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帆
- 作品数:51 被引量:177H指数:7
- 供职机构:长春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电子电信更多>>
- 医学基础课程教材研究与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被引量:3
- 2012年
- 通过对部分医学院校现行教材、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的研究,探讨医学基础课程中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的教材内容重复问题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这4门学科是相互交叉并融合的,教材内容均是以器官、系统为主贯穿始终,存在大量重复现象,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进行部分教材、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客观所需的。
- 杨茂有李一帆刘宏岩
-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材建设
- 左侧腋动脉及肱动脉分支变异一例
- 2014年
- 腋动脉是位于腋窝内的上肢动脉主干,其分支类型和数目变异较大.笔者在解剖1具中年男性尸体标本过程中,发现其左侧腋动脉及肱动脉分支均有变异,较为罕见.为国人统计腋动脉及肱动脉分支变异积累解剖学资料,也为临床外科手术提供形态学参考,现报道如下.
- 李一帆孙大中孙振山张志刚
- 关键词:腋动脉肱动脉动脉主干尸体标本动脉分支解剖学
-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解剖学参考定位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查大鼠椎骨解剖学位置和形态特点,为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定位提供参考和解剖学依据。方法将20只Wistar大鼠按照体质量分成2组,每组10只。轻体质量组:120~150g;重体质量组:200-250g。对各组大鼠脊柱区进行解剖及椎骨位置、形态特点观察。结果大鼠颈椎7块,其中第2颈椎棘突突出最明显。胸椎13块,其中第2胸椎棘突突出最明显,并向上连结一膨大软骨;第9、10、11胸椎棘突之间距离最为靠近,且第9胸椎以上棘突倾向尾侧.第10胸椎棘突呈中立位,第11胸椎棘突以下方向倾向头侧。腰椎6块,第1腰椎棘突与脊柱两侧银白色腱膜第一个相交接处对应。结论依据脊柱两侧白色腱膜和椎骨棘突形态位置特点参考定位简单、精确,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制作提供了解剖学依据和有力保证。
- 尚云龙李一帆宁云峰吕元石李晓霜赵杰李聪聪
- 关键词:脊髓损伤解剖学
- 急性大鼠脊髓损伤Allen's法模型的改良及电生理评价被引量:44
- 2010年
- 目的建立一种更实用、标准、可靠的急性大鼠脊髓撞击损伤模型,为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36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2只。脊髓损伤(SCI)组:用自制改良的Allen’s撞击器,以60gcm致伤力损伤大鼠T10胸椎对应脊髓。假手术组:只打开椎板,暴露脊髓,不造成SCI。正常对照组:正常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各组定期行为学观察(BBB评分),术后30天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 HE染色: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基本一致的。SCI组可见灰、白质组织结构不完整,损伤区可见大片坏死灶、细胞肿胀。BBB评分:假手术组术后1周功能恢复接近正常。SCI组术后第2周开始恢复,到第3周基本停止,最终BBB评分未超过6分,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神经电生理(SEP,MEP)检测:SCI组可以明显看到SEP与MEP的峰-峰值急剧降低,且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显著(P<0.01)。结论改良后的急性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制作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 李一帆陈东张大威薛辉刘佳梅
- 关键词:动物模型脊髓损伤BBB评分电生理
- 甲强龙、电针联合羊膜上皮细胞移植对损伤脊髓神经纤维再生及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甲强龙(MP)、电针与羊膜上皮细胞(AECs)移植联合治疗对脊髓损伤(SCI)后大鼠神经纤维再生和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SCI对照组、甲强龙组、MP+华佗夹脊穴电针组、MP+电针+AECs组和假手术组.各组术后30d神经丝蛋白行(NF)、5-羟色胺(5-H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免疫荧光组织化学观察以及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MP+电针+AECs组损伤区可见大量有序的NF、5-HT和CGRP阳性神经纤维,其中5-HT阳性纤维假手术组比例高于CGRP阳性纤维所占比例;神经电生理检测显示该组与其他损伤组比较感觉诱发电位与运动诱发电位的峰-峰值增加,潜伏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运动诱发电位恢复程度优于感觉诱发电位.结论:甲强龙、电针联合AE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促进了神经纤维的再生和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
- 李一帆陈东张大威刘佳梅薛辉
- 关键词:甲强龙电针羊膜上皮细胞神经纤维细胞移植
- 人参与大鼠羊膜上皮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人参与羊膜上皮细胞(AECs)移植联合治疗对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每组10只。脊髓损伤组:进行脊髓损伤手术,不进行治疗;甲泼尼龙组:脊髓损伤后用大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共3d;人参±AECs组:脊髓损伤后服用人参超微粉碎颗粒,共20d,并于伤后7d在脊髓损伤处移植大鼠AECs;假手术组:只打开椎板,暴露脊髓,不造成脊髓损伤。各组定期进行行为学观察(BBB评分),术后30d行组织学观察和神经电生理[感觉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结果BBB评分(分)在人参±AECs组恢复最为明显,30d达峰值,与脊髓损伤组和甲泼尼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6±0.38比5.56±1.03、7.01±0.62,均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脊髓损伤组灰、白质组织结构不完整,损伤区可见大片出血和坏死灶;甲泼尼龙组和人参±AECs组治疗后均有恢复,人参±AECs组恢复程度明显优于甲泼尼龙组。与脊髓损伤组和甲泼尼龙组比较,人参±AECs组SEP与MEP的峰-峰值(mV)显著增加(SEP:0.08±0.01比0.03±0.01、0.05±0.01;MEP:42.12±0.47比5.92±1.03、15.38±2.94),潜伏期(ms)明显缩短(SEP:3.71±0.37比5.22±0.26、4.64±0.32;MEP:3.73±0.11比4.72±0.35、4.24±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人参与AECs移植联合治疗能有效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功能的恢复。
- 孟凡洁李一帆张大威刘佳梅
- 关键词:人参羊膜上皮细胞脊髓损伤
- 甲醛对分离真菌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08年
- 赵广有李一帆
- 关键词:真菌甲醛标本解剖学
- 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行腰方肌阻滞在老年腹股沟疝手术的应用
- 目的: 比较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与单纯罗哌卡因行腰方肌阻滞对行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安全性以及术后康复情况的影响。 方法: 选取自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在本院行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术并...
- 李一帆
- 关键词:腹股沟疝修补术老年患者氢吗啡酮罗哌卡因
- 甲强龙、电针联合羊膜上皮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传导通路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探讨甲强龙、电针与羊膜上皮细胞(AECs)联合治疗对脊髓损伤(SCI)大鼠神经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SCI损伤对照组、甲强龙(MP)治疗组、MP+电针治疗组、MP+电针+AECs移植治疗组和假手术组。各组术后30 d行荧光红(FR)逆行示踪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荧光红逆行示踪显示MP+电针+AECs移植治疗组脊髓损伤处可见大量有序的FR阳性神经纤维,在对应大脑皮质运动区和脊髓灰质后角追踪到数量较多的FR阳性神经元胞体,结构清晰。神经电生理检测显示该组感觉诱发电位与运动诱发电位的峰-峰值都有明显增加,潜伏期均明显缩短,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强龙、电针与AECs联合治疗大鼠脊髓损伤能够有效恢复神经传导通路,促进神经纤维再生。
- 李一帆王富春张大威陈东
- 关键词:甲强龙电针羊膜上皮细胞传导通路
- 大鼠无创伤气管插管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
- 2018年
- 在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实验中,自制大鼠无创伤气管插管,避免颈部手术和有创伤气管插管对大鼠的损伤,简化手术步骤,降低手术难度,提高实验成功率和动物存活率。改进染色心肌拍照方法,提高照片清晰度和准确度;应用BI-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心肌梗死面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操作方法,为相关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 刘芬张大威吕文伟李一帆张志刚
-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气管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