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 作品数:11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成人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预后及相关因素分析
- 目的: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是危及患者生命的神经科急症。目前,对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预后预测仍存在挑战。该研究的目的是调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onvulsive status epil...
- 李琴
- 关键词: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预后机械通气
- 儿童麦克尔憩室的临床特征(附662例报告)
- 目的: 了解儿童麦克尔憩室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手术及病理检查等情况,以提高对麦克尔憩室的认识,早期诊断,减少误诊、漏诊可能。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
- 李琴
- 关键词:麦克尔憩室并发症病理检查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分级化肺康复的临床研究
- 目的:调查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适用于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以运动训练为基础的分级化肺康...
- 李琴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康复
- 双嘧达莫辅助治疗川崎病患儿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凝血功能影响被引量:25
- 2020年
- 目的:探讨双嘧达莫辅助治疗川崎病患儿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凝血功能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接诊的90例川崎病患儿,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嘧达莫进行辅助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症状缓解情况、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CD8^+均高于对照组,CD4^+/CD8^+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颈淋巴结肿胀、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充血、躯干红斑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冠状动脉损害情况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嘧达莫辅助治疗川崎病患儿临床疗效显著,缩短患儿症状缓解时间,能有效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凝血功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何琳琳李琴刘定远胡波李莉
- 关键词:双嘧达莫丙种球蛋白川崎病T淋巴细胞亚群
- 伴意识丧失的儿童基底型偏头痛二例
- 2010年
- 患者1,男性,15岁,发作性头痛伴眩晕5年。每月发作头痛2~3次,强光照射及劳累、紧张均可诱发。头痛前有视觉先兆,而后出现双颞侧交替的中重度跳痛或胀痛,伴畏光、畏声、恶心、思考困难、言语困难及活动后加重,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其中有4次发作出现昏迷,可发生在头痛前后,持续5min至1h。4年前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癫痫,予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治疗,头痛无明显缓解。
- 李琴周冀英谭戈陈力学
- 关键词:发作性头痛抗癫痫药物儿童卡马西平
- 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1例
- 2010年
- 李琴周冀英谭戈陈力学
-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首发症状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头痛WILSON病HLD
- 静脉左乙拉西坦在癫痫持续状态中的应用
- 2018年
- 癫痫持续状态(SE)是神经科仅次于脑血管疾病的急危重症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需要及时有效地治疗以减少并发症发生。近年来,静脉左乙拉西坦(LEV)在国外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形式SE,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耐受性。本文就静脉LEV在SE中的应用作一综述。SE的传统定义是指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 min以上,或反复发作而间歇期意识不能恢复超过30 min者。国际抗癫痫联盟定义:SE是指持续时间超过大多数同种发作类型患者绝大部分发作的时长而无停止征象或反复发作、期间意识状态不能恢复至基线的发作[1]。TRINKA等[1]所提出的SE的新定义:SE是由于终止癫痫的机制失灵或有了新的致痫机制导致了异常久(t1时间后)的痫性发作。
- 李琴曾可斌
- 关键词:癫痫持续状态
- 偏头痛患者脑脊液中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被引量:8
- 2010年
- 李琴周冀英
- 关键词:偏头痛脑脊液生物标志物
- 偏头痛患者脑脊液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 目的:分析偏头痛患者脑脊液的蛋白质谱,筛选并鉴定与偏头痛密切相关的特异蛋白,为研究偏头痛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为寻找偏头痛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依据。
方法:实验设两个组,偏头痛组(n=25):包括先兆偏头痛5例,...
- 李琴
- 关键词:偏头痛脑脊髓液蛋白质组学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病理生理学
- 偏头痛患者脑脊液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分析偏头痛患者脑脊液蛋白质谱,筛选并鉴定与偏头痛密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实验设两组,偏头痛组(n=25):包括有先兆偏头痛5例,无先兆偏头痛20例。对照组(n=20):眩晕或周围神经病患者2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脑脊液,先用丙酮沉淀法提取脑脊液中的蛋白质,之后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2D-PAGE)寻找在两组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再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鉴定,最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对显著差异蛋白进行半定量,验证质谱结果。结果偏头痛组脑脊液2D-PAGE图谱与对照组存在差异,成功筛选并鉴定出9种10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表达下调的为转甲状腺素蛋白(TTR)、色素框同源物6(CBX6)、凝集素前体(AGRN)、序列相似家族3成员C前体(FAM3C)、神经元正五聚蛋白受体(NPR)、皮离蛋白2(DCD)、白蛋白(ALB);表达上调的为连接桥粒斑珠蛋白(JUP)和H2A组蛋白家族,成员J(H2AFJ)。Western blotting证实,偏头痛组脑脊液NPR水平(0.3351±0.0275)与对照组(0.8854±0.0957)相比有所降低(P<0.01)。结论鉴定出的9种差异蛋白有可能成为诊断偏头痛的特异性标志物。
- 李琴周冀英陈力学谭戈
- 关键词:偏头痛脑脊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