羊粪与油菜秸秆分别以5∶1(RS1)、4∶1(RS2)、3∶1(RS3)和2∶1(RS4)进行混合,以不添加油菜秸秆作为对照(CK),进行为期36 d的堆肥试验。通过测定堆肥过程温度、含水率、pH、电导率、碳氮比和种子发芽指数等指标,综合分析油菜秸秆添加比例对羊粪堆肥发酵品质的影响。进一步测定堆肥过程中大肠菌群和沙门氏菌数量以及多种抗生素浓度的变化,分析堆肥产品安全性。相较于CK,RS2和RS3处理能提高堆肥最高温度,分别达6.6和6.9℃,并分别延长高温期(>50℃)6和7 d,而RS4处理的最高温和高温期均低于CK;RS2和RS3处理能显著提高堆肥产品种子发芽指数(P<0.05),提升幅度分别达28.0%和22.6%,而RS4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与CK并未显示出显著性差异(P>0.05);RS2和RS3处理还能显著提高堆肥大肠菌群和沙门氏菌去除效果,以及促进四环素、土霉素、青霉素和头孢菌素C去除(P<0.05)。因此,添加20%~25%油菜秸秆能提升青藏高原羊粪堆肥发酵效率,提升堆肥产品品质和生物安全性,其中添加20%油菜秸秆的堆肥效果更佳。
- 李荣荣蔡瑞
- 关键词:油菜秸秆青藏高原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