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克品
- 作品数:36 被引量:89H指数:5
-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委科研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食管、贲门癌切除胸内机械吻合术后并发症的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总结管型消化道吻合器在食管癌、贲门癌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探讨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2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中施行胸内食管胃机械吻合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中死亡2例,吻合口瘘3例,吻合口出血6例,术后吻合口狭窄6例,术中吻合器机械故障5例。结论机械吻合安全、简单、有效,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但是应规范手术操作,选择适当型号的吻合器。
- 刘继辉杨小龙任刚龚荣福丁伯应熊克品朱少金
- 关键词:食管癌贲门癌吻合器术后并发症
- 外伤性血气胸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6
- 2002年
- 龚荣福丁伯应熊克品
- 关键词:胸部损伤血气胸
- 胸壁结核35例临床分析
- 1998年
- 我院自1986~1996年共手术治疗胸壁结核35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5例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16~58岁,其中胸痛伴胸壁包块18例,胸痛伴胸壁包块表面窦道形成2例,无痛性胸壁包块14例,无明显包块面剧烈胸痛1例。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者18例,渗出性胸膜炎病史者11例。10例病人就诊时有结核中毒症状。30例首诊为胸壁结核,5例首诊为胸壁肿瘤、肋间神经痛等,此5例均于术前明确胸壁结核诊断。X线检查:18例肺内有纤增灶和钙化灶,11例显示胸膜增厚,肋膈角闭塞。35例均显示病变区软组织肿块影,16例肋骨边缘不整呈溶骨性破坏。胸壁包块切线位片30例显示胸壁软组织阴影呈半弧形突向胸壁。所有病人均未显示胸椎结核性病变。手术时予胸壁病灶彻底清除。切除两根肋骨者28例,两根以上者7例。创面以5%碳酸氢钠浸洗,以0.1%洗心泰冲洗,将链霉素粉1.0g撒丁刨面上,创口置乳胶管负压引流,以带蒂肌瓣充填残腔,术后局部加压包扎2周,抗结核治疗1年以上。治疗结果:一次手术成功32例,复发3例。
- 丁伯应杨小龙任刚龚荣福江道文章斌熊克品
- 关键词:胸壁结核外科手术
- 隔区向缰核的传出及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元的投射被引量:2
- 1996年
- 采用WGA-HRP顺逆行追踪法和WGA-HRP与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相结合技术,观察了39只大鼠隔区主要亚细胞群神经元和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元向缰内侧核和缰外侧核的投射.结果表明:隔区向缰内侧核发出投射纤维的亚细胞群是隔三角核、隔伞核及斜角带核垂直支腹侧部;隔区向缰外侧核发出投射纤维的亚细胞群为斜角带核垂直支背、腹侧部和斜角带核水平支.其中斜角带核垂直支和斜角带核水平支向缰核发出投射纤维的细胞约二分之一为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元,隔三角核和隔伞核向缰核发出投射纤维的细胞约五分之一为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元.
- 熊克仁熊克品杜业亮郑培敏
- 关键词:隔区缰核乙酰胆碱酯酶神经元针刺疗法
- 严重胸外伤并发截瘫23例治疗分析
- 2003年
- 龚荣福杨小龙任刚丁伯应熊克品徐祝军
- 关键词:胸外伤截瘫
- TRF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Telomeric repeat binding factor 1,TRF1)在食管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30例食管上皮内瘤变和20例食管正常组织中TRF1的表达,并探讨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正常上皮组织、上皮内瘤变和食管鳞癌组织中,TRF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为95%、63.3%和21.7%。食管鳞癌组织中,TRF1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和肿瘤长度呈负相关(0>rs>-1,P<0.05)。结论TRF1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异常降低,提示TRF1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检测TRF1的表达可能成为判断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 熊克品朱少金杨小龙丁伯应任刚龚荣福
-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食管鳞癌
- 肺挫伤患者血清CC1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肺挫伤患者血清人克拉拉细胞蛋白(Clara cell protein,CC16)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42例肺挫伤患者(实验Ⅰ组:轻-中度肺挫伤患者24例;实验Ⅱ组:重度肺挫伤患者18例)伤后24 h内及治疗后1 d、3d、7 d、14 d血清CC16水平变化,并与1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C16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各个时间点血清CC1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24 h内和治疗后1 d、3 d、7 d、14 d血清CC16水平之间均有差异(P<0.01),且有逐渐下降趋势。实验Ⅱ组各个时间点血清CC16水平均较实验Ⅰ组同时间点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挫伤患者伤后早期血清CC16水平明显上升,且随治疗进程逐渐下降。血清CC16水平上升与肺挫伤程度有密切关系。血清CC16水平变化可能为肺挫伤早期诊断提供生物学指标。
- 吴峰丁伯应杨小龙任刚熊克品徐东
- 关键词:肺挫伤
- 手术内固定在创伤性连枷胸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手术内固定在治疗创伤性连枷胸为主的全身多发伤中的疗效。方法:对107例以创伤性连枷胸为主的全身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手术组(手术内固定治疗,n=39)和非手术组(外固定治疗,n=68)患者的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引流量、下床时间、疼痛感觉、胸壁畸形以及肺部炎症、肺不张和呼吸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及其他临床疗效。结果:手术组患者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引流量均显著低于于非手术组(P<0.05)。下床时间、疼痛感觉、胸壁畸形以及肺部炎症、肺不张和呼吸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手术内固定治疗连枷胸,可减少并发症,有良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 徐东丁伯应任刚熊克品
- 关键词:连枷胸肋骨骨折内固定
-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总结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方法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8岁以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对术前准备、手术要点和术后处理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全组63例患者,手术治疗59例(93.65%),术后出现严重心律失常6例,肺动脉高压危象3例,低心排5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严格的手术指征和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成功的关键。
- 钱红波杨小龙丁伯应任刚龚荣福熊克品聂军
- 关键词:成人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
-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12例分析
- 2006年
- 目的总结12例法洛四联症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采用低温体外循环,经右室流出道切口完成疏通及室间隔缺损修补,5例行跨环补片术,7例单纯补片加宽流出道。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住院10~20d,随访2个月~2年,效果满意。结论法洛四联症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彻底的畸形矫治,满意的右室流出道疏通和重建,完善的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丁伯应杨小龙任刚龚荣福熊克品聂军徐东栗加平
-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围术期体外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