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珊珊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盐渍
  • 2篇盐渍土
  • 2篇植物
  • 2篇植物改良
  • 2篇生态风险
  • 2篇生态风险评价
  • 2篇湿地
  • 2篇土壤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理化性质
  • 2篇耐盐
  • 2篇耐盐植物
  • 2篇红树
  • 2篇红树林
  • 2篇滨海盐渍土
  • 2篇沉积物
  • 1篇凋落
  • 1篇凋落物
  • 1篇凋落物分解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 4篇南开大学
  • 1篇深港产学研基...

作者

  • 7篇程珊珊
  • 3篇李瑞利
  • 2篇刘静
  • 2篇石福臣
  • 2篇陈国平
  • 1篇柴民伟

传媒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植物研究
  • 1篇语言学论丛
  • 1篇2015年中...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8
  • 4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应用耐盐植物改良滨海盐渍土的研究
为探求耐盐植物对盐渍土的改良效果,本研究对比了已用耐盐植物修复3年的天津滨海盐渍土和未修复的滨海裸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①种植的耐盐植物主要改善表层土(0~20 cm)的理化性质;②耐盐植物可显著降低0~20 ...
程珊珊李瑞利石福臣
关键词:滨海盐渍土耐盐植物理化性质
文献传递
三种阔叶林凋落物对下层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对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典型阔叶林,即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林、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林、槲栎(Quercus aliena)林凋落物的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及下层土壤的养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凋落物的未分解层,C含量槲栎林最高为486.1 g·kg-1,栓皮栎林最低为447.5 g·kg-1。N、P含量核桃楸林均最高,分别为17.9和1.2 g·kg-1,槲栎林最低为13.2和0.8 g·kg-1;半分解层,C、P含量三者差异不显著,N含量以槲栎林最高为17.1 g·kg-1,栓皮栎林最低为10.5 g·kg-1。土壤C、N、P含量差异显著(P<0.05),均表现出槲栎林最高,栓皮栎林最低。表明槲栎林自肥能力较强,土壤养分状况良好。(2)C/N、C/P值,在凋落物未分解层中,核桃楸林均小于栓皮栎林和槲栎林,而在半分解层中,3种林分无明显差异;从未分解层到半分解层,栓皮栎林的C/N、C/P值分别下降了17%和11%,槲栎林分别下降了19%和35%,而核桃楸林无明显变化。(3)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在凋落物未分解层中按照核桃楸林、栓皮栎林、槲栎林的顺序递减,矿质营养元素含量越大其pH值越接近中性;各林分凋落物矿质营养元素积累总量顺序为:栓皮栎林>槲栎林>核桃楸林。
陈国平程珊珊丛明旸刘静高鑫王晖石福臣
关键词:凋落物分解土壤养分栓皮栎林
天津滨海湿地3种典型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及碳氮差异性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以天津滨海湿地3种典型群落即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碱蓬(Suaeda glauca)群落和獐毛(Aelu-ropus sinensis)群落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各群落不同深度土壤的盐度、容重、pH值、有机碳密度及土壤氮等生态特征,结果表明:3种群落0~30cm土壤盐度依次为獐毛群落〉碱蓬群落〉芦苇群落;容重依次为獐毛群落〉碱蓬群落〉芦苇群落;pH值依次为碱蓬群落〉獐毛群落〉芦苇群落。3种群落土壤0~30cm的有机碳密度,以芦苇群落为最高(7.06kg·m^-2),獐毛群落次之(6.38kg·m^-2),碱蓬群落最低(5.70kg·m^-2)。各群落土壤有机碳密度均以表层为最高,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有机碳密度呈下降趋势。3种群落0~30cm土壤中总氮含量以芦苇群落最高,獐毛群落最低;NO_3-N含量从大到小依次是:碱蓬群落〉芦苇群落〉獐毛群落,而NH_4^+-N含量是:芦苇群落〉碱蓬群落〉獐毛群落。土壤有机碳密度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总氮与容重及pH值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土壤铵态氮与土壤有机碳密度、总氮呈显著正相关;土壤硝态氮与土壤有机碳密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其它土壤因子的相关性不显著。
陈国平程珊珊刘静丛明旸高鑫王晖石福臣
关键词:滨海湿地芦苇群落土壤特征
应用耐盐植物改良滨海盐渍土的研究
为探求耐盐植物对盐渍土的改良效果,本研究对比了已用耐盐植物修复3年的天津滨海盐渍土和未修复的滨海裸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①种植的耐盐植物主要改善表层土(0~20 cm)的理化性质;②耐盐植物可显著降低0~20 ...
程珊珊李瑞利石福臣
关键词:耐盐植物盐渍土生物改良
文献传递
深圳湾红树林湿地不同生境类型沉积物的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13
2018年
在深圳湾红树林的鱼塘、白骨壤林和光滩3种生境中采集沉积物样柱,分析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和重金属(Cd,Cu,Zn和Pb)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3种生境的沉积物在整个沉积深度(0~50 cm)范围内,p H从高到低依次为光滩>白骨壤林>鱼塘;盐度、电导率和总有机碳(TOC)的高低顺序均为白骨壤林>光滩>鱼塘。整体上重金属的含量分别为Zn 103.45~214.14μg/g,Cu 70.92~133.50μg/g,Pb 54.90~84.65μg/g,Cd 6.57~7.25μg/g。3种生境沉积物中的4种重金属含量分布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Zn,Cu和Pb在3种生境中的含量高低顺序均为白骨壤林>光滩>鱼塘,Cd含量为白骨壤林≈光滩>鱼塘。其中,鱼塘沉积物的重金属含量最低(P<0.05);Zn和Cu含量随深度变化差异显著(P<0.05),仅Cu含量随样地和深度变化表现出显著的交互效应(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TOC在鱼塘重金属Pb积累中起一定的作用(P<0.05),鱼塘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同源性。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E ir)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Cd>Cu>Pb>Zn。各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从高到低均为白骨壤林>光滩>鱼塘。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显示,3种生境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达到高潜在生态风险级别,主要来自Cd污染,Cu污染次之。
程珊珊沈小雪柴民伟李瑞利
关键词:红树林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
深圳湾红树林沉积物-植物体系的重金属积累及生态风险评价
近年来,红树林湿地面临一定的重金属污染。本研究以深圳湾福田红树林为研究对象,由陆到海选择白骨壤林(Avicennia marina)、桐花树林(Aegiceras corniculatum)、海桑林(Aegiceras ...
程珊珊李瑞利柴民伟邱国玉
关键词:红树林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汉语日月概念的称名策略与语义关联
2024年
本文主要从称名视角出发,通过汉语中的多义单纯词和合成词展现了围绕着|日|和|月|的概念关系。我们发现单纯词|月|缺乏其他的概念来源,而以合成词表达的|月|有较为丰富的源概念,除闽语(拟人突显)外大部分方言呈现出光照突显的特点;由单纯词表达的|日|的源概念具有光热突显的特点,而合成词表达的|日|的概念来源呈现出更显著的方言差异。单纯词和合成词呈现的概念关联共同证明,语素/词的替换可能会导致语义引申方向发生变化,普遍概念关联只是为语义演变提供可能路径,实际演变方向由语素自身的语义结构决定。因此关于概念关系的研究有必要对已有的基于同词化的概念网络进行扩展,应更多地关注语素层面的多义性,并将概念的不同称名机制整合进概念关联的网络,以更好地解释词汇变化的理据性。
程珊珊
关键词:方言差异日月构词方式语义演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