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晶晶
- 作品数:102 被引量:898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 一种基于热红外波谱的石榴子石稀土元素含量的确定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红外波谱的石榴子石稀土元素含量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测定一系列石榴子石的稀土元素含量值m;获取相应石榴子石在10μm~14μm之间的热红外波谱图,基线校正;以所述热红外波谱图的基线为底边,获取所...
- 代晶晶吴畅宇白龙洋
- 西藏珠勒矿化点的发现与勘查——来自短波红外蚀变矿物填图的证据
- 2025年
- 西藏珠勒地区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南段陆相火山岩地区新发现的矿化点,地表发育蚀变岩帽与找矿线索,存在较大的找矿潜力。本文基于短波红外技术对珠勒地区蚀变岩帽开展精细解剖研究,在查明区域围岩蚀变类型的基础上厘定蚀变矿物组合,分析典型蚀变矿物波谱特征,建立指针矿物光谱勘查标识并预测热液中心位置。研究发现:珠勒地区地表以强烈的硅化、绢云母化为主,蚀变矿物组合主要表现为绢云母±伊利石±蒙脱石、绢云母±蒙脱石±黄钾铁矾、绢云母±伊利石±碳酸盐、绢云母±绿泥石、明矾石、叶蜡石±高岭石±地开石±水铝石等6个类别。结合蚀变矿物组合及标型矿物短波红外光谱特征机理性认识,揭示了绢云母高SWIR-IC(>2.4)、明矾石高Pos1480(>1483nm)及高Pos1430(>1433nm)能够作为推测热液中心的光谱依据缩小找矿靶区。本次基于珠勒地区地表蚀变矿物短波红外研究圈定出1处热源寻找潜力区,可为后续深部找矿勘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 白龙洋代晶晶刘治博宋扬王楠陈伟
- 关键词:蚀变矿物找矿勘查
- 大兴安岭南段多金属成矿带多源遥感蚀变信息提取研究——以内蒙古赤峰地区为例
- 2025年
- 内蒙古赤峰北部地区拥有丰富的铅锌银锡钨铜锂铍铌钽钼铁矿产资源,是大兴安岭南段有色金属-稀有金属-银成矿带的重要组成区域。前人对大兴安岭南段,特别是赤峰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地、物、化、遥和矿产等各方面的调查,但仍缺少有效的浅覆盖区找矿方法。考虑该区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等综合因素,本文采用多源遥感技术对赤峰北部的克什克腾旗和林西县开展矿化蚀变信息提取。利用多光谱数据(Landsat-8、ASTER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不同类别的矿物蚀变信息;针对GF-5数据,采用混合调谐匹配滤波技术对矿化蚀变信息进行提取;再将三种遥感提取结果进行叠加分析,完成成矿靶区的圈定,并开展野外验证,进一步深化遥感在地质矿产资源调查领域的应用。基于Landsat-8、ASTER两种多光谱数据对铁染、羟基类(Mg-OH、Al-OH)矿物信息进行了提取;基于GF-5数据识别出了白云母、绿帘石、高岭石3种蚀变矿物。经过野外验证发现,遥感提取结果与实际蚀变异常对应良好,并在圈定的靶区内发现了锡铜银铅锌矿化。本次研究结合不同数据源的提取与叠加结果,同时通过野外验证,印证了本文使用的矿化蚀变信息遥感提取方法的准确度。多光谱-高光谱遥感数据相结合有助于后续蚀变分带的分析与更精确的成矿预测,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矿产资源调查等领域。
- 吴畅宇代晶晶武广佘宏全庞绪勇赵天辰
- 关键词:多源遥感数据蚀变信息提取
- 伟晶岩型锂矿的找矿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伟晶岩型锂矿的找矿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利用目标区域的雷达影像数据和第一遥感影像数据确定目标区域的断层构造信息;利用目标区域的第二遥感影像数据确定目标区域的岩性信息...
- 代晶晶姜琪王登红刘善宝王成辉
- 文献传递
- 江西德兴矿集区遥感蚀变异常信息提取及找矿指示意义
- 2025年
-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地观测技术的不断进步,遥感技术已逐渐成为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等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蚀变异常信息,服务于区域后续找矿勘查。本文针对江西德兴矿集区及其外围,基于Landsat-8OLI多光谱数据和GF-5AHSI高光谱数据,提取了矿集区及其外围区域的遥感蚀变异常信息,分析了区内蚀变异常分布特征,圈定了成矿有利地段。基于Landsat-8OLI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出了铁染类、羟基类蚀变异常信息;基于GF-5AHSI数据采用混合调谐匹配滤波法提取出了云母、碳酸盐、绿泥石蚀变矿物信息。结合德兴矿集区地质资料,对比分析了两类遥感数据提取的蚀变异常信息分布情况,揭示了该地区发育斑岩成矿体系典型的蚀变分带特征,具体表现为从中心向外围逐渐由绢英岩化带过渡到青磐岩化带。在此基础上,圈定了2处找矿有利地段,分别位于德兴斑岩铜矿北部及银山矿床东南部。经野外实地验证,这2处找矿有利地段发育大面积铁染类蚀变异常,且地表采集的岩块样品显示,区内广泛分布的以千枚岩为主的双桥山群浅变质岩系发育绢云母化、绿泥石化,与卫星遥感数据蚀变异常提取结果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具有进一步寻找斑岩型矿床的找矿潜力,为该地区后续找矿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遥感判据。
- 冯依琳郑忠超王旭东华嵘辉代晶晶廖小武黄鸿新
- 关键词:蚀变矿物斑岩铜矿
- 植被覆盖区多源遥感卫星数据成矿要素信息提取与靶区圈定——以云南易门地区为例
- 2025年
- 卫星遥感数据具有高覆盖率、低经济成本的优势,在岩石出露地区或低植被覆盖地区地质找矿中已经取得了成功应用。但对于植被茂密地区,植被的遮挡效应使得其下覆岩石的信息变弱,不同类型和密度的植被也会使光谱信息变得更加复杂,导致岩石信息难以有效分离提取,大大限制了地质特征的准确识别与精细解译。本文以云南易门地区为例开展植被覆盖区多源遥感卫星数据成矿要素信息提取研究。针对研究区沉积改造型铜矿的矿化特征和蚀变作用,结合特定层位赋矿、区域构造控矿等规律,建立了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圈定找矿靶区的技术方案。首先,结合Landasat-8、ASTER多光谱影像以及资源一号02D卫星(ZY1-02D)和高分五号(GF-5)高光谱遥感影像进行蚀变信息提取,研究由褐铁矿、赤铁矿等含Fe^(3+)的矿物以及由白云石、方解石、绿泥石代表的热液蚀变作用;其次,基于多光谱和高光谱影像的岩性增强处理,开展地层解译可以识别含矿层位;再次,利用哨兵一号(Sentinel-1)数据提取构造信息,分析区域构造控矿的重点部位;最终,综合蚀变、地层、构造等信息,圈定找矿靶区。对圈定的22处靶区中的2处进行野外检查,新发现铜矿点1处、矿化点3处。该研究对于研究区内下一步的大比例尺找矿预测提供了方向,可为同类地区遥感成矿要素信息提取研究提供借鉴。
- 吴夏涛陈辉张晓飞王珺璐俞炳冯依琳代晶晶
- 关键词:多光谱合成孔径雷达找矿靶区预测
-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发现硫化镍矿被引量:23
- 2009年
- 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室内显微镜研究和电子探针分析,发现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班公湖地区产有超基性岩型硫化镍矿和碳酸岩型硫化镍矿,中段班戈县产有超基性岩型Ni、Cr、Co多金属矿。这两个地区的含矿岩体均为超基性岩,大小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沿NWW方向展布,反映了蛇绿岩带对矿化的控制。岩体中普遍具有强烈的蛇纹石化,金属矿物组合简单,主要为硫镍矿和硫铁矿,呈微细粒浸染状分布,在野外露头和手标本上肉眼看不出矿化。由于该缝合带规模巨大,以基性-超基性岩为标志的蛇绿混杂岩数量多,分布广,因此,在该成矿带寻找超基性岩型硫化镍矿的找矿潜力很大。而碳酸岩型硫化镍矿化作为一种新的矿化类型,对其岩体成因和矿化机理的研究将具有探索造山带演化和指导地质找矿的双重意义。另外,无论是超基性岩型硫化镍矿还是碳酸岩型硫化镍矿,在西藏地区很少报道,这种矿化类型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一个新的找矿方向。
- 曲晓明赵元艺王瑞江李佑国辛洪波代晶晶江军华陈华
- 关键词:地质学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青藏高原
- 基于高分遥感数据的稀有矿山监测--以江西宜春414稀有矿山为例被引量:6
- 2017年
- 稀有金属的战略地位使得对稀有矿山的监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以江西宜春414特大型钽铌锂稀有金属矿床为例,利用ZY-3号国产卫星、IKONOS及World View2卫星等多源遥感数据,建立矿山典型地物的遥感解译标志;结合矿权信息和地质岩体信息,分析评价稀有矿山的开发利用现状;并根据稀有矿山与高岭土矿山纹理信息的差异,进一步区分了同一岩体中的2种矿床类型;最后,基于ZY-3号卫星数据建立的三维图像,对该矿山存在的地质滑坡问题进行了评估,并对3种高分遥感数据在稀有矿山监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高分遥感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为稀有矿山开发现状及矿山环境监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手段,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 代晶晶王登红吴亚楠
- 西藏多龙矿集区遥感地质环境研究
- 赵龙贤代晶晶姜琪刘婷玥
- 常见透明矿物类波谱特征研究综述被引量:14
- 2013年
- 首先总结了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矿物波谱数据库特点和影响矿物波谱特征的因素;然后针对几种常见透明矿物大类(石榴石族、碳酸盐类、沸石族、黏土矿物类、蛇纹石族、绿泥石族、云母族),选取典型矿物波谱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不同矿物化学成分对矿物波谱特征的影响;之后针对3种常见矿物(白云母、明矾石、绿泥石),分析了同一矿物化学成分的变化引起波谱特征的变化规律;最后总结了金属阳离子、水、CO23-络阴离子、Al-OH、Mg-OH等基团的特殊吸收特征及常见透明矿物类的波谱特征,并展望了矿物波谱研究的发展趋势。
- 代晶晶王润生
- 关键词:透明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