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江伟
- 作品数:68 被引量:10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制备状态对Ni3Al表面纳米结构组织的影响
- 本文探讨了定向凝固和铸造两种制备状态对Ni3Al表面纳米结构组织特征的影响。采用表面机械研磨技术在定向凝固态和铸造态两种状态Ni3Al的表面制备了纳米结构表层。通过扫描电镜、XRD和TEM等技术手段对纳米结构表层的组织特...
- 任江伟单爱党
- 关键词:金属间化合物
- 一种Fe<Sub>n</Sub>W<Sub>n</Sub>C-Co(Y)合金纳米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基体表面的Fe<Sub>n</Sub>W<Sub>n</Sub>C-Co(Y)合金纳米涂层,采用基于机械激活与激光熔覆复合工艺,在金属基体,如钛合金或铝合金等表面获得Fe<Sub>n</Sub>W<Su...
- 徐培全龚红英任江伟邓沛然杨尚磊
- 一种基于热喷涂技术的印刷机网纹辊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热喷涂技术的印刷机网纹辊制备方法,以中空厚壁辊或实心辊为基体,对基体进行清洗、除油除锈和表面粗化;采用热喷涂方法在基体表面制备金属涂层;采用热喷涂方法在金属涂层表面制备陶瓷涂层;在陶瓷涂层表面紧密固定一...
- 袁建辉于治水李东秦优琼马春伟任江伟
- 强化层扩散连接制备Fe<Sub>3</Sub>Al/Al复合结构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层扩散连接制备Fe<Sub>3</Sub>Al/Al复合结构的方法。用喷丸或表面机械研磨在合金表面制备超细晶或者纳米晶构成的强化层,然后以强化层作为中间层进行扩散连接,得到Fe<Sub>3</Sub>...
- 任江伟徐培全韦媛
- 微束等离子弧焊接电源双闭环协同控制结构
- 本发明微束等离子弧焊接电源双闭环协同控制结构,涉及焊接电源技术领域。包括输入整流滤波电路、功率开关元件、中频变压器、输出整流电路以及输出滤波电容(1)的两端分别与输出整流电路和协同控制闭环电路(3)的一个输入端连接;协同...
- 何建萍任江伟黄晨焦馥杰徐培全
- Ti/Al异种材料真空扩散焊及界面结构研究被引量:26
- 2007年
- 采用钛板表面渗铝工艺成功地实现了Ti/Al的扩散连接,通过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X射线衍射等,对Ti/Al扩散焊接头区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Ti/Al扩散焊接头区由钛侧界面、扩散过渡区、铝侧界面组成;在Ti/Al扩散焊界面附近的过渡区中可能形成Ti3Al、TiAl和TiAl,金属间化合物.控制工艺参数能够减小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厚度.距扩散焊界面较远铝基体一侧的显微硬度为30-40HM,钛基体和过渡区界面附近没有明显的脆性相.
- 李亚江S.A.Gerasimov王娟马海军任江伟
- 关键词:显微组织金属间化合物
- 新型不锈钢热交换器真空钎焊接头的组织分析被引量:4
- 2002年
- 采用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计、金相显微镜等方法对新型不锈钢热交换器真空钎焊的接头组织性能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1118~1130℃钎焊0Cr17Ni12Mo2不锈钢,保温10~20min,在钎缝中形成的柱状晶使接头处有良好的结合状态。钎焊接头由靠近钎缝的奥氏体组织(γ-Fe)、Cu向γ-Fe中扩散形成的固溶体以及Cu-Ag共晶组织组成。共晶组织中先结晶的α固溶体比后结晶的β固溶体的显微硬度明显高一些。
- 冯涛李亚江任江伟
- 关键词:不锈钢热交换器真空钎焊显微组织焊接接头
- 金属间化合物表面纳米化工艺与机理研究
- 本文采用表面机械研磨法在金属间化合物Ni3Al和Fe3Al表面制备了纳米晶层。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高分辨电镜、Mossbauer谱、纳米压入、显微硬度等手段,对表面纳米化后的组织和缺陷特征进行了观察分析。...
- 任江伟
- 关键词:合金材料塑性变形合金相结构
- 马氏体不锈钢薄板电阻点焊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马氏体不锈钢电阻点焊性能较差的特性阻碍了其在薄板结构上的应用。笔者对比马氏体和奥氏体不锈钢的物理和力学特性,分析了马氏体不锈钢电阻点焊性能差的根源;综述了马氏体不锈钢薄板电阻点焊技术研究现状,包括点焊接头的微观组织形成机理、接头的力学性能和断裂模式等。笔者特别关注了一些改善马氏体不锈钢点焊性能、提高马氏体不锈钢接头承载能力的工艺方法,如引入二次脉冲电流改善熔核韧性、引入中间层改变熔核组织、采用复合连接技术等,并对这些技术措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韦艳平任江伟
- 关键词:不锈钢马氏体电阻点焊
- 超高强钢热影响区组织特征的热模拟研究
- 2019年
- 超高强钢对汽车轻量化具有重要意义,可在不降低汽车安全性的前提下,降低车身自重。超高强钢在点焊过程中的热影响区软化是进一步提高超高强钢承载能力的关键。本文采用Gleeble 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超高强钢电阻点焊过程中热影响区的组织转变进行了模拟,研究了热影响区不同区域的微观组织和显微硬度。研究显示,B1500HS超高强钢在加热到Ac3以上温度时,形成索氏体和铁素体组织。加热到Ac1-Ac3之间的温度时形成珠光体和铁素体组织。加热到Ac1以下温度时形成铁素体和残留马氏体组织。热影响区的最低硬度出现在临界热影响区。通过加快冷却速度,以获得高硬度的马氏体相,可以提高接头的承载能力。
- 邓越张喜张光凯黄克军任江伟
- 关键词:超高强钢电阻点焊热影响区热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