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立新 作品数:22 被引量:259 H指数:7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哲学宗教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更多>>
后工业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双重困境——解读丹尼尔·贝尔的世纪性预言 被引量:6 2016年 1959年,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首次使用了“后工业社会”的概念。在1960年代担任“2000年委员会”主席期间,他多次提出:进入2000年以后,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将从工业社会迈入后工业社会。所谓后工业社会,是以知识生产(替代物质生产)为轴心组织起来的社会,其中理论知识处于首要地位,大学则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社会中心机构。一般认为,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为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展立新关键词:高等教育 后工业时代 后工业社会 哲学的视角:高等教育"适应论"理论的四重误读和误构 展立新 陈学飞关键词:高等教育 适应论 哲学的视角:高等教育“适应论”理论的四重误读和误构 高等教育"适应论"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寻找其立论的基础,却在以下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偏差:第一,它有意或无意地歪曲了列宁《哲学笔记》中的原话,试图把唯物辩证法的"内因"决定论改造为"外因"决定论;第二,它机械地理解"经济... 展立新 陈学飞关键词:高等教育 适应论 论纵横家的隐性教育思想 被引量:3 2003年 先秦纵横家是中国古代隐性教育的典型代表。这主要体现在 :( 1 )纵横家的教育活动具有隐蔽性、正规性和为政治服务等隐性教育的特点 ;( 2 )纵横家在哲学上为其隐性教育奠定了牢固的理论基础 ;( 3 )纵横家思想虽然长期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排斥 ,却又隐蔽地发挥着某种不可或缺的政治教育作用 。 展立新关键词:隐性教育 纵横家 中国古代教育 哲学基础 想象的异邦——试析利奥塔《歧论》中“崇高的大学”理念 被引量:7 2011年 利奥塔(J-F.Lyotard,1924~1998)是后现代主义教育学的核心人物。他主要关注的对象是知识生产状况,而大学被认为是知识生产的中心机构,所以其论著可以被当做高等教育理论来对待。他针对知识生产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公正性等问题提出的一系列教育理念影响至深,至今不失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立新关键词:利奥塔 知识生产 高等教育理论 后现代主义 理性的视角:走出高等教育“适应论”的历史误区 被引量:113 2013年 高等教育"适应论"是一种突出强调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高等教育发展观。该观念先后把国家工业化、政治运动、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等目标当作高等教育的主要适应对象,其代表性表述是关于高等教育"两个规律"的理论。然而,从理性分工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知识再生产活动,其首先应该符合的是认知活动合理化即认知理性发展的要求。高等教育"适应论"的失误在于:一方面,它颠倒了认知理性与各种实践理性的关系,试图用工具理性、政治理性和传统的"实践理性"等取代认知理性在教学和科研中的核心地位,使国内高等教育难于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它在选择某种实践理性为主导的时候,又不惜压制其它各种实践理性的发展,以至于在高等教育的各种目标之间、不同的目标与手段之间,造成了极大的矛盾和冲突。本文认为,回归认知理性、建设完善的学术市场,是我国高等教育摆脱"适应论"思想束缚、稳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现代大学制度的客观要求和未来发展趋势。 展立新 陈学飞关键词:高等教育 适应论 学术市场 高等教育哲学:理念、范式和问题 被引量:8 2004年 在现代社会中 ,由于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愈发突出 ,关于高等教育的哲学思考便从教育哲学中独立出来 ,构成一门重要的哲学分支学科 ,并已经形成自己的基本理念、研究范式和问题领域。 展立新 陈丽琴 黄柳丹 邓双霜关键词:高等教育哲学 范式 西方高等教育理论一次深刻的社会学总结——评T.帕森斯和G.M.普莱特的《美国综合性大学》 被引量:14 2008年 1969年秋季的某天,美国大学目标与治理协会(the Assembly on University Goals and Governance)提请著名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撰写一部关于美国高等教育现状的理论著作,具体内容不限。巧合的是,帕森斯正好在与另一位社会学家杰拉尔德·普莱特(Gerald M.Platt)合作进行美国大学系统研究,于是,他们一道应允了这一要求,三年后共同推出一部对美国高等教育历史和现状作了全面总结的著作——《美国综合性大学》(The American University)。 展立新关键词:社会学家 帕森斯 高等教育理论 理论著作 教育现状 哲学的视角:高等教育“适应论”的四重误读和误构——兼答杨德广“商榷”文 被引量:27 2013年 高等教育“适应论”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从社会需求角度阐述和论证高等教育问题的理论。该理论的基本特点是把制约教育活动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等同于“规律”,并由此概括出高等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一是强调高等教育必须为社会政治经济服务的“外部规律”; 展立新 陈学飞关键词:高等教育 误读 哲学 教育问题 教育活动 大学精神释义 被引量:6 2016年 大学精神是大学师生对于自己理想和信念的提炼和升华,是时代特征、社会需求和大学理念的综合反映。任何一种大学精神,一方面必须以批判反思精神和宽容精神为核心内容;另一方面又深受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和大学文化的影响,从而表现出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大学精神是无形的,但它能够对大学的各项活动起到引导和规范作用,是大学能够实现其个性化发展目标和大学生社会化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展立新关键词:大学精神 大学理念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