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吉林省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66 被引量:802H指数:17
- 相关作者:孔伟伟姜海超周雅娟赵胜楠王明焱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内蒙古民族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 药用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不同时期光合作用特性比较被引量:21
- 2009年
- 通过对防风光合特性及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二氧化碳浓度(Ca)、气温(Ta)、叶温(Tl)和相对湿度(RH)等环境因子的同期观测,系统地研究了防风净光合速率(Pn)等在不同时期的日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为吉林省防风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防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型曲线,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7月份防风光合速率中午降低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引起,8月份、9月份防风光合速率中午降低则主要由气孔限制引起,7月份高温低湿是限制防风Pn的主要环境因子。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不同步是引起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光合有效辐射直接影响防风叶片的光合速率,从而影响防风有机物质的合成与转化,对防风生产力起到直接的限制作用。不同时期防风Pn与PAR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时期防风叶片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反映有所不同,环境因子中对Pn直接作用由大到小为7月份Ta>PAR>Tl>Ca>RH,8月份为Tl>PAR>Ta>RH>Ca,9月份为Ta>PAR>Tl>Ca>RH。
- 韩忠明王云贺韩梅杨利民
- 关键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环境因子通径分析偏相关
- 吉林省主要土壤类型固定态铵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分析测定,研究了吉林省主要土壤类型固定态铵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吉林省主要土壤固定态铵含量最高为336.72mg/kg,最低为57.87mg/kg,平均为187.62mg/kg;固定态铵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含量顺序为黑土>黑钙土>白浆土>暗棕壤>风砂土;土壤中固定态铵与<0.01mm粘粒含量呈P0.01水平的极显著正相关,与<0.001mm粘粒含量相关性不显著;与阳离子交换量呈P0.01水平的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呈P0.05水平的显著正相关;与pH值无相关关系。
- 王鸿斌高强赵兰坡
- 关键词:土壤类型固定态铵
- 中药资源生态学及其科学问题被引量:24
- 2008年
- 中药资源生态学是中药资源学和生态学相互交叉形成的研究中药资源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新兴分支学科。文中探讨了中药资源生态学的概念、内涵、对象、范畴及早期中药资源生态思想,提出了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的几个关键性科学问题,如中药资源的生态地理分布与区划研究、中药资源质量形成与控制的生态因素研究、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中药材生产中生态环境质量研究等。中药资源生态学正处于发展时期,作为一个新兴交叉学科,其理论、内容和方法还需要不断完善,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还需要不断深化和探索。
- 杨利民
- 关键词:中药资源生态学可持续利用中药材质量
- 新类型北柴胡的生长与光合特性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比较研究北柴胡新类型与传统类型在生长与光合特性上的差异,为选育北柴胡良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TPS-1光合作用系统,测定苗期和花果期宽叶型(KY)北柴胡与原始类群中占绝对优势的中间型(ZY)北柴胡叶片的光合指标及相关环境因子,同时取样测量其地上形态指标和各部分的生物量,比较2种类型北柴胡各指标的差异。【结果】①苗期和花果期,KY北柴胡的株高、茎径、叶长(花果期除外)、叶宽和总叶面积均显著(P<0.05)高于ZY北柴胡,叶长宽比则以ZY北柴胡显著(P<0.05)高于KY北柴胡。②苗期2种类型北柴胡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型,ZY北柴胡的Pn显著(P<0.05)高于KY北柴胡;花果期二者Pn、Tr、Gs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且KY北柴胡的Pn显著(P<0.05)高于ZY北柴胡。③根据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限制值(Ls)的变化方向,推测花果期KY北柴胡光合"午休"主要受气孔因素限制,而ZY北柴胡主要受非气孔因素限制。④苗期影响北柴胡Pn的环境因子主要为气温,花果期主要为空气相对湿度和大气CO2浓度。⑤苗期和花果期,KY北柴胡根、茎、叶、花果及总生物量均显著(P<0.05)高于ZY北柴胡;ZY北柴胡根、茎、叶生物量分配比例基本高于KY北柴胡,但花果生物量比例则显著(P<0.05)低于KY北柴胡。【结论】KY北柴胡在决定产量的生殖生长阶段具有较高的Gs和较低的Ci,Pn较强,生物量积累高,源库关系较为合理,源充足,库大,具有高产潜力。
- 张永刚韩梅韩忠明杨利民
- 关键词:北柴胡净光合速率环境因子生物量通径分析
- 一年蓬化感物质的初步分离和生物测定被引量:8
- 2011年
- 一年蓬[Erigeron annuus(L.)Pers.]水浸液经极性由小到大的溶剂(石油醚、乙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提取分离后,得到5个组分的提取物。将水浸液和各浸提液分别设5个浓度梯度,以蒸馏水为对照,对白菜、萝卜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高质量浓度的5种溶剂浸提液对白菜、萝卜的种子发芽、幼苗根茎长和幼苗鲜重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质量浓度为0.002 5 g/mL时所有组分都促进白菜幼苗茎的生长。石油醚提取物溶液在低浓度时对白菜和萝卜幼苗的根茎长和鲜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经高浓度一年蓬水浸液处理的白菜、萝卜种子几乎不发芽,而经过不同有机溶剂萃取后的剩余水相对白菜、萝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小,0.012 5 g/mL的处理其白菜、萝卜发芽率分别仅比清水对照低14.5%和14.4%,而对幼苗鲜重、白菜株高、萝卜幼苗的根长和株高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白菜、萝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抑制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氯仿提取物>乙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
- 金攀杨利民韩梅
- 关键词:一年蓬生物测定
- 不同生境条件下黄芩光合日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83
- 2009年
- 在黄芩盛花期,测临江、长春、洮南3个不同生境条件下黄芩Pn及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对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黄芩Pn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吉林省黄芩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个不同生境黄芩Pn日变化均呈不明显双峰曲线,有轻微光合"午休"现象,黄芩Pn中午降低均为气孔限制;三地黄芩Pn与PAR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长春黄芩Pn与Ca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洮南黄芩Pn与RH呈显著正相关(p<0.05);3个不同生境环境因子对Pn的直接作用由大到小分别为临江PAR>Ca>Ta>RH>TL,长春Ta>RH>PAR>Ca>TL,洮南PAR>RH>TL>Ca>Ta;低的空气湿度是产生光合"午休"现象的重要生态因子;临江高温高湿、长春大气CO2浓度低、洮南相对湿度低是影响各生境黄芩Pn的主要环境因子;对黄芩Pn影响是PAR、Ta、RH、Ca相互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生境下,发挥主导作用的环境因子不同。
- 邵玺文韩梅韩忠明孔伟伟杨利民
- 关键词:黄芩生境日变化环境因子
- 松辽平原玉米带黑土肥力演化特点及培育技术被引量:27
- 2008年
- 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松辽平原玉米带粮食生产中存在的5方面问题。根据最近的一些研究结果,从土壤剖面构型、有效态养分平衡、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及土壤酸化趋势加剧等方面揭示了玉米带黑土肥力演化的特点,分析了驱动土壤肥力演化的原因。简要介绍了前期工作中提出的"三三(全)耕作制"对土壤肥力的培育效果,目的是为松辽平原玉米带土壤肥力退化的防治和定向培育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 赵兰坡张志丹王鸿斌高强王宇王淑华冯君刘淑霞刘会青郑庆福
- 关键词:黑土
- 加拿大蓬种子生态适应性及其化感作用被引量:6
- 2011年
- 加拿大蓬是我国外来入侵物种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植物之一。为探讨加拿大蓬生物入侵与其种子萌发之间的关系,本试验对加拿大蓬种子萌发所需温度、光照时间、光照强度、水分、适宜基质、种子生活力及加拿大蓬种子浸提液的潜在化感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拿大蓬种子最佳萌发条件为20℃、全光照、光照12 h、基质(沙质)含水量为10%。加拿大蓬种子水提液对供试植物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均表现出化感浓度效应,说明加拿大蓬种子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及本身的化感作用使其在生物入侵过程中具有优势。
- 肖春萍刘博杨莉韩梅杨利民
- 关键词:种子化感作用生物入侵
- 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光谱在地带性土壤粘粒矿物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21年
- X射线衍射(XRD)光谱是分析土壤粘粒矿物组成的重要手段,但常规XRD分析存在前处理复杂、耗时较长、光谱分辨率低、扫描不充分等问题。为此,该研究依托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的4B9A衍射实验站,以我国东部不同气候带(即温带、亚热带、热带)的7种地带性森林土壤(棕色针叶林、暗棕壤、棕壤、黄棕壤、黄壤、赤红壤和砖红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SR-XRD)光谱对土壤粘粒矿物组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温带土壤(棕色针叶林、暗棕壤和棕壤)质地以粘壤土为主,而亚热带土壤(黄棕壤、黄壤和赤红壤)分布在粘土和粘壤土的分界线上;从亚热带到热带,土壤质地呈现出粘土→壤土→砂土的变化趋势。(2)土壤硅铝率(Sa)表现为温带土壤(5.22)>热带土壤(4.53)>亚热带土壤(4.49);同样地,硅铝铁率(Saf)也呈现出温带土壤(4.06)>热带土壤(3.53)>亚热带土壤(3.36)的变化规律。(3)从温带到热带,土壤粘粒矿物中高岭石的含量增加、结晶度提高,而伊利石的含量则逐渐减少;温带土壤以2∶1型粘粒矿物为主,而热带土壤则以1∶1型矿物为主;在SR-XRD光谱中鉴定出了伊蒙混层、长石两种粘粒矿物的存在,而这两种矿物在常规XRD光谱中未被识别。(4)与常规XRD法相比,利用SR-XRD法分析土壤粘粒矿物组成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前处理工作量较少,常规XRD法需将粘粒样品制成不同类型的载玻片再进行测定,而SR-XRD法直接测定粘粒样品即可;二是光谱分辨率高,SR-XRD法的分辨率可达到≤100 nm,从而能够检测到更多的衍射峰;三是实验效率提高,SR-XRD法的优化扫描步长可达0.04°,比常规XRD法增加1倍,从而提高了测试效率;四是扫描辨识度增加,SR-XRD法的看光时间可优化为4 min,是常规XRD法的2倍,使得样品的扫描更加充分。
- 张志丹赵旻爽张丽娜刘杭李蕊盛倩男郭聃赵晓艺张晋京钟双玲
- 关键词:气候带粘粒矿物
- 蒺藜生长发育动态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采用人工栽培方法,对蒺藜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蒺藜各条茎的生长量均严格受到萌发次序的制约,二者之间存在直线或二次函数关系。茎生长最快时期为7月25日至8月10日,日生长量为7.141 cm/d。单株叶片数累积高峰出现在8月10日;全株生物量累积表现为“慢—快—慢”增长。整个生育期内共发生2次生长中心的转移,可作为生产上水肥调控的重要依据。
- 韩大勇韩梅杨利民郭帅朱士峰杨红韬
- 关键词:蒺藜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