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理工大学煤与瓦斯共采实验室

作品数:35 被引量:185H指数:8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矿业工程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文化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4篇煤层
  • 10篇瓦斯
  • 6篇瓦斯抽采
  • 6篇工作面
  • 6篇抽采
  • 5篇倾角煤层
  • 5篇巷道
  • 5篇煤矿
  • 5篇矿井
  • 5篇大倾角
  • 5篇大倾角煤层
  • 4篇应力
  • 4篇支护
  • 4篇瓦斯爆炸
  • 4篇围岩
  • 4篇煤层群
  • 4篇煤矿井
  • 4篇煤矿井下
  • 4篇近距离煤层
  • 4篇近距离煤层群

机构

  • 34篇安徽理工大学
  • 3篇淮北矿业集团
  • 3篇淮南矿业集团
  • 2篇皖北煤电集团...
  • 1篇教育部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淮北矿业(集...
  • 1篇安徽恒源煤电...

作者

  • 12篇杨科
  • 12篇袁树杰
  • 3篇张向阳
  • 3篇司春风
  • 2篇谢奇
  • 2篇马骏驰
  • 2篇谢广祥
  • 2篇闫书缘
  • 2篇朱成涛
  • 2篇张龙
  • 1篇胡源
  • 1篇刘健
  • 1篇陈秋宇
  • 1篇涂敏
  • 1篇郭玉强
  • 1篇颜事龙
  • 1篇彭超
  • 1篇房建伟
  • 1篇黄文尧
  • 1篇吴浩仁

传媒

  • 4篇地下空间与工...
  • 2篇煤炭技术
  • 2篇矿业安全与环...
  • 2篇煤炭学报
  • 2篇矿业科学技术
  • 2篇安徽省煤炭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科技信息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煤矿开采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安全生产...
  • 1篇第24届全国...
  • 1篇2012全国...
  • 1篇2010年中...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9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顾北煤矿综采工作面制冷设备安装位置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为有效解决顾北煤矿综采工作面温度较高的问题,采用Fluent软件对综采工作面制冷设备的安装位置进行了模拟,发现制冷设备至工作面距离越近,工作面温度降低越明显;但如果制冷设备至工作面太近,冷空气和热空气不能充分混合,对工作面的降温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实践应用结果表明制冷设备风筒出口距工作面50 m时降温效果较为理想。
马瑞峰袁树杰
关键词:综采工作面
采场围岩三维力学特征与冲击地压的联系被引量:3
2013年
阐述了采场围岩三维力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分析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综采采场围岩应力壳演化特征与发生冲击地压的联系,认为随开采特点及影响因素的改变,采场围岩应力壳的演化及发展为冲击地压的孕育发生创造了力学及能量条件,强调充分认识采场围岩应力壳的演化特征对防治冲击地压等煤矿动力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张向阳
关键词:采场围岩冲击地压动力灾害
应力壳与采动裂隙演化特征及其动态效应
针对地下开采采动应力和采动裂隙演化的复杂性、非线性、动态性及影响因素的多样性,本文以采场大范围三维围岩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实测、相似模拟、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综合研究方法,对采场应力壳和采动裂隙的演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全...
杨科谢广祥
关键词:采动裂隙
文献传递
坚硬顶板厚煤层卸压开采覆岩运移特征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为研究多组厚硬顶板厚煤层开采覆岩运移特征及其对上煤层卸压范围的影响,结合潘二煤矿3煤和4煤开采地质及工程条件,构建了相似材料模拟试验模型。试验观测与数据分析表明,受煤层倾角和多组厚硬岩层影响,覆岩运移中出现非对称"台阶"断裂现象,应力卸压角、膨胀变形卸压角与经验法计算结果相差较大,应力卸压角小于理论计算卸压角平均13°,变形卸压角小于理论卸压角平均7.5°。应用关键层理论分析表明,卸压层和被卸压层间两个关键层是引起覆岩"台阶"断裂、运移不协调及卸压范围减小的主要原因,揭示了多关键层组合对覆岩运移的非对称及卸压特征的差异性的作用机理。
何祥杨科刘文军叶海松
关键词:卸压开采
大倾角煤层回采巷道非对称锚网索支护与实践被引量:17
2013年
根据淮南矿区大倾角(25°~45°)煤层开采地质和技术条件,采用物理模拟综合分析了大倾角煤层回采巷道围岩结构特征及采用锚杆支护时的围岩变形、破坏、应力演化等力学特征,揭示了大倾角煤层回采巷道围岩力学特征非对称演化机理。研究表明,实体煤回采巷道应重点支护顶板和高帮,而留小煤柱回采巷道应重点支护顶板和低帮。基于巷道围岩力学特征的非对称性,提出并实施了大倾角煤层实体煤回采巷道和留小煤柱回采巷道的非对称锚网索支护方法。工程应用表明,非对称锚网索支护能适应大倾角煤层回采巷道围岩结构和力学特征,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
杨科谢广祥
关键词:大倾角煤层回采巷道
矸石山治理前后周围土壤内重金属含量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治理前后矸石山周围土壤重金属状况。结果表明,矸石内重金属的迁移程度受到日晒、风流等外界等因素的影响,削减后矸石山周围土壤内重金属含量比治理前明显下降。
马骏驰袁树杰张友根况成彬
关键词:重金属含量综合污染指数法
近距离煤层群下行开采覆岩运移特征试验分析被引量:27
2014年
为研究近距离煤层群多次开采对覆岩运移的影响,根据潘二煤矿近距离煤层群(8、7、6、5煤)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开展了下行开采覆岩运移特征研究。分析得出了多次开采覆岩变形、破坏及运移规律,近距离煤层群多次开采与单一煤层开采形成的覆岩宏观运移形态和特征相似。随着开采次数增多,覆岩下沉系数呈线性递减。多次开采覆岩变形、破坏至连通的时间和空间位置关系与开采厚度、开采次数、层间距及层间岩性等因素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覆岩运移的多次演化叠加不仅是影响顶板来压和控制、瓦斯抽采布置和效果的关键因素,也是采动应力演化致灾的主导因素。
孙力杨科闫书缘许鸣皋
关键词:近距离煤层群
高地应力破碎软岩巷道底鼓综合控制对策研究
底鼓问题是深井开采中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底鼓变形占据巷道顶底收敛变形大部分的问题,笔者着重分析了潘二矿东二采区高应力下通过断层带破碎围岩工程地质条件和底鼓特性,提出充分利用顶板和帮部的补强对底板变形的牵...
李尧斌
关键词:高地应力巷道底鼓
文献传递
深部长壁开采采动应力壳演化模型构建与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结合走向长壁开采特点及深部开采采动应力壳演化和采动裂隙发育特征,构建了采动应力壳演化的三维分析模型,引入移动坐标系统和椭球面方程,获得了非充分采动条件下首采工作面和护巷煤柱宽度影响下采动应力壳演化形态方程和采动裂隙发育范围。基于影响采动应力壳演化和采动裂隙发育特征的因素分析,获得了采动应力壳壳体演化形态方程和采动裂隙发育各参量间的关系。分析表明,采动应力壳演化最易在煤柱侧壳基、壳肩或壳顶发生失稳,其演化失稳模式主要有压缩失稳模式、拉伸失稳模式、剪切失稳模式和复合失稳模式,整体揭示了采动应力壳演化特征及其与采动裂隙发育的动态效应。
杨科谢广祥
关键词:走向长壁开采采动裂隙
煤矿井下PVC瓦斯抽采管道爆炸原因分析及预防
煤矿井下塑料管材使用越来越普遍,由此带来的静电灾害随之增多。介绍了一起煤矿PVC瓦斯抽采管道静电引起的瓦斯爆炸事故,分析了PVC管道中静电产生和静电放电的原因,提出了预防PVC管道中静电灾害的措施。
司春风袁树杰
关键词:瓦斯抽采塑料管材瓦斯爆炸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