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建慧
- 作品数:36 被引量:115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林医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推拉动作对大鼠脑组织NO含量及DNA分布图的影响
- 目的:探讨推拉动作对大鼠脑组织中NO含量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 姜丽萍李云义佟文革姚萍宋玉国沙建慧陈默然
- 关键词:加速度细胞凋亡一氧化氮
- 文献传递
- 牛蛙球囊毛细胞A型钾离子流的研究被引量:1
- 1998年
- 为了进一步探讨前庭毛细胞膜上钾通道的类型及动力学特征,本实验用全细胞式膜片钳技术在牛蛙球囊毛细胞侧膜上研究了钾通道电流。结果表明:(1)阻断内向电流后,当钳制电位为-100mV,阶跃从-70mV至+20mV,随着膜电位的去极化,可记录到快速、瞬时的A型钾通道电流,4-Ap对其有特异性阻断作用。激活电压为(-53.83±7.8)mV。(2)A型钾通道的数量在牛蛙毛细胞间存在差异。(3)除A型钾通道外,细胞膜上还含有其它类型的钾通道,这种钾通道能被TEA阻断,其性质待定。
- 沙建慧李云义李云义刘焕珠战术战术姚萍
- 关键词:球囊椭圆囊毛细胞全细胞膜片钳
- 非均匀恒磁场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探讨非均匀恒磁场N、S极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珐用避暗实验法和自主活动法,分别观察非均匀恒磁场N、S极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应用光镜观察非均匀恒磁场N、S极治疗后,脑组织神经元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避暗实验表明磁场N极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学习成绩测试错误次数(mistake,M值)减少,记忆测试M值减少,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磁场S极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记忆测试M值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鼠自主活动测定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比较脑神经元的结构无明显改变。结论非均匀恒磁场的预防性治疗,可提高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以N极为著。
- 沙建慧沈楠姚萍刘志洋曾汉英朱芙蓉
- 关键词:恒磁场学习记忆能力小鼠脑神经元显著性差异
- 等幅正弦中频电流对急性低压缺氧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探讨等幅正弦中频电疗法对急性低压缺氧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是否有保护作用。 方法 72只小鼠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 ,缺氧组 ,电疗组 ,电疗 +缺氧组。用小鼠跳台、避暗实验法 ,观察各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用电镜观察急性低压缺氧及等幅正弦中频电疗后 ,脑皮质细胞形态学改变。 结果 跳台实验与避暗实验表明 :电疗法 +缺氧组与缺氧组相比 ,错误次数 (M)明显减少。等幅正弦中频电疗法可缓解因缺氧导致的神经元的核变形、核膜结构不光滑以及细胞器数量减少等现象。 结论 等幅正弦中频电流的预防性治疗 ,可改善由低压缺氧造成的记忆功能损害 ,并对急性缺氧的脑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 沙建慧沈楠黄晶波郭宝军杨中万徐斌
- 关键词:低氧电疗法学习记忆障碍
- 不均匀恒磁场对小鼠急性低压缺氧大脑皮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探讨不均匀恒磁场对急性低压缺氧大脑皮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磁场N极组和磁场S极组,除对照组外均在急性低压缺氧30min后,立即断头处死,取脑额叶部位皮质,制成电镜标本,观察各组小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不均匀恒磁场可缓解因缺氧而导致的小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胞核变形、核膜不光滑及细胞器数量减少等现象。结论不均匀恒磁场可改善低压缺氧造成的大脑皮质神经元损伤,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黄晶波郭宝军沙建慧
- 关键词:大脑皮质神经元低压缺氧恒磁场小鼠超微结构
- 膜片钳技术和酶法分离豚鼠初级精母细胞的比较
- 1999年
- 应用膜片钳技术与酶法分离细胞技术,分别获得豚鼠单个初级精母细胞,观察了光镜下不同浓度伴刀豆蛋白A、不同时间对精母细胞贴壁及经膜表面清洁后封接和破膜的影响.结果表明,膜片钳技术优于酶法分离,细胞贴壁采用0.125g/L伴刀豆蛋白A作用10min为宜,膜表面清洁处理以0.35g/L胶原酶作用5min易于封接和破膜.
- 李云阁李云义沙建慧刘焕珠沈楠战术姜丽萍
- 关键词:精母细胞膜片钳技术
- 音频电对急性低压缺氧小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 2003年
- 沙建慧黄晶波郭宝军黄晶丹曾汉英张长民
- 关键词:脑神经损伤急性低压缺氧音频电疗法超微结构
- 豚鼠前庭单个毛细胞的分离被引量:2
- 1997年
- 从7只豚鼠前庭中取出壶腹嵴、位觉斑,放置在胶原酶溶液中孵育50min~60min后行机械分离。可获得均含有皮板和纤毛的两种类型活性毛细胞83(±23)个,其中Ⅰ型毛细胞呈烧瓶状,细胞中部有明显的颈;Ⅱ型毛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胞体比Ⅰ型毛细胞小;Ⅰ、Ⅱ型毛细胞的比例是6219;分离后5h仍有40%的毛细胞具有活性。另外,笔者还观察到失活的早期变化是胞内出现颗粒。实验结果表明,酶消化后辅以机械分离,可获得大量单个、离体的活性毛细胞,并且能够进行哺乳动物前庭的生理学研究。
- 沙建慧李云阁刘焕珠战术张文杰李云义
- 关键词:前庭毛细胞细胞分离
- 眼针疗法对急性脑缺血家兔再灌注的影响被引量:24
- 2000年
- 为探讨眼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作用机理、探讨眼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的机理 ,制作了急性脑缺血家兔模型 ,通过测定血浆及脑组织中 TXB2 、6- keto- PGF1α、TXB2 / 6- keto- PGF1α、A 及 L PO含量 ,观察家兔急性脑缺血时及眼针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其结果 ,眼针疗法可使缺血后增高的血中TXB2 、TXB2 / 6- keto- PGF1α及 LPO明显降低 (P<0 .0 5、P<0 .0 1) ,使血中 A 增高 (P<0 .0 5 ) ,使脑组织中的因缺血而增高的 TXB2 、6- keto- PGF1α降低 ,并能使脑组织中的 6- keto- PGF1α增加 ,使脑组织的 A 含量增加 ,而对血中 6- keto- PGF1α影响不大(P>0 .0 5 ) 。说明眼针疗法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 ,对急性脑缺血家兔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 黄晓洁颜耀东张洪艳沙建慧尹丽波
- 关键词:急性脑缺血眼针针灸疗法
- +G_z重复暴露对大鼠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流变的影响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探讨 +Gz 重复暴露后 ,大鼠血小板计数 (PL T)、粘附试验 (PAd T)、聚集试验(PAg T)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方法 利用动物离心机 ,将大鼠分别重复暴露 +10 Gz 2 0 s、+10 Gz40 s,共作用 4次 ,两次之间间歇 5 min。观察 +Gz暴露后 ,PL T、PAd T、PAg T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结果 +10 Gz 40 s组与对照组相比 ,PL T、PAd T和 PAg T都明显增加 (P<0 .0 5或 P<0 .0 1) ;全血粘度 (ηb)、全血还原粘度 (ηrd)和红细胞聚集指数 (EAI)亦增加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10 Gz 2 0 s与对照组相比 ,各参数无明显变化。 结论 +10 Gz 40 s重复暴露可引起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增强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而 2 0 s的 10 Gz
- 沙建慧刘英华姚萍朱洪鸣梁平刘志洋李云义
- 关键词:+GZ重复暴露血小板粘附血小板聚集血液流变学脑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