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大学大气物理研究所

作品数:7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信号
  • 2篇天气雷达
  • 2篇气溶胶
  • 2篇污染
  • 2篇雷达
  • 2篇
  • 1篇信号模拟
  • 1篇源解析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数值模拟研究
  • 1篇碳质气溶胶
  • 1篇农作
  • 1篇农作物
  • 1篇排放颗粒物
  • 1篇旁瓣
  • 1篇旁瓣抑制
  • 1篇气象
  • 1篇气象雷达
  • 1篇全固态
  • 1篇热带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 2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李睿
  • 1篇史朝
  • 1篇何建新
  • 1篇王皓
  • 1篇魏超

传媒

  • 1篇电子技术应用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暴雨灾害
  • 1篇第四届全国大...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MTM算法在全固态天气雷达LFM信号中的应用
2016年
全固态天气雷达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较好的可维护性,但由于发射功率受到固态发射器件的限制,通常需采用脉冲压缩技术来解决探测距离与距离分辨力之间的矛盾。LFM信号因其具有对目标的多普勒频移不敏感的特性而被用作脉冲压缩体制雷达的发射信号。经过脉压后的LFM信号一般通过汉明窗加权来降低过高的旁瓣,但由于脉压信号频谱菲涅尔波纹的存在使得输出信号功率图起伏严重,从而对雷达的多目标检测能力产生影响。根据多正弦窗的平滑特性,基于多窗谱估计算法(MTM)提出了一种将多正弦窗加权网络与汉明函数相结合的新的加权处理方法,并将此种方法运用于LFM脉压信号处理的详细过程进行了介绍。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表明:将多正弦窗加权网络应用到LFM信号的脉冲压缩技术中在有效降低旁瓣的同时能起到平滑功率图噪声基底,控制主瓣展宽宽度的效果,并且在实际的外场试验中验证能达到应用需求。
李睿唐顺仙何建新
关键词:大气探测LFM信号旁瓣抑制
中国东北地区秸秆露天焚烧排放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化学组分以及光学特征
近年来,中国东北地区在秋冬季常出现持续时间长,污染范围广,污染程度大的重霾污染事件,严重影响该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的身体健康。有研究表明,在静稳天气条件下,秸秆燃烧烟羽叠加城市工业排放污染物会加剧城市重霾污染产生。因此...
王庆鲁王莉莉
关键词:农作物
天气雷达回波模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
2014年
天气雷达回波模拟系统能够成功模拟出具有真实天气目标特征的回波信号,利用这种回波信号可以实现在实验室环境中完成本需在外场试验条件下才可以进行的雷达性能测试。首先介绍了天气雷达回波模拟的原理,设计出回波模拟流程图,其次给出了回波模拟硬件平台的设计及模拟软件实现的思路,最后根据真实天气回波的特征等信息生成模拟回波图,并对模拟前后的回波图进行对比分析。
唐顺仙李睿史朝魏超王皓
关键词:天气雷达回波信号模拟
洛阳地区碳质组分季节特征及来源解析:棕碳的重要贡献
2023年
为探究洛阳地区碳质气溶胶尤其是棕碳的季节、污染特征及其来源解析,于2018~2019年的四季共采集到98个样品,并分析了碳质气溶胶浓度特征和光学特性.4个季节ρ[有机碳(OC)]和ρ[元素碳(EC)]介于(7.04±1.82)~(23.81±8.68)μg·m^(-3)和(2.96±1.4)~(13.41±7.91)μg·m^(-3),呈现冬高夏低的季节变化趋势;与2015年相比,碳质组分的占比升高了8.33%~141.03%,二次有机气溶胶占比(SOC/OC)升高了0.77%~63.14%.碳质气溶胶光吸收截面(MAC)值与碳质组分的浓度呈现出不同的季节变化,秋季(7.67m^(2)·g^(-1))>冬季(5.65 m^(2)·g^(-1))>春季(5.13m^(2)·g^(-1))>夏季(3.84m^(2)·g^(-1)),445 nm处的MAC值(3.84~7.67m^(2)·g^(-1))明显低于新产生煤灰值.棕碳的光吸收和其占总光吸收的贡献值(babs,BrC,405 nm,babs,BrC,405 nm/babs,405 nm)的季节变化为冬季(31.57 Mm-1,33%)、秋季(11.40 Mm-1,25%)、春季(4.88 Mm-1,23%)和夏季(2.12 Mm-1,21%),在污染过程中,碳质组分占比在降低,而babs,BrC,405 nm/babs,405 nm变化相反,强调棕碳对总光吸收的重要贡献.综合PMF结果和babs,BrC,405 nm与PM_(2.5)组分的相关系数的结果,机动车和二次硝酸盐分别贡献了27.7%和24.0%.研究结果为洛阳地区碳质气溶胶,尤其在棕碳的深度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闫广轩侯明阳张朴真王洁琦王虎李崇浩王跃思
关键词:碳质气溶胶污染过程光学特性
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平均风暴路径影响的初探
本文采用美国NOAA地球流体动力学实验室(GFDL)的新一代大气环流模式AM2.1,此模式进行了三个试验,包括参照试验(cli)和敏感性试验(ep/cp),对试验下的数据——17个层次上的风速分量采用二阶Butterwo...
卢苗苗
关键词:厄尔尼诺事件风暴轴急流
2013-2017年北京大气污染物变化趋势及区域输送的影响研究
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以来,我国开展了针对细颗粒物(PM2.5)污染治理的一系列举措.北京作为京津冀核心区域特大城市更是首当其中,2017年三大主要污染物SO2、NO2以及PM2.5相比于2013年分别...
谭琦馨葛宝珠王自发
关键词:源解析大气污染物
气溶胶效应对北京一次暴雨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2024年
人为气溶胶对夏季强降水有重要影响,但其影响程度和相关机理仍具有极大不确定性。以2020年8月12—13日发生在北京的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为例,利用耦合了气溶胶-气象相互作用的WRF-Chem模式,基于敏感性试验探究了气溶胶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与总效应对此次暴雨过程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1)降水第一阶段(8月12日15∶00—18∶00)(北京时,下同),由于气溶胶对太阳辐射的消光及对云粒子的影响,气溶胶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使得北京城区小时雨强减少,最大依次减少6 mm·h^(-1)、1 mm·h^(-1)和4 mm·h^(-1)。(2)降水第二阶段(8月12日20∶00—13日04∶00),气溶胶直接和间接效应也均使北京城区小时雨强减少,最大均减少约4 mm·h^(-1),气溶胶总效应对小时雨强影响不大,但使降水时间滞后。总体上,气溶胶直接效应使暖云过程增强、冷云过程减弱,从而减少降水并使第二阶段强降水过程提前;气溶胶间接效应使雨滴的有效半径降低,从而降低碰并过程,减少降水,并推迟第二阶段强降水的发生时间;气溶胶总效应对降水的影响是气溶胶直接和间接效应共同的非线性影响结果,在降水第一阶段以直接效应为主,第二阶段则以间接效应为主。
张艳晴高怡许丽人张美根
关键词:暴雨数值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