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漫
- 作品数:39 被引量:411H指数:13
-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中医院校《预防医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效果调查研究
- 2024年
- 目的 评价中医院校《预防医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方法 采用“《预防医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问卷”对我校19级中医学(5+3)专业在2022年春季《预防医学》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总体上,《预防医学》课程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很满意:77.87%;满意:19.76%),92.62%学生认为整门课程在树立正确价值观方面的内容比较充分,90.16%学生认为教师通过师生交流引导他们积极投入思考。结论 通过《预防医学》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的改革实践,教师和学生可很好地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活动,不仅提供了优秀的教学资源,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为进一步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 王梅隋国媛陈峣于漫胡睿任航苏彤郝颖
- 关键词:教学改革
- 脾阳虚证模型大鼠回肠的比较蛋白质组学探析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与脾阳虚证相关的差异蛋白质,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脾阳虚证的本质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方法 SPF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6只)和脾阳虚证组(20只)。采用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及苦寒伤阳药联合应用的方法,塑造脾阳虚证模型大鼠。分离、提取脾阳虚证组与正常对照组大鼠回肠的总蛋白,行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技术,应用DelyderTM2D6.5图像分析软件识别差异蛋白点,应用MALDI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技术获得相应肽质量指纹图,Mascot搜库鉴定差异蛋白质。结果经过统计学和模糊数学判定,脾阳虚大鼠模型造模成功。蛋白质组学初步鉴定,得到涉及细胞骨架、能量代谢及信号传导等多方面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8个,其中4个表达上调的蛋白分别是:结蛋白(desmin)、角蛋白8(cytokeratin 8,CK8)、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埃兹蛋白(ezrin);4个表达下调的蛋白分别是:甘油醛三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角蛋白1(cytokeratin 1,CK1)、肌动蛋白(actin)。结论脾阳虚证状态下机体能量代谢速率减慢,能量生成减少,回肠绒毛蛋白结构变化,吸收消化功能减弱,这可能是脾阳虚证的病理机制。
- 于漫吕凌王彩霞贾连群
- 关键词:脾阳虚证比较蛋白质组学回肠
- 基于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对脾阴虚大鼠脾失健运机理的研究
- 目的:本研究在中医脏象理论基础指导下,基于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对前期蛋白质组学鉴定出的脾阴虚大鼠回肠差异表达蛋白进一步分析验证,试图通过寻找并探讨脾阴虚证差异蛋白谱来破解其物质基础及调控机制,梳理蛋...
- 于漫
- 关键词:脾阴虚证脾失健运RT-PCRBLOT
- 某高校护理学专业健康素养调查及健康教育课程优化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学生的健康素养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护理专业健康课程的评估与优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012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问卷》对辽宁中医药大学大二年级护理学专业的282名在校学生的健康素养现状进行现场调查。数据分析使用SPSS23.0软件。按数据类型,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计调查282人,平均年龄(22.00±2.56)岁。60人(21.28%)具备基本健康素养。3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34.04%)、基本知识理论和理念(23.76%)和健康技能(10.28%),且调查对象中护理学班级和护理学(专升本)班级的总体健康素养水平和3个方面的健康素养均有显著差异(P<0.05)。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科学健康观(81.56%)、安全与应急素养(62.41%)、慢性病防治素养(49.65%)、健康信息素养(39.72%)、传染病防治素养(30.14%)和基本医疗素养(17.02%)。除了传染病防治素养外,其他健康问题素养水平在所调查的2组班级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健康素养水平可以通过教育改善,教育机构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的总体健康素养水平,并针对性地提出健康教育课程的优化措施和策略。
- 王梅陈峣任航张艺馨隋国媛于漫刘映洁
- 关键词:护理在校学生健康教育
- “健脾治未病”思想运用文献分析及理论探讨被引量:6
- 2018年
- 该文从目前影响人类健康的危险因素切入,秉承中医千年"治未病"理念,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并以脾为气血之本、升降枢纽、五脏之本、后天之本为依据,探讨"健脾治未病"的核心价值、理论基础及可行策略,以期为发展创新脾脏象理论,从脾维护健康提供理论支撑。提出"健脾"思想运用于治未病比较合理,即使非"脾虚"病证也不容忽视,适当运用可能会收到更好防治各种病证的效用。
- 秦微于漫马天驰王彩霞
- 关键词:健脾脾(中医)治未病
- 论脾为五脏之本被引量:29
- 2016年
- 农耕文化孕育了崇尚土德的五行观。"土爰稼穑","吐生万物",为"万物之母",而脾主运化,其中"化物"和"灌四旁"的功能类比于土,故脾在五行属土。人体的两大基本物质是气和血,其来源于脾运化之水谷精微;生命的基本特征是升降出入,而脾升胃降为气机升降的枢纽;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脾具坤静之德、乾健之运,颐养形神,故为五脏之本。
- 王彩霞崔家鹏秦微于漫
- 关键词:脾主运化后天之本
- 论《景岳全书》调脾胃养生思想被引量:27
- 2016年
- 张介宾勤习《内经》,承其脾胃的生理功能及养生原则;十分推崇张仲景"脾旺不受邪"的学术思想、李杲"脾胃为滋养元气之源"的学术思想、薛己"人以脾胃为本"的学术思想,认为胃气即为元气,创"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的学术思想,提出"脾胃为养生之本"理论。张介宾根据"五脏互藏"的学术观点,深入挖掘脾胃在五脏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调脾胃以安五脏"的防病治病思路;根据脾胃虚弱乃病机关键、顾护脾胃能促运化行药力、病后据胃气强弱判断预后的观点,强调脾胃之气在养生治病中的重要意义,并以慎饮食、畅情志、适劳役的方法调护脾胃以养生防病,进而丰富了"脾胃为养生之本"的思想内涵。
- 马天驰王彩霞于漫
- 关键词:脾胃养生胃气
- 基于脾脑相关理论探讨从脾论治老年性痴呆理论基础被引量:12
- 2020年
- 中医学认为脾统四脏,百病由脾而生,脾与脑在生理病理上存在相关性。脾舍意主思,为五脏神之一,与其他四神共同参与调节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老年性痴呆的病因病机复杂,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本病以"脾"立论,以心脾、肝脾、肺脾、脾肾亏虚为基本病机,"痰""瘀""毒"内阻为其发病的关键,以健脾养心、温补脾肾、培土生金、疏肝健脾为基本治则,来探讨从脾论治老年性痴呆的可行性,期望对本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 武阳于漫张耀尹程越武爽王彩霞
-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从脾论治
- 浅谈“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被引量:15
- 2018年
-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全身营养物质的源泉,与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脾胃论·卷上·脾胃盛衰论》曰:"欲人之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人体疾病的发生都与脾胃衰弱有直接的联系,文章就脾与口唇的联系加以论述,为脾脏象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 于漫秦微王彩霞吕凌马天驰刘丽斯蒋世伟
- 关键词:脾(中医)
- 脾阳虚证大鼠回肠水通道蛋白4表达变化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通过对脾阳虚大鼠回肠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检测,探讨脾阳虚证状态下大鼠水液代谢的影响。方法:对正常组、脾阳虚模型组、中药反证组分别行免疫组织化学、RT-PCR及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AQP4在回肠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①脾阳虚状态下,大鼠回肠上皮细胞细胞膜的AQP4分布量显著减少,经温补脾阳中药治疗后,其分布量有所回升,但仍低于正常组。②脾阳虚模型组AQP4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中药反证组AQP4 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蛋白表达虽然有所提高,但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阳虚证状态下大鼠回肠AQP4表达下调,导致回肠对水分的吸收出现障碍,提示可能与脾阳虚证的病理机制有关。
- 于漫王彩霞马巍
-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4脾阳虚证WESTERNBL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