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
- 作品数:34 被引量:214H指数:9
- 相关作者:骆辉陈明拓汤波张杰杨红更多>>
-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药学院第三军医大学药学院医学检验系渝西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 溴硝醇的合成研究被引量:9
- 2001年
- 以硝基甲烷和甲醛为原料 ,在碱性条件下经烷羟基化和溴化两步反应合成了溴硝醇。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中水与醇的体积比以及溶剂用量对产品收率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 :V(水 )∶V(醇 ) =0 4∶1 0 ,V(溶剂 )∶V(反应原料 ) =2 1∶1 0 ,烷羟基化反应时间为 1 5h ,反应温度为 5℃ ;溴化反应时间为 0 5h ,反应温度为 10℃。产品收率可达到 78% ,质量分数为98%。产物经高效液相色谱、红外、质谱确证。
- 谭世语汤波张云怀程德红
- 关键词:溴硝醇溴化反应杀菌剂
- 楝属植物中药用成分的研究开发被引量:15
- 2002年
- 楝属植物杀虫剂因其高效、低毒、低残留和环境和谐性而倍受社会青睐。目前 ,国内对楝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印楝素、川楝素的作用对象、作用机理等方面都有较明确的认识 ,并已开发出一些有效的新产品。本文对楝属植物中药用成分的研究开发现状作一概述。
- 唐英谭世语张进
- 关键词:农药印楝素川楝素
- 医学化学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3
- 2013年
- 医学化学设计性实验是为适应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验课教学改革需要而开设的新型实验,在教学目的、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上都有别于传统验证性实验。以药用醋酸中总酸度的测定为例,介绍了医学化学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与教学体会。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创新能力。
- 周小霞刘作华赵先英刘毅敏肖湘季卫刚赵华文
- 关键词:医学化学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创新能力培养
- Fenton试剂处理三硝基间苯二酚铅废水的研究被引量:6
- 1998年
- 本文采用Fenton试剂对三硝基间苯二酚铅废水进行了催化氧化的实验研究,探讨了H2O2浓度、和Fe2+浓度对废水中酚、Pb、COD和TOC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Fenton试剂处理剂对酚、COD和TOC教育良好的去除率;处理后的溶液用碱调至中性可有效去除其中的铅。
- 谭世语古昌红周志明朱廷霞
- 关键词:试剂硝基酚铅起爆药
- 硝酸萃取传质过程中的界面弛豫研究被引量:7
- 2000年
- 在萃取装置中研究了激励相界面的硝酸传质过程。该装置是一个改进的传质槽,它有保温夹套和一条穿过两相用于激励相界面的带子。硝酸浓度的变化采用插入水相的电导仪探针检测,用录象方法记录实验中的界面现象。实验采用TBP、TOA和THA作为萃取剂,用四氯化碳、甲苯或7~13C烷烃做萃取溶剂。实验结果表明,激励相界面能够提高传质速率;在传质开始前对界面的休息和老化可以改变传质的初始速率。通过录象证实,激励相界面能够加速界面的更新。
- 张东翔谭世语薛荣书
- 关键词:萃取动力学传质系数硝酸介质
- 相界面传质微乳液法制备氧化铜超细粉体被引量:9
- 2005年
- 以H2C2O4水溶液反萃CCl4-P204-CuSO4组成的有机相中的Cu2+,利用相界面传质过程产生的动态微乳液过程获取CuC2O4沉淀,经分离、热解得到了CuO超细粉体.探讨了H2C2O4浓度、热分解温度等制备条件对CuO超细粉体结构和粒径的影响.当P204的体积分数φ≥20%时,CuO粉体颗粒变小;反萃沉淀的陈化时间不影响氧化铜粉体粒径.在制备过程中,CuSO4浓度为0.10~0.12mol/L、反萃温度为15~20℃,所制备的氧化铜粉体呈黑褐色、无硬团聚、分散性好、纯度高,属单斜晶系结构,平均粒径小于100nm.
- 张东翔廖云志涂昀黎汉生
- 关键词:氧化铜超细粉体传质微乳液
- 交联蚕蛹壳聚糖-谷氨酸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被引量:5
- 2005年
- 研究了以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制备蚕蛹壳聚糖-谷氨酸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方法,最佳工艺条件为: 4mL25%戊二醛,m(蚕蛹壳聚糖)∶m(L 谷氨酸)=1∶0.75,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4h。产物为近圆形颗 粒,有大量孔道。堆积密度0.413g/mL,失重率0.66%,含水率85.79%,溶胀度72.73%。考察了该树脂对赖 氨酸、瓜氨酸、Zn2+的交换能力。对赖氨酸(Lys)、瓜氨酸和Zn2+的动态交换容量分别为188、191和 421.5mg/g(以干树脂计)。
- 周小华李奋鲜小红
- 关键词:蚕蛹壳聚糖L-谷氨酸阳离子交换树脂
- 改革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被引量:8
- 2010年
- 科学素养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新型人才培养提出的必然要求。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和科学意识品质的培养,是实现化学课程教学目标,提高人才综合素质所面临的新挑战。介绍了科学素养的内涵与外延,讨论了化学实验课各教学环节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中的作用和做法。
- 周小霞刘作华赵先英刘毅敏
- 关键词:教学改革
- 壳聚糖-明胶共聚物的酶促合成及抑菌性质被引量:5
- 2008年
- 以纯化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ase)催化壳聚糖和明胶合成壳聚糖-明胶共聚物。经红外光谱测试表明,共聚物在MTGase催化下形成了席夫共价键。经DTA分析结果表明,共聚物是通过席夫键连接的。质量分数为1%的纯化共聚物溶液用溶菌酶于pH=5.0、50℃水解60min,水解液中还原糖浓度比水解前增加72.4%;用胰蛋白酶于pH=8.50、37℃水解60min,水解液中游离氨基浓度比水解前增加35.8%;由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共聚物呈分枝状,分析结果表明,共聚物由壳聚糖和明胶组成。壳聚糖-明胶共聚物的均分子量为36.38KDa,等电点为8.43,在pH=5.0的稀HCl中的溶解度为8.7g/L;壳聚糖-明胶收率随明胶/壳聚糖的质量比增加而升高,但是其抑制金黄色葡萄糖球菌的效果随着二者的比例增加而降低。MTGase催化合成壳聚糖-明胶共聚物的最佳条件为:明胶/壳聚糖的质量比为0.6,pH=6.0、t=50℃、搅拌反应时间40min。平衡时共聚物的收率达到64.5%,其抑制金黄色葡萄糖球菌的效果仍保留70%。
- 周小华骆辉周桢
- 关键词:壳聚糖明胶共聚物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抗菌
- 二(2-乙基己基)磷酸萃取亮氨酸平衡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以二 (2 -乙基己基 )磷酸为萃取剂 ,分别以正庚烷、正辛烷、磺化煤油为稀释剂 ,研究了中性条件下亮氨酸的萃取平衡 ,获得三种体系的萃取平衡常数和亮氨酸稀溶液的萃取平衡数据 ,并获得了部分亮氨酸萃取热力学数据 .结果表明 ,1个亮氨酸分子与 2个二 (2 -乙基己基 )磷酸二聚体结合 ,在本实验研究体系范围内 。
- 谭世语杨红汤波
- 关键词:亮氨酸溶剂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