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作品数:4,065 被引量:12,710H指数:36
相关作者:姚直书宗琦蔡海兵汪海波王强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56篇期刊文章
  • 20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08篇建筑科学
  • 1,042篇矿业工程
  • 358篇交通运输工程
  • 258篇文化科学
  • 176篇理学
  • 114篇天文地球
  • 68篇化学工程
  • 6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2篇经济管理
  • 46篇一般工业技术
  • 39篇水利工程
  • 37篇自动化与计算...
  • 27篇金属学及工艺
  • 20篇动力工程及工...
  • 16篇兵器科学与技...
  • 15篇机械工程
  • 9篇艺术
  • 7篇哲学宗教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61篇混凝土
  • 277篇数值模拟
  • 277篇值模拟
  • 254篇巷道
  • 243篇支护
  • 200篇爆破
  • 195篇隧道
  • 156篇建筑
  • 149篇教学
  • 140篇围岩
  • 140篇井壁
  • 131篇压强度
  • 131篇应力
  • 130篇岩巷
  • 129篇基坑
  • 125篇抗压
  • 124篇软岩
  • 123篇力学性能
  • 123篇力学性
  • 103篇抗压强度

机构

  • 3,960篇安徽理工大学
  • 88篇淮南矿业集团
  • 78篇中国科学院武...
  • 65篇安徽大学
  • 53篇中国科学技术...
  • 50篇安徽建筑大学
  • 39篇浙江大学城市...
  • 39篇盐城工学院
  • 35篇教育部
  • 35篇中国建筑第四...
  • 30篇同济大学
  • 30篇中国矿业大学
  • 29篇安徽建筑工业...
  • 24篇合肥工业大学
  • 23篇沈阳师范大学
  • 22篇东华理工大学
  • 21篇浙江大学
  • 21篇淮北矿业集团
  • 19篇东南大学
  • 19篇长安大学

作者

  • 202篇程桦
  • 198篇荣传新
  • 185篇姚直书
  • 174篇徐颖
  • 162篇马芹永
  • 149篇庞建勇
  • 146篇宗琦
  • 132篇汪海波
  • 122篇蔡海兵
  • 90篇汪仁和
  • 78篇姚兆明
  • 67篇侴万禧
  • 64篇林斌
  • 61篇姚传勤
  • 60篇李栋伟
  • 55篇傅菊根
  • 50篇王晓健
  • 49篇唐彬
  • 47篇经来旺
  • 44篇经纬

传媒

  • 347篇四川建材
  • 246篇安徽理工大学...
  • 107篇煤炭技术
  • 98篇山西建筑
  • 97篇建井技术
  • 75篇煤矿安全
  • 75篇科学技术与工...
  • 68篇低温建筑技术
  • 66篇河南城建学院...
  • 65篇岩土力学
  • 64篇煤炭工程
  • 57篇安徽建筑
  • 51篇煤炭学报
  • 49篇硅酸盐通报
  • 44篇煤炭科学技术
  • 42篇混凝土与水泥...
  • 42篇矿业科学技术
  • 36篇西部探矿工程
  • 35篇岩石力学与工...
  • 32篇安徽理工大学...

年份

  • 84篇2025
  • 293篇2024
  • 243篇2023
  • 297篇2022
  • 272篇2021
  • 243篇2020
  • 236篇2019
  • 237篇2018
  • 206篇2017
  • 224篇2016
  • 197篇2015
  • 178篇2014
  • 170篇2013
  • 177篇2012
  • 92篇2011
  • 102篇2010
  • 100篇2009
  • 126篇2008
  • 122篇2007
  • 100篇2006
4,0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深立井冻结井壁温度应力准耦合数值计算
深立井冻结井壁混凝土浇注后,在低温养护条件下,井壁早期温度裂缝是诱发立井井壁破裂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冻结井壁温度应力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冻结井壁内外表面浇筑后会产生急剧温降,由此引起的温度拉应力是混凝土早期裂纹形成的主...
黎明镜
关键词:冻结井壁温度应力混凝土
文献传递
一种新型框架式“钢木结构”的研制与设计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综合利用钢材与木材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框架式"钢木结构"的设计方法,同时介绍了梁和柱的设计以及梁与柱,柱与地基,板与柱、梁之间的连接问题.该设计通过对梁板、柱中加钢筋增强了其承重能力和强度,采用钢砼的节点,保证了节点能承受较大的载荷并保持稳定性.该结构具有耐久性好,抗震性强,节能环保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陈孝柱董岩
关键词:钢木结构
基于Aabqus的圆孔孔边裂纹的研究
2016年
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有限元模型在不同几何参数条件下的应力强度因子。采用位错连续分布法的基本理论,计算得出了的孔边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解析解,并与数值模拟的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应力强度因子的数值计算结果与理论解析解基本吻合,其数值大小随着有限元模型的几何参数不同而变化。随着裂纹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增加,圆孔孔边裂纹Ⅰ型应力强度因子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而Ⅱ型应力强度因子则随着裂纹角度的增加呈线型比例增加。
周俊
关键词:ABAQUS应力强度因子有限元模型
车辆荷载下沉管隧道动力响应有限元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依托宁波甬江沉管隧道工程,利用MIDASGTSNX软件建立沉管隧道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非线性弹簧模拟接头,选取影响接头刚度的主要部件,依据各部件材料特性对接头各向刚度进行取值。通过对路床网格节点添加线性变化的荷载来模拟车辆行驶,对管节及接头产生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得到的管节中点竖向位移幅值接近,说明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江中段管节中点竖向位移较岸边段大,靠近岸边的接头两端竖向位移差较中间接头大;车辆荷载下沉管段最大主应力的最大值出现在沉管段北端的顶板处,且靠近岸边的接头剪力和弯矩大于中间接头,需要重点监测。
魏纲陆世杰齐永洁
关键词:沉管隧道接头动力响应有限元
高校青年教师自我培养的路径被引量:1
2019年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关乎高校的前途和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是衡量教师队伍质量的关键因素。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主客观各个方面,而最为核心的是青年教师的自我培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整合各类资源,将个人职业发展与自我价值追求相融合,是实现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自我培养的基本途径。
黄广顺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自我培养
水灰比对硫铝酸盐水泥砂浆力学及收缩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通过调节硫铝酸盐水泥砂浆的水灰比,研究其对砂浆的收缩性能及力学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硫铝酸盐水泥具有早强的特点,且抗压强度随水灰比的增加而降低;水灰比越小,孔隙率越小,自收缩越大,且主要发生在早期(4d左右);7d龄期时,WC45,WC40,WC35三组相对于WC50组抗压强度提高率与自收缩增长率比值随着水灰比的减少而增加;干缩随水灰比的增大而减少,质量损失率却与之相反。可见水灰比对砂浆自收缩,干缩以及抗压强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李馨黄乐姚传勤
关键词:水灰比抗压强度自收缩干缩
玻璃纤维-砂浆管试件动态拉伸破坏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为了探究动载作用下GFRP(玻璃纤维)-砂浆管的动态拉伸破坏特性,采用分离式SHPB试验装置对2种空心率的水泥砂浆管和GFRP-砂浆管进行动态拉伸试验。结果表明:空心率越小、冲击气压和壁厚越大,试件峰值抗拉强度越大;GFRP-砂浆管的峰值抗拉强度随GFRP管壁厚的增大而不断增大,在空心率为0.292时,峰值抗拉强度随GFRP管壁厚增大呈对数函数递增,而在空心率0.187时,峰值抗拉强度随GFRP管壁厚增大呈指数函数递增;无GFRP管时水泥砂浆管呈对称四块破碎,GFRP-砂浆管在0.5~0.7 MPa冲击气压下仅有细小裂纹产生,在0.8 MPa冲击气压下,与入射杆接触部分产生"楔形"破坏,但总体保持为管状、破坏程度仍低于水泥砂浆管,表明GFRP管对水泥砂浆管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有效提高其动态抗拉强度。
张守旸汪海波宗琦王梦想
关键词:SHPB砂浆
深井煤矿硬岩掘进机组装硐室围岩稳定性分析
2022年
为分析煤矿深井硬岩掘进机组装硐室围岩稳定性,通过FLAC3D软件开展硐室的开挖支护数值模拟,分析了围岩位移场、应力场分布规律和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数值计算结果可由硬岩掘进机组装硐室施工现场监测结果验证。结果表明,硐室围岩变形较小,支护方案可行,模拟计算可靠;组装硐室肩窝和底角易产生应力集中,存在围岩破坏及碎岩冒落的隐患,施工时需重点加强支护强度。
孙长红徐火祥唐彬唐彬王要平冯依赞
关键词:硬岩掘进机围岩稳定性
凉都体育中心地下车库跳仓法设计研究与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凉都体育中心市民健身中心施工工期紧、任务重,而地下车库又为大体积混凝土,设计后浇带施工所产生的通病为施工带来不便。通过应用分块跳仓法浇筑综合施工技术,缩短了建筑工期,达到了预期效果。
焦露琳姚传勤白蓉
关键词:跳仓法施工缝
软岩巷道围岩蠕变滞流效应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根据现场围岩变形实测数据,发现软岩巷道围岩蠕变能力随软岩层厚度减少而逐渐减弱的特点,提出了软岩巷道围岩蠕变"滞流效应"的观点。基于软硬岩层间摩擦阻力及围岩质点位移约束应力的作用,分析了"滞流效应"发生的力学机理。利用动态仿真技术得到了围岩发生"完全滞流"所对应的临界条件,给出了临界厚度的确定方法。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较为深入地剖析了"让压"的本质原理,指出了"让压"原理的适用性,补充与完善了"二次支护"的内在含义。最后借助于现场工业性试验论证了"滞流效应"的研究对巷道支护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薛维培姚直书董继华经纬郝朋伟经来旺董海龙
关键词:软岩巷道蠕变让压二次支护
共39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