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强

作品数:108 被引量:1,007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9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2篇视网膜
  • 42篇网膜
  • 37篇病变
  • 30篇视网膜病
  • 29篇视网膜病变
  • 28篇糖尿
  • 28篇糖尿病
  • 22篇糖尿病视网膜
  • 22篇糖尿病视网膜...
  • 21篇糖尿病视网膜...
  • 14篇血管
  • 13篇青光
  • 13篇青光眼
  • 10篇视神经
  • 10篇闭角
  • 10篇闭角型
  • 9篇原发性
  • 8篇原发性闭角型
  • 8篇原发性闭角型...
  • 8篇闭角型青光眼

机构

  • 61篇中山大学
  • 39篇中山医科大学
  • 6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惠州市中心人...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佛山市第二人...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俄克拉荷马大...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郑州市中心医...
  • 1篇广州市红十字...
  • 1篇惠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06篇于强
  • 21篇张欣
  • 16篇欧杰雄
  • 11篇易长贤
  • 11篇许京京
  • 11篇柳青
  • 10篇李绍珍
  • 10篇余敏忠
  • 10篇朱斯平
  • 8篇叶天才
  • 8篇柳夏林
  • 8篇卢彦
  • 6篇钟毅敏
  • 6篇陈秀琦
  • 6篇钟兴武
  • 6篇吴德正
  • 5篇李梅
  • 5篇马娟妹
  • 5篇江福钿
  • 5篇黄创新

传媒

  • 23篇中华眼底病杂...
  • 15篇中国实用眼科...
  • 9篇中华眼科杂志
  • 6篇广东医学
  • 6篇眼科学报
  • 4篇眼科新进展
  • 2篇国外医学(眼...
  • 2篇眼外伤职业眼...
  • 2篇中国中医眼科...
  • 2篇中国医学物理...
  • 2篇眼科学报(英...
  • 2篇Chines...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2008两岸...
  • 1篇眼科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现代康复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眼视光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6篇2003
  • 7篇2002
  • 11篇2001
  • 10篇2000
  • 6篇1999
  • 4篇1998
  • 3篇1997
  • 2篇1996
1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电筒侧照法的分级标准照片的研究被引量:3
1995年
目的:研究一种简单、快捷、经济和准确的对浅前房、窄房角筛检的试验及分级标准,制作一套分级标准照片,供不同条件、不同水平的医疗卫生工作者应用。方法:首先对不同前房深度的120眼进行前房轴深(AACD)、周边前房深度(PACD)、房角镜(ACA)检查和模拟手电筒侧照前房的裂隙灯照相,并把照片进行计算机图象分析处理,计算出鼻侧虹膜光带之比(ILBR)。把ILBR与相应AACD、PACD和ACA进行相关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对ILBR进行分级,并做成一套分级标准照片。结果:1.手电筒侧照法ILBR与PACD、AACD、ACA均有相关关系,其中ILBR与PACD:r=0.9451,P=0.0001;ILBR与AACD:r=0.8725,P=0.0001;ILBR与ACA:r=-0.7587,P=0.0001。2.ILBR分级与房角的关系。Ⅰ级:ILBR≤1/5,该分级大部分房角为N3—4;Ⅱ级:ILBR>1/5-≤1/4,大部分房角为N2—3;Ⅲ级:ILBR>1/4-≤1/3,大多数房角为N1—2;Ⅳ级:IL-BR>1/3-≤1/2,大部分房角为W—N1;Ⅴ级:ILBR>1/2,房角全部为W。ILBR分级与PACD、AACD和ACA的相关分析显示有相关关系。结论:通过研究手电筒侧照法这一对浅前房和窄房角筛检试验,经过合理的分级制作出一套标准的分极标准照片,使该法不仅有简便、快捷、经济的特点,而且具有准确的优点。该法不但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群体筛检起重要作用。
于强李绍珍叶天才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前房筛检照片
计算机模拟CT滤波反投影重建的方法
目的:用计算机模拟CT反投影重建,通过选择合适的滤波函数,消除简单反投影所产生的星形伪影。 方法:利用VC软件平台基于CT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 结果:软件实现了标准体模的重建,滤波函数也部分消除了星形...
于强舒春梅王志伟王争贺奇才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图像处理
文献传递
复方血栓通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网膜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并为复方血栓通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对部分糖尿病大鼠给予复方血栓通干
于强周琳陈潇黄创新卢彦王丁丁
关键词:糖尿病大鼠SOD复方血栓通基因表达氧化物歧化酶
文献传递
Rieger综合征2例
1998年
顾东霞于强
关键词:RIEGER综合征发育不良
复方血栓通胶囊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被引量:56
2004年
钟毅敏于强胡兆科
关键词:复方血栓通胶囊眼科药理作用活血化瘀益气养阴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四种筛检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该课题以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最优筛检方案的目的,通过研究一种简单、快捷、经济和准确的对浅前房、窄房角筛检的试验及分级标准,制作一套分级标准照片,供不同条件、不同水平的医疗卫生工作者应用,并为筛检方案的研究提供准确的参数...
于强
关键词:青光眼筛检方案
手电筒侧照法的分级标准临床评价被引量:2
1996年
目的:研究手电筒侧照法分级标准及标准照片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方法:我们对251眼按手电筒侧照法分级标准照片作手电筒侧照的分级并以前房角为金标准对 不同分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析。同时我们对250眼手电筒侧照法分级不同观察者间测量变异 分析,对88眼作了同一观察者前后测量变异分析。 结果:1.手电筒侧照分级标准的真实性评价结果显示:当ILBRⅡ级作为临界值时,发现1/2或 以上为窄Ⅲ房角的敏感度为96.67%,特异度为74.53%,正确指数为0.712。2.手电筒侧照法分 级标准可靠性评价:两个观察者间分级的观察一致率(Po)为0.8,K=0.74,Z=22.48;同一观察 者不同时间进行分级的一致率(Po)为0.909,K=0.875,Z=16.08,说明其一致率有统计学高度 显著性意义。 结论:研究显示手电筒侧照法的分级标准及分级照片有满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可作为判断浅 前房和窄房角方法在临床中试用。眼科学报 1996;12:98—102。
于强李绍珍叶天才
关键词:前房角青光眼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1999年
为探讨放射性视网膜病变 ( Radiation Retinopathy,RR)的临床表现及光凝治疗的效果 ,对鼻咽癌外照射后发生的 13例 ( 2 6只眼 ) RR患者的临床表现、彩色眼底照相、眼底萤光血管造影 (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氩激光光凝治疗黄斑水肿 3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 RR患者 2 6只眼 ( 10 0 % )眼底改变为黄斑部毛细血管扩张和 /或微血管瘤 ,另外单独或同时伴视盘颜色变淡 11只眼 ,水肿、出血 6只眼 ;视网膜出血 2 2只眼 ,广泛性视网膜小血管闭塞 7只眼 ;黄斑水肿 11只眼 ,深层出血 1只眼。81% ( 2 1/ 2 6) RR患眼视力下降。光凝治疗后 6个月 10 0 % ( 3 / 3 )患眼视力提高及黄斑水肿消退。结论 :RR最早期和最常见表现为黄斑部毛细血管扩张和 /或微血管瘤。RR患者视力下降是由于黄斑部水肿、黄斑部毛细血管闭塞、视盘缺血等原因所致。氩激光光凝可有助于放射性黄斑水肿消退 。
李梅欧杰雄罗伟邱观婷于强
关键词:鼻咽肿瘤放射疗法视网膜病变
高度近视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分析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同步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随机选择屈光状态 - 6 D以上的高度近视患者 30例 5 7只眼 ,进行 FFA和 ICGA同步检查 ,对比分析其 FFA和 ICGA检查图像。 结果  5 7只眼中 FFA显示早期背景荧光减弱 2 5只眼 ,晚期显示新生血管形成 10只眼 ,漆纹样裂纹形成 40只眼 ;ICGA显示睫状后短动脉 8只眼 ,背景荧光减弱 35只眼 ,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 8只眼 ,漆纹样裂纹形成 5 2只眼。 结论 高度近视眼的 FFA和 ICGA检查的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背景荧光减弱 ,漆纹样裂纹及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FFA和 ICGA同步检查能更全面地了解高度近视患者眼底视网膜与脉络膜的病理变化 ,有助于全面地了解病情和指导进一步治疗。
欧杰雄李梅于强张欣易长贤
关键词:高度近视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影像学特征新生血管形成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改变的防治研究被引量:29
2008年
目的 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干预效果。方法 正常雄性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将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M组)和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组(FXST组)。DM组未接受其他任何治疗;FXST组按900 mg/kg的剂量,采用经食道灌胃给药方法给予复方血栓通颗粒胶囊进行治疗,每日1次。第20周时到达实验终点。行视网膜消化铺片,显微镜下观察微血管改变,计算内皮细胞/周细胞(E/P)比值,图象系统计算血管相对面积。并行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观察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及周细胞、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视网膜消化铺片显示,20周时,DM组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纡曲,管径大小不一,出现节段性膨大、节段性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周细胞数目显著减少,E/P比值增高,血管相对面积增大,可见较多无细胞毛细血管、周细胞鬼影等。FXST组大鼠视网膜改变糖尿病对照组轻,E/P比值、血管相对面积均更接近于N组。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显示,DM组大鼠毛细血管基底膜明显增厚,而FXST组相应的超微改变轻微。结论 复方血栓通胶囊能有效地防治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改变。
黄创新于强陈潇周琳
关键词:复方血栓通胶囊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