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洁如

作品数:30 被引量:263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基因
  • 9篇细胞
  • 9篇鼻咽
  • 9篇LRRC4
  • 8篇鼻咽癌
  • 7篇蛋白
  • 6篇基因表达
  • 5篇相关基因
  • 4篇新基因
  • 4篇转染
  • 4篇脑瘤
  • 4篇克隆
  • 3篇电泳
  • 3篇应激
  • 3篇应激障碍
  • 3篇融合蛋白
  • 3篇特异
  • 3篇细胞转染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机构

  • 29篇中南大学
  • 3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湘西自治州疾...
  • 1篇岳阳市疾病预...

作者

  • 29篇王洁如
  • 22篇李桂源
  • 12篇李小玲
  • 10篇谭琛
  • 6篇李江
  • 6篇钱骏
  • 6篇董利
  • 5篇李伟芳
  • 5篇张必成
  • 5篇谭红专
  • 4篇向秋
  • 4篇周价
  • 4篇刘爱忠
  • 4篇杨土保
  • 4篇汤学民
  • 3篇张晓梅
  • 3篇沈守荣
  • 3篇王蓉
  • 3篇李硕颀
  • 3篇梁宋平

传媒

  • 7篇生物化学与生...
  • 6篇癌症
  • 2篇生命科学研究
  • 2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国际病理科学...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8篇2003
  • 12篇2002
  • 4篇2001
  • 1篇1995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癌和大肠癌中肿瘤相关基因NGX6的表达被引量:29
2002年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基因NGX6在胃癌与大肠癌组织以及其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此基因在胃癌、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点杂交、North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34例胃癌、34例大肠癌患者癌瘤组织、癌旁(手术切缘,距肿瘤5cm以上)正常组织NGX6基因表达.结果:RT-PCR显示:NGX6基因在73.5%的大肠癌组织(25/34)和93.8%的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大肠癌组织(15/16)中存在表达减弱或不表达,其表达下调率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和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大肠癌(26.5%、55.6%,P<0.05)。但此基因表达与大肠癌病理类型无显著相关性。点杂交和Northern-blot证实了RT-PCR结果。而胃癌与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未发现NGX6表达水平改变(表达下调率:29.4%vs41.2%,P>0.05).结论:NGX6基因在大肠癌中表达下调,此基因的低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生和转移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但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无关.
张晓梅沈守荣王晓艳王洁如李江
关键词:胃癌大肠癌肿瘤相关基因NGX6RT-PCR方法
新型脑组织特异性基因LRRC4的功能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研究LRRC4基因的抑瘤作用,探讨LRRC4基因对U251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影响。方法将转染LRRC4基因的U251细胞、转染空白载体PcDNA3.1(+)的U251细胞和阴性对照的U251细胞分别进行HE染色、DNA染色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染色,并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分别进行平面形态参数、DNA含量、DNA倍体、细胞周期和AgNORs定量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MTT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转染LRRC4基因U251细胞的面积为(100.6±7.6)μm2,周长为(42.4±2.0)μm,细胞直径为(9.0±1.2)μm,平均DNA含量为(46.8±8.7)pg,AgNORs平均颗粒数为(1.2±0.4)个,AgNORs平均面积为(16.9±2.0)μm2,均显著低于转染空白载体和阴性对照细胞,DNA异倍体也显著低于转染空白载体和阴性对照细胞。转染LRRC4基因的U251细胞的G0/G1期百分比明显增高,而S期和G2/M期细胞减少。转染LRRC4基因的U251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低于转染空白载体和阴性对照细胞(P<0.01)。结论LRRC4基因通过抑制细胞的DNA复制,减少细胞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胞停滞于G0/G1期,抑制细胞的增殖活性,进而发挥抑瘤功能。形态定量检测技术结合流式细胞检测、MTT检测等实验,能更加全面地阐明新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范松青王洁如黄河熊炜肖炳燚欧阳珏曹莉谭琛李桂源
关键词:U251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抑瘤作用
肿瘤相关基因NAG6在胃癌中的表达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2006年
目的检测NAG6基因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此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它在胃癌中的基因结构变化。方法采用RT-PCR,Northern杂交,点杂交方法检测42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NAG6的表达;RFLP分析检测该基因在胃癌中是否存在基因结构的改变。结果59.5%(25/42)的胃癌组织中NAG6基因表达缺失,NAG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显著下调(P<0.005),但NAG6表达下调与胃癌组织类型、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点杂交证实NAG6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RFLP分析发现NAG6在7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基因型为11.5Kb/5.0Kb,在3例癌组织中发现5.0Kb这条等位基因片段的杂合性丢失。结论NAG6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该基因的表达下调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与胃癌的转移无明显关系。而遗传物质的丢失可能与该基因表达下调有关。提示NAG6基因可能为定位于7q31-32的与胃癌相关的侯选抑瘤基因。
张晓梅宾亮华王洁如沈守荣李桂源
关键词:胃癌抑瘤基因基因表达RFLP
人脑组织特异性分子标志物LRRC4
一种人脑组织特异性分子标志物。本发明运用PCR方法克隆全长和不同结构域的LRRC4编码蛋白序列,构建相应的LRRC4融合表达质粒,导入大肠杆菌BL21,用IPTG诱导LRRC4融合蛋白,并运用谷胱甘肽亲和树脂纯化法获得纯...
李桂源王洁如董利李小玲沈守荣周洁范松清
基于网络的研究型教学模式被引量:8
2002年
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利弊 ,然后提出了一种比较适合于大学教育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
王洁如李小玲谭红专李桂源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网络教师
应用EST策略鉴定人类新基因UBAP1的数字化差异表达图谱被引量:13
2002年
背景与目的:UBAP1(ubiquitinassociatedprotein1)基因是我们先前在人类染色体9p21-22鼻咽癌杂合性丢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高频区所获得的一个鼻咽癌相关新基因。进一步地,我们应用EST策略鉴定UBAP1基因在多种肿瘤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谱。方法:采用基于生物信息学的电子杂交方法,即以UBAP1基因的全长cDNA为“探针”,利用计算机对人类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sequencetag,EST)和Unigene等数据库中代表UBAP1的EST在各类肿瘤及相应正常组织cDNA文库中的分布进行综合分析,研究UBAP1基因的数字化差异表达图谱。同时采用差异RT-PCR方法对UBAP1在3种肿瘤活检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进行验证。结果:电子杂交结果表明UBAP1基因不仅在42种人类正常组织中广泛表达,而且在11种肿瘤组织中存在可能的表达差异,尤其是在脑瘤、乳腺癌、结肠癌、皮肤癌、睾丸癌和宫颈癌等肿瘤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P<0.05),而在肾癌、胰腺癌中高表达(P<0.05)。进一步采用差异RT-PCR方法发现UBAP1基因在64%的脑膜瘤和72%的结直肠癌活检组织中具有明显表达缺失/下调。结论:UBAP1基因有可能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必要深入研究UBAP1基因的表达异常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钱骏张晓梅李小玲王洁如李伟芳王蓉李桂源
关键词:表达序列标签基因表达数字化鼻咽癌
表达序列标签数据库搜索鉴定小鼠UBAP1基因及其数字化表达分析被引量:13
2002年
UBAP1(ubiquitinassociatedprotein 1)基因是最近克隆的一个定位于人类染色体 9p2 1 2 2鼻咽癌杂合性丢失高频区的泛肽相关蛋白家族新成员 .为了深入研究UBAP1基因的功能 ,利用计算机对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sequencetag ,EST)、UniGene等数据库进行综合搜索分析 ,结合cDNA克隆测序的方法 ,成功地获得了UBAP1基因在小鼠中的同源基因 .小鼠UBAP1基因cDNA全长为 2 6 76bp ,编码一个由 44 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 ,在其蛋白质C端只有一个泛肽相关功能域 (UBAdomain) .与人UBAP1基因相比 ,两者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有 89%相同 .基于EST的数字化表达分析显示UBAP1基因在小鼠正常组织中广泛高表达 .
钱骏董利张必成王洁如周鸣李忠花李伟芳李小玲李桂源
关键词:表达序列标签数据库搜索小鼠鼻咽癌基因克隆
LRRC4基因表达能降低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251的生长和成瘤潜能(英文)被引量:17
2003年
背景与目的:LRRC4是作者最近克隆的一个新基因,该基因在原发性脑肿瘤活检标本中明显表达下调。本研究旨在研究LRRC4基因是否具有抑制脑肿瘤生长的能力。方法:LRRC4基因的全长编码区被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cDNA3.1中,应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重组的质粒载体导入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251,经G418筛选,建立稳定表达LRRC4基因的U251的细胞系。采用细胞增殖实验、软琼脂实验、肿瘤形成实验来考察LRRC4基因表达对于细胞生长和肿瘤形成的影响。结果:经过脂质体转染和筛选,建立了稳定表达LRRC4全长编码区的U251细胞系,用于进一步实验。比较未转染组和转染空白载体组,Northernblot实验证实转染了LRRC4基因的细胞LRRC4mRNA的表达增强。细胞增殖一定时间后,转染LRRC4基因的细胞较未转染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克隆形成率明显降低。将这些细胞注射入无胸腺裸鼠体内,40天后处死裸鼠,测量肿瘤大小,结果显示转染LRRC4基因的细胞形成的肿瘤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LRRC4基因可转染于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251。LRRC4在U251细胞的表达有抑制瘤细胞增殖和抑制裸鼠移植瘤的形成和生长的作用。
王洁如李小玲范松清谭琛向娟娟唐珂王蓉李桂源
关键词:LRRC4基因表达胶质母细胞
洪灾区儿童创伤性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30
2003年
目的 了解洪灾区 7~ 15岁儿童创伤性应激障碍 (PTSD)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统计手册》第 4版 (MSD -Ⅳ )中对于PTSD的诊断标准对洪灾区 7~ 15岁儿童进行PTSD评定。结果 洪灾后PTSD检出率为 17 7% ,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年龄、洪灾类型、受灾经历、有儿童行为问题等。结论 PTSD在我国洪灾区儿童中并不少见 ,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刘爱忠谭红专周价李硕颀杨土保王洁如汤学民张修民向林保何华先李麟琳汤森林
关键词:流行病学洪灾创伤性应激障碍儿童PTSD
原发性脑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7年
原发性脑瘤是发生于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高度恶性的胶质瘤占原发性脑瘤的40%,主要分为Ⅰ型胶质母细胞瘤(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和Ⅱ型胶质母细胞瘤(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二者的产生有着不同的遗传学改变。Ⅰ型胶质母细胞瘤的产生途径是从一种恶性程度较低的星形细胞瘤(Ⅱ级,主要为p53基因突变和血小板来源的生长因子/受体过表达)至恶性的间变型星型细胞瘤(Ⅲ级,主要为Rb基因突变,CDK4基因扩增,9p、11p、13q和19q的等位基因缺失),再到胶质母细胞瘤(Ⅳ级,最常见的遗传学改变是7号和20号染色体的获得,10号染色体的丢失以及PTEN和LRRC4基因的缺失,PDGFα及其受体的过表达)的渐进的发展过程;而Ⅱ型胶质母细胞瘤则是一种没有恶性程度渐进过程的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的扩增是最常见的遗传学改变。
武明花王洁如李桂源
关键词:脑胶质瘤遗传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LRRC4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