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文捷 作品数:29 被引量:80 H指数:5 供职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资助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Bcl-2和Bcl-6与淋巴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06年 在大多数类型淋巴瘤中,凋亡指数显著减少、增生指数显著增高、细胞凋亡减少是淋巴瘤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细胞凋亡受凋亡相关基因的调控。Bcl-2是一种原癌基因,它具有抑制细胞淍亡的作用。91%的滤泡性淋巴瘤(Fls)中可发现染色体t(14;18)(q32;q21)-IgH/Bcl-2。Bcl-2可作为诊断Fls和染色体表型为t(14;18)的淋巴瘤的重要依据。细胞凋亡受阻还是导致肿瘤细胞对细胞毒药物耐药的原因之一。Bcl-2基因编码的p26-Bcl-2过度表达引起肿瘤细胞抵抗凋亡,从而导致肿瘤细胞对化疗耐药。Bcl-6是生发中心结构来源的淋巴瘤尤其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e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的特异性标志,它的功能是阻止细胞分化和淍亡,促进细胞的发育增殖,根据Bcl-6在FLs中特异性表达,有助于鉴别FLs与其他淋巴细胞异常增生性疾病。Bcl-2和Bcl-6与淋巴瘤的预后是否相关,目前仍存在有争议。Bcl-6和Bcl-2有密切关系,Bcl-2引起肿瘤对治疗耐药,可能是多基因作用的复杂过程,Bcl-2和Bcl-6基因成为淋巴瘤治疗的新靶点。已有研究设计针对Bcl-2的拮抗剂及针对Bcl-6的抑制性复合物特异肽段(BPI),通过调控Bcl-2和Bcl-6的表达以达到治疗淋巴瘤的目的。 阳文捷 宋向群关键词:淋巴瘤 细胞凋亡 基因,BCL-2 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型、分期与预后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分型、分期等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NHL患者的分型、分期等,对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B细胞性淋巴瘤缓解率及5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高于T细胞性淋巴瘤(P<0.05);低、中度恶性淋巴瘤缓解率及5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显著高于高度恶性淋巴瘤(P<0.05);出现B症状的患者其缓解率和5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明显低于无B症状患者。结论准确的分型、分期及病史采集对NHL的预后判断及制定合理强度的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阳文捷 林金盈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 预后 人fgl2凝血酶原酶FRED结构域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凝血活性的鉴定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建立人fgl2凝血酶原酶纤维蛋白原相关结构域(fibrinogen-related domain,FRED)的原核表达系统,并鉴定表达蛋白的凝血活性。方法应用RT-PCR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扩增fgl2凝血酶原酶FRED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重组蛋白表达,重组蛋白经SDS-PAGE电泳和免疫印迹鉴定并用His-Tag柱纯化,以促凝活性(procoagulant activity,PCA)检测鉴定其凝血功能。结果扩增了人fgl2凝血酶原酶FRED基因,成功构建了重组pET-FRED原核表达质粒,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直接促凝血活性。结论建立了人fgl2凝血酶原酶FRED的高效原核表达系统,FRED可能为fgl2凝血酶原酶促凝血的活性区域。 李学军 宋善俊 李永敢 阳文捷 许力 魏华萍关键词:原核表达 促凝活性 淋巴瘤肝损害临床与疗效分析 2001年 阳文捷关键词:淋巴瘤 肝损害 肝功能检查 利妥昔单抗在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评估利妥昔单抗在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标准剂量和小剂量的利妥昔单抗单用或者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对2例初诊初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以及6例确诊复发难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进行治疗,分析其近期疗效,观察使用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2例初诊初治患者的近期疗效良好,1例6个月后复发。6例复发难治患者中4例有效(其中1例2年后复发),2例无效。所有患者均无明显近期不良反应。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显著,安全性及耐受性好。 阳文捷 林金盈 黄向英 许力 魏华萍关键词:血小板减少 免疫 利妥昔单抗 利妥昔单抗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2010年 魏华萍 阳文捷 许力 李学军 林金盈关键词:利妥昔单抗 Castleman病15例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5例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15例患者病理分型提示透明血管型2例,浆细胞型12例,混合型1例。15例患者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予以糖皮质激素或者化疗,病情均有缓解。结论 Castleman病患者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单中心型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和预后较好,多中心型患者激素治疗效果欠佳,含有利妥昔单抗的联合化疗方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许力 林金盈 阳文捷 李永敢 魏华萍 黄向英关键词:CASTLEMAN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柔红霉素化疗前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32例APL患者分为高危组(入院时白细胞计数高于10×109/L)和低危组(入院时白细胞计数低于10×109/L),观察维甲酸及柔红霉素治疗前后APL细胞黏附分子CD49d、CD11b、CD11a、CD54、CD15及CD62L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APL细胞表面均明显表达CD49d、CD11b、CD11a和CD54,而CD15、CD62L表达阴性,高危组患者APL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水平高于低危组(P<0.05);ATRA诱导3 d后两组APL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高危组的表达水平高于低危组(P<0.05);ATRA诱导3 d后加用柔红霉素化疗后1周,黏附分子的表达水平较化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治疗前。结论初发APL细胞高表达CD49d、CD11b、CD11a和CD54,ATRA诱导治疗后APL细胞CD49d、CD54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加用化疗药物后可降低CD49d、CD54的表达水平。 许力 林金盈 阳文捷 蓝娇 李永敢 莫文健关键词:黏附分子 维甲酸 化疗 南宁地区20899名壮族、汉族正常人群峰值骨量和年龄相关骨丢失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南宁地区壮族、汉族正常人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峰值骨量(peak bone density,PBD)以及随增龄骨丢失率(rate of bone loss,RBL)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吸收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AX),对南宁地区壮族、汉族正常体检人群的20899名的腰椎L1~4、左股骨颈上段BMD进行测定,按检测不同部位、性别、年龄分组统计出PBD的均值±标准差和RBL(%)。参照WHO的规定,对≥50岁男性和绝经后女性与本数据库人群中同性别、同部位PBD比较,-2.5 黄定贵 黄国秀 闭应洲 潘永华 李卫 阳文捷关键词:骨丢失率 峰值骨量 骨折风险 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并研究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通过回顾临床资料,研究我院32例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Ⅰ期和Ⅱ期患者23例(71.87%)主要接受放化疗联合治疗,Ⅲ期和Ⅳ期9例患者以化疗为主,化疗方案为标准RCHOP或者CHOP,临床跟踪随访,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含有利妥昔单抗的化疗方案组完全缓解率(CR)高于CHOP组,Ⅰ期和Ⅱ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1.23%,Ⅲ、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57.26%。预后分析显示:患者发病年龄、乳酸脱氢酶、分期和预后明显相关。结论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大部分处于早期阶段,预后较好。CHOP或RCHOP+放疗的联合治疗可能是治疗早期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标准方案,年龄、乳酸脱氢酶水平、临床分期是影响DLBCL预后的重要因素。 许力 阳文捷 魏华萍 李永敢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扁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