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加强

作品数:16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海军驻武汉719研究所军事代表室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金属学及工艺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加肋
  • 4篇应力
  • 4篇潜艇
  • 3篇等参元
  • 3篇模型试验
  • 3篇承压能力
  • 2篇弹塑性
  • 2篇性能研究
  • 2篇热震
  • 2篇热震性
  • 2篇组合壳
  • 2篇稳定性
  • 2篇耐高温
  • 2篇耐压壳
  • 2篇舱段
  • 1篇弹塑性分析
  • 1篇低周
  • 1篇低周疲劳
  • 1篇对接焊
  • 1篇形态分析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海军驻719...
  • 3篇海军驻武汉7...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武汉材料保护...
  • 2篇中国船舶重工...
  • 2篇武汉非凡电源...
  • 1篇海军工程大学
  • 1篇江苏科技大学
  • 1篇中国船舶科学...
  • 1篇武汉第二船舶...
  • 1篇海军驻武汉4...

作者

  • 15篇黄加强
  • 5篇郭日修
  • 4篇吴梵
  • 3篇吕岩松
  • 3篇陈昕
  • 3篇白雪飞
  • 2篇胡科峰
  • 1篇万正权
  • 1篇李良碧
  • 1篇卞如冈
  • 1篇郑智敏
  • 1篇李生

传媒

  • 3篇船舶力学
  • 3篇中国造船
  • 1篇计算力学学报
  • 1篇造船技术
  • 1篇船海工程
  • 1篇中国舰船研究
  • 1篇中国造船工程...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船体矩形板边界局部屈服下的弯曲
1994年
本文应用广义变分原理和广义伽辽金法求解船体板架中四周刚性固定而边界产生局部屈服的矩形薄板弯曲问题.文中把局部屈服区边界视为有极限弯矩作用的铰支边界.由于边界屈服状态比较复杂,文中引入了“相当塑性铰线”概念,从而把问题归结为混合边界问题求解,并把弹塑性问题转化为弹性问题处理.文中提出了具体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文献[1]作了比较,对处理实际工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黄加强贺小型
关键词:矩形板弯曲弹塑性船体
带纵骨实肋板式耐压液舱壳板强度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11
1996年
本文把耐压液舱结构看成一弹性整体,先对其进行整体求解,然后再对耐压液舱壳板按具有初始股应力的混合边界问题求解。结果表明:在弹性范围内,本文方法计算值与有限元计算值及实验值吻合较好;在弹塑性范围内,本文对耐压液舱亮板边界约束的处理比文献「l]方法更符合弹塑性状态时其边界约束的真实状况。
黄加强贺小型
关键词:潜艇结构耐压液舱弹塑性分析
高强钢焊接接头超声冲击效果对比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文章采用高强度钢对接焊试板,分别开展超声冲击前后残余应力变化和低周疲劳寿命的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超声冲击处理后,焊缝区的残余应力从焊后的拉伸残余应力转化为压缩残余应力,焊接试样的低周疲劳寿命有显著提高,平均提高30%以上,试验验证了超声冲击技术在改善残余应力和提高疲劳寿命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黄加强万正权卞如冈李良碧
关键词:超声冲击残余应力低周疲劳
加肋锥-环-柱组合壳强度及稳定性模型实验研究被引量:22
1998年
本文进行了加肋锥-环-柱组合壳应力、稳定性模型实验,并运用分区样条等参元法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还将加肋锥-环-柱组合壳与相应加肋锥-柱组合壳应力、稳定性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加肋锥-环-柱组合壳是锥壳与柱壳间一种优越的连接形式。
黄加强郭日修
关键词:组合壳应力稳定性潜艇
加肋锥—环—柱结合壳试验研究
加肋锥了—环—柱结合壳是柱壳与锥壳连接的一种新型的、优越的结构形式,它能大幅度地降低锥、柱壳结合部的应力峰值,提高承压能力,结合部结构重量较现在采用的加强结构重量小,最大应力不出现在结合部焊缝上。文中展示系列模型试验结果...
郭日修吕岩松黄加强吴梵白雪飞陈昕
关键词:应力承压能力模型试验
文献传递
加肋锥—环—柱结合壳试验研究被引量:20
2008年
加肋锥—环—柱结合壳是柱壳与锥壳连接的一种新型的、优越的结构形式,它能大幅降低锥、柱壳结合部的应力峰值,提高承压能力,结合部结构重量较现在采用的加强结构重量小,最大应力不出现在结合部焊缝上。文中展示系列模型试验结果,通过比较分析,验证加肋锥—环—柱结合壳的优越性,验证课题组提出的计算加肋轴对称结合壳应力和稳定性的"分区样条等参元方法"和"ARSASS"程序的正确性。
郭日修吕岩松黄加强吴梵白雪飞陈昕
关键词:应力承压能力模型试验
加肋锥─环─柱结合壳试验研究
加肋锥─环─柱结合壳是柱壳与锥壳连接的一种新型的、优越的结构形式,它能大幅度地降低锥、柱壳结合部的应力峰值,提高承压能力,结合部结构重量较现在采用的加强结构重量小,最大应力不出现在结合部焊缝上。文中展示系列模型试验结果,...
郭日修吕岩松黄加强吴梵白雪飞陈昕
关键词:承压能力模型试验
文献传递
潜艇耐压体自动焊智能监测技术可行性研究
2011年
耐压壳体的焊接过程控制,主要靠工艺人员和检验人员现场监控。为减少人为因素对焊接质量的影响,保证合理的焊接工艺参数在生产过程中贯彻、执行,实现焊接过程质量的可追溯性及对焊接生产的有效管理,开展了自动焊智能监测技术的相关研究。
李生黄加强郑智敏
关键词:潜艇自动焊智能监测
咬定青山不放松——记郭日修教授带领课题组研究潜艇加肋锥-环-柱结合壳的二三事
1引言潜艇耐压艇体的柱壳与锥壳结合部,由于柱壳和锥壳母线之间存在折角,耐压艇体结构在结合部出现突然变化,产生应力集中,锥、柱结合部成为整个耐压艇体应力状态最恶劣的部位,成为耐压结构承载能力最薄弱的环节,是限制潜艇下潜深度...
吴梵黄加强白雪飞吕岩松
关键词:耐压艇体
文献传递
超长舱段加筋圆柱壳结构优化设计被引量:5
2016年
针对超长舱段加筋圆柱壳结构,分别基于等刚度和变刚度的设计理念,采用遗传算法对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研究,探究了不同分段方案以及不同材料参数对其优化设计方案的影响,优化结果表明,当材料的屈服强度较低时,由于受到强度条件限制,分别采用变刚度和等刚度的设计理念优化得到结构方案差异较小;而当采用高强度材料时,稳定性为结构设计的积极约束条件,采用变刚度的设计理念可以得到重量更轻的设计方案;同时,不同的分段方案对优化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黄加强
关键词:圆柱壳遗传算法优化设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