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绍正
- 作品数:11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用于睡眠中目标记忆再激活的系统及分析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睡眠中目标记忆再激活的系统及分析方法。该系统的构成可以包括:16导脑电电极、2导眼电电极,2导心电电极;其中,所述16导脑电电极的电极端设置在被测试者的前额处;所述2导眼电电极的电极端设置在所述被测试者...
- 秦绍正吴海涛李轶文徐家华徐硕
- 应激的脑机制及其对社会决策的影响探究被引量:7
- 2017年
- 系统地阐述了应激及其脑机制,并结合决策领域研究,梳理了应激对社会决策的影响.针对以往研究结论的不一致性,从多角度进行解释和分析,并指出未来研究应注重从应激源的类型和强度、个体差异以及时间效应等角度深入考察应激对脑功能和社会决策的影响.
- 甄珍秦绍正朱睿达封春亮刘超
- 关键词:应激社会决策双加工理论
- 一种基于EEG进行睡眠TMR的操作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涉及EEG信号识别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EEG进行睡眠中目标记忆再激活(TMR)的操作系统及方法,由便携式电脑,open BCI同步端,16导脑电电极、2导肌电电极、干预端和3‑6V电源组成,所述便携式电脑的储...
- 秦绍正吴海涛徐家华徐硕
- 应激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被引量:30
- 2013年
- 应激对机体生理功能、心理与行为活动有极大调节作用,是人类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和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随着认知神经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人脑活动由"神秘"变得更加"可视"。从认知神经科学角度出发,揭示应激调节心理与行为活动的脑机制,将为应激相关精神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旨在探讨应激对大脑、心理与行为活动调节的基本规律,总结和概括了人类应激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最新进展,归纳并提出"应激对脑、心理与行为调节的多元交互模型"。
- 罗跃嘉林婉君吴健辉秦绍正
- 关键词:应激认知神经科学
- 多种情感与认知任务驱动下大脑可泛化神经表征的发育模式
- 2025年
- 从脑智发育视角来讲,神经系统随着心理发展会产生出一系列具有功能特异化(specialization)且高度协同的模块。这些模块之间究竟如何协同支撑儿童情感与认知功能发展呢?本研究综合利用多个经典的情感与认知任务范式(含注意网络测试、情绪匹配和工作记忆任务)以及层级化(hierarchical)的多体素神经表征建模方法,重点考察7~12岁学龄儿童多元需求(multi-demand)额顶系统在情感与认知任务驱动下的通用性(task-general)作用以及分层级神经表征的组织方式。结果表明:儿童低年龄组、儿童高年龄组和成人组被试均表现出了多元需求额顶系统(包括顶内沟和额眼区域)共同参与多种情感与认知任务的现象,即跨任务共同激活;值得强调的是,学龄儿童多元需求额顶系统表现出了更低水平的跨任务神经表征可泛化性(generalizability),而作为控制分析的前扣带回、背外侧前额叶和前脑岛则没有表现出组间的可泛化性差异。我们推测多元需求额顶系统在发育中可能作为一个潜在的通用性“枢纽”,通过组构性(compositionality)的信息组织方式,实现不同任务目标驱动下分层级的神经表征与计算,进而支撑情感与认知功能随龄的发展。本研究突破了当前单任务范式视角下的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框架,有望为理解跨情感与认知领域的脑智发育工作原理和开发人工智能新型算法提供新的启示。
- 郝磊郝磊周文龙杨杰彭思雅刘明兰刘明兰王延培谭淑平谭淑平贺永贺永陶沙董奇
- 应激下大脑功能重组模式
- 人脑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智能系统之一。一方面,我们大脑系统相当智能,拥有高度可塑的学习记忆能力和创造力建立人类文明乃至探索宇宙太空;另一方面,人脑又相当脆弱,极易受到负面情绪(如应激与焦虑)的不良影响、甚至引发严重精神障碍...
- 秦绍正
- 关键词:大脑功能生理心理
- 文献传递
- 应激对儿童脑智发育的影响
- 2019年
- 我们知道,压力与焦虑两者有着密切的共生关系。儿童大脑处于快速发育的过程,好比正在茁壮成长的小树苗,如果长期暴露于风吹雨打或不良天气中,就会造成损害,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很多来自学校学习、家庭和社会环境造成的压力直接影响精神健康。比如在欧美国家学龄前儿童,跟中国的同龄儿童一起玩耍时.
- 秦绍正
- 关键词:功能成像功能性磁共振焦虑水平青少年期心境障碍考试压力
- 人类情绪发展认知神经科学:面向未来心理健康与教育被引量:13
- 2021年
- 人类情绪发展认知神经科学,主要研究情绪与认知发展以及脑发育之间的关系.其中,儿童青少期既是脑智发育与情绪认知发展的重要黄金期,又是情绪问题及相关障碍的首发敏感期,容易受到遗传与环境风险因素的交互影响.近年来,情绪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无创脑功能成像、传统发展心理、生理心理和行为遗传学等技术方法的融合,为解析人类情绪发展的认知神经机制带来新的变革,也为理解情绪相关障碍的产生机制,及其早期鉴别、诊断与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从情绪发展认知神经科学角度,系统梳理了情绪毕生发展的研究进展,具体包括情绪相关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影响因素,可以追溯至个体生命早期,并受到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出生后,婴幼儿期情绪功能不断分化并呈现多元化发展特点,包括复杂高级情绪的不断产生、从外化到内化情绪体验以及情绪表达和调节能力增强;青少年期出现生理激素变化与脑发育重塑;成年期情绪系统发育逐渐稳定,但仍会受到个体生理心理变化的影响;进入老年期,随着脑认知功能逐步衰退和老化,情绪调控功能衰退随之显现.最后,结合国家和社会对精神健康的迫切需求和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展望了该领域对未来心理健康与教育的深远影响.
- 徐家华周莹罗文波罗跃嘉秦绍正
- 关键词:情绪心理发展认知神经科学脑发育毕生发展
- 从脑科学解读考试压力及其应对
- 2018年
- 压力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重要环境因素,它深刻地影响个体的心理,生理,大脑结构和功能,乃至基因表达。如何正确应对压力,让压力成为个体发展的朋友而不是敌人?这篇文章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压力给个体发展带来的影响,还提出了很多针对性的策略方案,相信不仅会帮助高中生及其家庭备战高考,也会有助于我们每个人更好迎接生活中的无数次'高考'。
- 秦绍正周莹
- 睡眠对违反道德的负性情绪记忆的调节被引量:1
- 2021年
- 记忆是信息加工的基础,违反道德事件作为记忆的重要内容,往往诱发了个体较强的负性情绪.负面情绪记忆的加工是影响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创伤后应激障碍人群表现出对记忆主动操纵的失衡,长期处于负性情绪之中会导致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但目前违反道德的负性情绪记忆进行主动操纵的具体表现仍不为人所知.本研究基于记忆线索操纵范式,在负性情绪基础上纳入违反道德维度,探究个体对违反道德和一般的负性情绪记忆进行主动操纵的表现差异.另一方面,睡眠巩固后的负性情绪记忆存在区别于新获得记忆的抑制机制,研究进一步考察睡眠对不同负性情绪记忆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1)人们更愿意主动抑制新获取的违反道德的负性情绪记忆,而对一般负性情绪记忆则更容易去提取.(2)经历睡眠后,一般负性情绪记忆的提取效应和违反道德的负性情绪的抑制效应均被削弱.实验结果表明了违反道德和一般负性情绪记忆在巩固与抑制的主动操纵效应上所存在的差异,以及睡眠对两种负性情绪记忆操纵效应差异的调节作用,增进了我们对于道德情绪记忆经睡眠后储存、提取和抑制表现的认识.
- 张思慧卞诚买晓琴秦绍正刘超
- 关键词:睡眠道德负性情绪记忆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