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 作品数:673 被引量:4,390H指数:36
- 相关作者:陈多宏张涛郭庆荣沈劲岳玎利更多>>
-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 水上事故溢油漂移轨迹预测模型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5
- 2013年
- 近年来,国内外海上溢油事故频发,不仅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海洋及近岸海域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危害,构建科学、可靠的海洋溢油模型对于溢油事故的处置应对、预警预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基于EFDC(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 Code)、"油粒子"溢油轨迹和风化模型,构建了海上事故溢油漂移轨迹预测模型。通过对实际溢油事故的模拟对比证明,相对于基于对流扩散方程的传统溢油模型,"油粒子"算法更直观,模拟的油膜轨迹、形态更贴近实际过程。
- 李彤谢志宜
- 关键词:EFDC
- 粤东部分地区空气污染成因分析被引量:15
- 2015年
- 珠三角地区是广东省传统的空气污染区,随着空气质量新标准在全省范围的实施,发现粤东部分地区空气污染也较严重。通过对粤东地区的揭阳市及其邻近地区空气污染物浓度及相关气象因子的分析,并结合后向轨迹聚类分析等手段,对该地区空气污染成因及其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高湿、少雨和弱东南风等不利气象条件是揭阳市空气高污染多发的主要因素,来自长三角的污染气团进一步加剧了揭阳市O3污染,来自台湾海峡等地的气团轨迹短、湿度大且风速低,加速了PM2.5二次成分快速生成与积累;通过典型污染过程的分析发现,大陆性气团出海后气体被氧化成气溶胶并折返大陆是导致揭阳市等粤东地区PM2.5污染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 沈劲钟流举陈多宏岳玎利谢敏江明
- 关键词:空气污染O3PM2.5
- 珠三角干湿季大气污染特性被引量:18
- 2015年
- 为更好地掌握珠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特性,使用2013年国控城市站点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与广东省酸雨监测网降水数据,分析了珠三角各市常规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干湿季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受气象条件影响,珠三角各市干季污染物质量浓度普遍高于湿季,但最大臭氧8h质量浓度干湿季节差异不大;SO2、PM10与PM2.5的质量浓度呈现中西部城市较高,惠州、深圳与珠海较低的分布格局;佛山、广州、东莞与中山的NO2质量浓度较高;深圳湿季最大臭氧8h质量浓度相对较低,而珠三角其他城市差异不大;PM2.5与PM10质量浓度比干季高于湿季,广州和中山干湿季PM2.5与PM10质量浓度比均高于0.7,表明这些城市二次污染相对较严重;佛山酸雨污染最严重,对应较高SO2、NO2和颗粒物质量浓度;硫氧化物与颗粒物有较强同源性,湿季SO2+NO2与颗粒物相关性降低;干湿季臭氧源汇存在较大差异。
- 沈劲钟流举叶斯琪陈多宏江明谢敏温丽蓉张莹岳玎利
- 关键词:大气污染酸雨PM2.5PM10
- “星-机-地”生态环境遥感反演与设备研制2014年度研究报告
- 2016年
- 为寻求一系列能敏感、清晰地反映生态系统站木特征及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的定量遥感参数,构建可业务化的定量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指标体系,以在时究尺度上对特定区域范围内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组合体的类型、结构和功能及其组合要素进行系统地测定,研究围绕生态系统和景观生态学等理念,从区域植被组成状况、植被结构状况和植被功能状况3个方面入手。在多源、多尺度立体监测数据生态环境参数提取研究基础上,重点研究与生产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相关参数产品。2014年的主要研究工作为,在基于物候信息和数据拟合算法的支持下,进行了多源遥感数据农作物精细分类、植被遥感决策树分类等方法模型研究;根据NDVI随观测角度的变化规律构造出新型多角度归一化植被指数MNDVI,用以解决LAI反演中过饱和问题,并将实测和估算LAI进行线性回归来进行精度验证。尝试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建立地表生物量(或LAI)及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呼吸的关系,实现空间上大面积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估算,并进行土壤呼吸情况的空间分布估计。卫星遥感已被广泛用于大气环境监测与气候变化研究之中,其大范围、动态连续的观测能力对地面观测形成了有益的补充。该研究基于我国大气环境监测的实际需要,基于卫星观测与大气模式、气象数据相结合的思路,初步实现了对流层HCHO柱浓度反演、近地面N02浓度估算,以及基于常规期限观测的气溶胶吸湿增长特性近似等方法的研究,为进一步满足实际的业务监测需要,提高遥感反演精度提供支撑。地基大气痕量气体与气溶胶遥感仪器主要用于获取大气痕量气体柱浓度和垂直分布廓线以及气溶胶光学厚度和消光系数廓线,为星载、机载数据验证提供技术手段。该年度完成了地基大气痕量气体与气溶胶紫外可见光谱遥感探测系统�
- 陈良富王力李昂柴子为王子峰
- 珠江三角洲一次大范围灰霾天气下的空气污染特征分析被引量:24
- 2009年
- 利用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的监测结果,对2006年10月珠江三角洲一次大范围灰霾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灰霾天气下珠江三角洲的空气污染特征。研究表明:灰霾引起空气质量恶化,细颗粒物在可吸入颗粒物中比重上升,多项污染物发生超标,臭氧是首要污染物。时间分布上,PM2.5和O3日均值浓度出现峰值相比SO2、NO2、PM10滞后数日,各站污染物的逐时变化曲线随着各自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空间分布上,珠三角空气污染的区域性特征比较明显,其中佛山-广州-东莞一带是珠三角的污染核心区。
- 刘俊袁鸾刘衍君
- 关键词:灰霾空气污染珠江三角洲
- 天井山空气背景站单颗粒气溶胶有机硫酸酯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运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在雨季(2015年8月18日~9月7日)于广东南岭天井山国家背景空气站,首次从二次有机气溶胶(SOA)中发现了有异戊二烯参与生成的有机硫酸酯(IEPOX-derived organosulfate),并初步研究了其变化规律.运用自适应共振理论神经网络算法(ART-2a)将细颗粒物按化学成分分为9类,元素碳(EC)、有机碳(OC)、元素/有机混合碳(ECOC)、左旋葡聚糖颗粒(LEV)、富钾颗粒(K-rich)、富钠颗粒(Na-rich)、金属颗粒(Metal)、富硅颗粒(Si-rich)和有机胺(Amine).并运用示踪离子法研究森林中与异戊二烯氧化相关的有机硫酸酯的变化规律,发现其变化趋势与O_3较为相关,与SO_2和CO几乎不相关.另外,有机硫酸酯在相对湿度大于90%和在温度小于18℃时更容易形成.在夜间观测到的有机硫酸酯较白天高出49%,这可能与森林夜间湿度更高,温度更低有关.本研究证实了该森林地区已经受到人为源污染的影响,并且可以生成人为源二次有机气溶胶(ASOA).
- 王安侯张沈阳王好龚道程张诗炀宋伟陈多宏周磊王伯光
- 关键词:二次有机气溶胶光化学反应
- 石油炼制工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中需注意的事项被引量:1
- 2019年
- 本文简述了石油炼制工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工作中需注意的事项,为建设单位进行自主验收提供参考。
- 刘莎
- 关键词:石油炼制工业
- 地下工程建设中的环境地质问题研究及对策被引量:1
- 2009年
- 结合地下工程的特点,分析了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引起或遇到的地面变形、洞室围岩失稳、地下水环境变异和地质生态环境恶化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阐述了其中应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预防途径和措施。
- 胡学玲陈多宏陈来国
- 关键词:环境工程地质预防措施
- 医疗废物焚烧烟气中二(口恶)英排放特征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医疗废物焚烧是二(口恶)英排放的重点源,但缺乏对其系统、全面的研究,为进一步明确其二(口恶)英排放水平和分布特征,获得二(口恶)英排放监控的重要基础数据,以3处医疗废物焚烧炉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对烟气中二(口恶)英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烟气中二(口恶)英质量浓度均值为2.379 ng/Nm^3,毒性当量浓度均值为0.249 ng/I-TEQ Nm^3,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同系物指纹特征分布以PCDFs为主,质量浓度和毒性当量浓度贡献率最大的单体分别为1,2,3,4,6,7,8-HpCDF和2,3,4,7,8-PeCDF;2,3,4,7,8-PeCDF对I-TEQ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R^2达0.959,可作为指示单体;排放因子均值为6.087μg I-TEQ/t,明显高于生活垃圾焚烧炉,需引起更多关注。
- 韩娇郭璐璐柯钊跃章佩丽陈军
- 关键词:医疗废物焚烧烟气二噁英排放特征
- 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房智能云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被引量:2
- 2018年
- 利用物联网技术,研究了空气质量自动站的温度、湿度、电流、电压、浸水、烟雾、视频、仪器状态的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利用集成监测结果、仪器状态、城市摄影、室内安防等数据,设计并实现了一套B/S网络模式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房智能云监控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提高以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质量为核心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及数据的采集、传输、分析、处理、质量控制的智能化、自动化和网络化,可实现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的智能化升级,为站房稳定运行保驾护航,以保障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 江明黄建彰张涛何海敬赵燕岳玎利
- 关键词:珠三角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