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永霞

作品数:84 被引量:619H指数:15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0篇电气工程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电子电信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6篇直流
  • 20篇配电
  • 20篇避雷
  • 19篇雷电
  • 17篇电压
  • 17篇柔性直流
  • 16篇绝缘
  • 15篇电流
  • 15篇过电压
  • 13篇避雷器
  • 12篇电网
  • 12篇换流
  • 10篇配电系统
  • 10篇绝缘配合
  • 10篇电系统
  • 8篇闪络
  • 8篇过电流
  • 7篇暂态
  • 7篇特高压
  • 7篇换流站

机构

  • 84篇华南理工大学
  • 14篇南方电网科学...
  • 12篇深圳供电局有...
  • 11篇学研究院
  • 3篇广东省电力设...
  • 3篇中国能源建设...
  • 3篇广东电网有限...
  • 2篇国家电网公司
  • 2篇中国南方电网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广...
  • 1篇中国电力科学...
  • 1篇北京四方继保...
  • 1篇中国南方电网...
  • 1篇山西省电力公...
  • 1篇广州供电局
  • 1篇广东电网有限...
  • 1篇广州中光电气...
  • 1篇国网宁夏电力...

作者

  • 84篇韩永霞
  • 41篇李立浧
  • 14篇戴栋
  • 9篇蔡泽祥
  • 8篇张杰
  • 7篇张勇军
  • 7篇何秋萍
  • 6篇张杰
  • 5篇郝艳捧
  • 5篇唐力
  • 4篇唐文虎
  • 3篇武志刚
  • 3篇陈泽兴
  • 3篇罗新
  • 2篇闫华光
  • 2篇张波
  • 2篇蒋利民
  • 2篇阳林
  • 2篇陈辉祥
  • 2篇卢毓欣

传媒

  • 10篇高电压技术
  • 10篇广东电力
  • 5篇南方电网技术
  • 4篇电瓷避雷器
  • 4篇电网技术
  • 4篇中国工程科学
  • 4篇中国电机工程...
  • 3篇电力系统自动...
  • 3篇电气自动化
  • 2篇高压电器
  • 2篇电工技术学报
  • 2篇中国电机工程...
  • 2篇电力系统保护...
  • 1篇中国电力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电力系统及其...
  • 1篇供用电
  • 1篇南方能源建设
  • 1篇高教学刊
  • 1篇电力大数据

年份

  • 4篇2025
  • 4篇2024
  • 8篇2023
  • 7篇2022
  • 4篇2021
  • 11篇2020
  • 7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9篇2016
  • 1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端柔性直流配网过电压防护方案对过电流影响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多端柔性直流配网因其技术优势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典型故障中的过电压和过电流及防护方法研究是其关键技术之一。针对±10 kV三端柔性直流配网开展了典型故障下过电压和过电流仿真分析,提出了三端柔性直流配网避雷器配置方案,并分析了在未配置和配置避雷器两种情况下过电流产生差异及根本原因。首先,针对某三端柔性直流配电系统,开展了典型故障工况、过电流决定性故障工况的理论分析;其次,基于PSCAD/EMTDC建立了三端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的电磁暂态仿真分析模型,仿真分析了典型故障下的过电压和过电流,提出了系统关键位置的最大过电压和过电流水平;最后,基于仿真结果提出系统避雷器配置方案,并在系统配置避雷器情况下开展了典型故障的过电流仿真分析,分析系统在配置与未配置避雷器情况下过电流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提出过电流最严重的故障工况。研究结果可为多端柔性直流系统故障下过电流防护措施、故障清除方案研究以及设备选型提供参考。
廖毅高毓群简翔浩张竞涵肖芳磊韩永霞
关键词:过电压避雷器配置过电流
高海拔地区特高压直流线路绝缘子的正极性先导发展法闪络判据被引量:7
2016年
绝缘子雷击闪络判据是输电线路耐雷性能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CIGRE推荐的先导发展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该模型没有考虑高海拔、先导通道内部压降El和末跃过程。因此,在特高压工程技术(昆明)国家工程实验室,开展了V串和I串悬挂方式的±800 k V线路用复合绝缘子在正极性雷电冲击下的50%击穿电压U50%和伏秒特性试验。结果表明:V串绝缘子U50%比相同绝缘长度的I串低,且伏秒特性曲线较为陡峭。基于绝缘子/空气间隙放电的物理过程,考虑先导通道内部压降Ul和末跃长度hf,提出了改进的先导发展模型。结合伏秒特性试验数据,I串和V串绝缘子正极性先导发展法系数k与临界先导起始场强E0值分别修正为0.73′10^(-6)m^2/(V^2·s)、495 k V/m和0.53′10^(-6) m^2/(V^2·s)、440 k V/m。修正后的先导发展模型可以作为高海拔地区I串和V串绝缘子的闪络判据。
唐力韩永霞郝艳捧李立浧何秋萍赵宇明
关键词:特高压直流闪络判据正极性
杂散电容对交流滤波器用避雷器电气应力计算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交流滤波器是直流输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各部分准确的电气应力,即过电压、电流和吸收能量仿真计算是绝缘设计及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为此提出杂散电容对交流滤波器用避雷器电气应力计算的影响分析方法。首先基于三维有限元仿真软件和PSCAD电磁暂态仿真程序,建立交流滤波器各设备间的杂散电容计算模型和电磁暂态仿真计算模型;然后对比分析杂散电容对滤波器投入及接地故障工况下的各小组滤波器的避雷器电压、电流及吸收能量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考虑滤波器设备间的杂散电容后,避雷器电压幅值增加2.1%~9.6%,电流幅值增加5.7%~162.5%,能量增加2.4%~281.8%,但绝对值增加不明显;因此涉及避雷器精确计算的场合中可以充分考虑杂散电容的影响,但在避雷器绝缘裕度较大的设计场合,为了降低计算难度也可以忽略杂散电容。
邓俊文邓京黄学民罗新韩永霞
关键词:交流滤波器杂散电容避雷器绝缘裕度
透明电网理论框架与关键技术被引量:16
2022年
构建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支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是能源电力行业的全局性变革举措;透明电网作为“互联网+智慧能源”的高级形态,在支撑能源转型、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方面具有重大价值。本文提出了透明电网能源生态圈概念,梳理了透明电网的主要业务需求、目标愿景、基本特征,规划了透明电网的发展蓝图;阐述了透明电网关键科学与技术体系,包括增量科技创新要素、涉及的理论与科学方法,进而研判了透明电网关键技术与基础装备所需的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技术。研究建议,以“透明电网新基建”为核心,推动能源低碳转型,构建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开展小微智能传感器、对接国家工业互联网的软件系统、智能装备、数据驱动的电力增值服务科技专项攻关,尽快形成透明电网关键技术与装备体系。本研究突出了透明电网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关键作用,可为电力市场驱动的电力能源生态圈研究提供基础参考。
李立浧蔡泽祥唐文虎张勇军张俊勃武志刚阳林韩永霞管霖
关键词:能源转型
基于节能因素的变压器LCC评价方法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为了兼顾电网经济与节能的双重目标,笔者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s,LCC)理论,考虑节能因素,建立了一种新的变压器设计方案LCC评价方法。通过全面分析LCC各项组成,考虑负荷变化对负载损耗的动态影响,提出了更加完善的变压器LCC模型,并通过折现率与通货膨胀率对其进行了经济学修正。基于上述完善的变压器LCC模型,引入临界电价的概念,提出了损耗外LCC与损耗电量的对比分析方法,实现了一个变压器LCC评价辅助决策平台。以某500 k V变压器方案比选为例,论证了评价方法的实用性,并验证了其节能效果。
黄伟赵晓凤蒋利民王程嘉闫华光韩永霞戴栋李立浧屈博陈宋宋
关键词:变压器节能
±10kV柔性直流配电系统接地方案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针对直流配电系统的接地方案开展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从系统主接线方式、入地电流要求、直流偏磁和继电保护要求等理论分析接地方式和接地电阻的取值范围,在电力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电磁暂态模拟程序(power system 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electric magnetic transient in DC system,PSCAD/EMTDC)软件中建立基于柔性直流的±10 kV直流配电系统的仿真模型来分析单极接地故障时关键位置的电流和电压特性,并验证接地方案的可行性,为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何秋萍韩永霞阮耀萱赵宇明姚森敬刘国伟
关键词:柔性直流配电系统过电压过电流PSCAD/EMTDC
基于超效率模型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能效评估方法被引量:9
2020年
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能效评估是智能电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针对目前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能效缺乏量化评估方法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超效率模型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能效评估方法。从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基本要素及运行需求出发,构建其能效评估指标集。在此基础上,定义了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能效函数,并采用超效率模型对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能效进行评估。最后,以广东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统计数据为例,进行能效评估与分析,所得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韩永霞韩永霞蔡泽祥李立浧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配电网超效率模型能效评估
考虑典型外部过电压ZnO阀片冲击耐受试验电流波形的设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典型外部过电压ZnO阀片冲击耐受试验电流波形的设计方法,包括S1、根据研究需求拟定雷电过电压工况,分析搭建电磁暂态仿真模型所需的系统参数及设备参数;S2、搭建用于雷电过电压仿真所需的高频模型,包括各关...
刘刚韩永霞余菲胡上茂张杰胡泰山廖志铭屈路张佩煊姚成吴远志刘浩梅琪
一种确定交流滤波器杂散电容值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交流滤波器杂散电容值的方法,包括根据交流滤波器场实际结构,分别利用Solidworks建立三维设计模型和Ansys Electronics Desktop建立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调整仿真参数以计算交流...
罗新邓俊文韩永霞邓京
高海拔真型塔110kV绝缘子雷击闪络试验及判据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由于高海拔地区雷击跳闸严重,且近年来同塔双回线路逐渐增多,有必要针对高海拔地区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开展耐雷性能精确分析方法和防护方法研究。而绝缘子雷电冲击闪络判据是输电线路耐雷性能分析的关键模型之一。因此,论文针对绝缘子雷电冲击闪络先导发展模型中仍缺少高海拔地区、同塔双回真型塔绝缘子闪络特性的试验数据及其先导发展模型参数的现状,在海拔2100 m的国家工程实验室户外试验场开展了同塔双回真型塔110kV复合与玻璃绝缘子雷电冲击试验。主要研究在1.2/50μs标准雷电冲击及1.0/10μs短尾波冲击下,不同绝缘子的闪络路径、50%冲击放电电压和伏秒特性差异。根据冲击发生器产生的真实电压波形和绝缘子闪络试验结果,基于对不同长度绝缘子先导通道场强特点分析,提出了最优拟合度的高海拔地区真型塔110kV复合和玻璃绝缘子先导发展模型参数。并分析解释了冲击电压波形参数、冲击电压极性以及绝缘子材质对先导发展模型参数k、E0和El的影响。经验证,文中先导发展模型及参数用于高电压等级绝缘子及长空气间隙时有误差,且电压等级越高,误差越大。所得结论可为精确的高海拔地区110k 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耐雷水平计算及外绝缘设计提供参考。
张垭琦韩永霞杨杰阮耀萱刘刚蔡汉生李立浧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