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莉华

作品数:30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5篇儿童
  • 14篇白血
  • 14篇白血病
  • 12篇细胞
  • 10篇急性
  • 7篇淋巴
  • 6篇综合征
  • 5篇儿童急性
  • 4篇血液
  • 4篇粒细胞
  • 4篇淋巴细胞
  • 4篇急性白血
  • 4篇急性白血病
  • 4篇急性淋巴细胞
  • 4篇RAJI细胞
  • 3篇凋亡
  • 3篇血液病
  • 3篇去甲
  • 3篇去甲斑蝥素
  • 3篇淋巴瘤

机构

  • 30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佛山市妇幼保...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粤北人民医院
  • 1篇珠海市人民医...

作者

  • 30篇余莉华
  • 22篇杨丽华
  • 20篇林丹娜
  • 11篇王小兰
  • 5篇郭坤元
  • 3篇宋朝阳
  • 3篇胡亮杉
  • 3篇王斌
  • 3篇曾雅丽
  • 2篇龙军
  • 2篇贺艳杰
  • 2篇程明
  • 2篇李玉华
  • 1篇刘宏涌
  • 1篇吴少杰
  • 1篇熊文艳
  • 1篇张超凤
  • 1篇邓兰
  • 1篇吴海燕
  • 1篇曾雅莉

传媒

  • 4篇中国小儿血液...
  • 4篇中华实用儿科...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发育医学电子...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9
  • 5篇2018
  • 8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7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血液病治疗期间并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9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血液病治疗期间并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情况,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近5年(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儿科血液组住院期间并发PRES的9例血...
温伟溪余莉华林丹娜王小兰巫一立杨丽华
关键词: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影像学特征
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缓症链球菌血症8例
目的:探讨儿童白血病合并缓症链球菌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抗生素选用方案.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儿童白血病合并菌血症病例78例,其中缓症链球菌血症8例(10.26%),总结...
林丹娜余莉华龙军王小兰巫一立杨丽华傅俊方
关键词:缓症链球菌白血病儿童
贝林妥欧单抗治疗40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短期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2024年
目的 分析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微小残留病(MRD)复发和初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的短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以2022年1月—2023年9月接受贝林妥欧单抗治疗的40例B-ALL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临床研究数据。结果 40例患儿中,11例为MRD复发患儿,29例为初治患儿。18例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前MRD阳性患儿中,88.89%获得了MRD应答(<0.01%)。MRD<0.1%患儿应答率高于MRD≥0.1%患儿(100.00%vs.84.62%);初治患儿应答率高于MRD复发患儿(100.00%vs.80.00%)。贝林妥欧单抗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50%(29/40)。治疗前MRD≥20%是CRS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且对治疗前MRD阳性/MRD阴性患儿来说,当IL-6/IL-10在治疗过程中升高3.65倍/1.75倍时对CRS的发生有最佳的预测效度(P<0.05,敏感性:88.2%/76.9%,特异性:71.1%/84.4%)。结论 贝林妥欧单抗对MRD复发和初治B-ALL患儿均有较好的疗效,且贝林妥欧单抗总体安全性良好。长期疗效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观察。
黄思颖张观梅余莉华林丹娜黄露露吴莉赖肖蓉张亚芥杨丽华
关键词:安全性短期疗效
培门冬酰胺酶引起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培门冬酰胺酶(PEG-Asp)引起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小儿血液科自2016年12月至2021年7月采用PEG-Asp化疗25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其中合并CVST 8例。回顾性分析PEG-Asp引起的CVST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1)4例CVST发生在诱导缓解阶段,3例发生在再诱导阶段,1例发生在巩固阶段。2例患儿接受PEG-Asp化疗1次后发生CVST,1例接受PEG-Asp化疗2次后发生CVST,5例接受PEG-Asp化疗2次以上后发生CVST。发生CVST的时间距末次使用PEG-Asp的中位时间为20.5 d。(2)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头痛(4例)、恶心或呕吐(3例)、抽搐(2例)、持续性视物模糊(1例)。(3)CVST的发生部位依次为乙状窦(6例)、横窦(4例)、上矢状窦(4例),其中1例合并左侧额顶叶及右侧顶叶皮层出血,1例合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8例患儿均未合并其他部位血栓。(4)部分患儿凝血功能异常,发生CVST时3例患儿纤维蛋白原下降,2例抗凝血酶Ⅲ下降,3例D-二聚体升高。(5)6例患儿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其中4例序贯使用利伐沙班,1例序贯使用华法林。抗凝总疗程为56 d。(6)6例患儿经治疗后症状均消失,4例复查磁共振静脉造影(MRV)显示血栓消失,2例血栓范围缩小。1例合并颅内出血的患儿未再使用PEG-Asp,7例在后续化疗期间再次使用PEG-Asp,其中1例再次合并CVST,经抗凝治疗后血栓范围缩小。结论ALL患儿在应用PEG-Asp化疗期间出现无法解释的神经系统症状时,需高度警惕CVST发生,应尽早行头颅增强MRI和MRV以早期诊断。部分患儿合并凝血功能异常,LMWH、华法林和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有效,预后良好,无后遗症。大部分患儿再次使用PEG-Asp不会再次发生CVST。
颜银燕刘宏涌余莉华林丹娜黄露露赖肖蓉张亚芥资娟吴莉廖旭杨丽华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儿童
姜黄素上调NF-κB诱导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观察姜黄素诱导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用台盼蓝计数观察姜黄素对HL-6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Annexin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姜黄素对HL-60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并诱导细胞凋亡。姜黄素作用前后HL-60细胞中抗凋亡基因Bcl-2和Bcl-xl表达无明显变化;促凋亡基因Bax和Bid表达增高;P53基因均不表达;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高,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姜黄素能诱导HL-60细胞凋亡和上调促凋亡基因Bax和Bid,这可能与NF-κB表达上调有关。
胡亮杉熊文艳余莉华李玉华郭坤元
关键词:姜黄素凋亡NF-ΚB
持续静脉滴注促皮质素(ACTH)治疗婴儿痉挛症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对策分析
林丹娜余莉华龙军王小兰巫一立杨丽华
克拉屈滨在复发难治儿童白血病的应用
林丹娜余莉华王小兰巫一立杨丽华
内质网应激在甲氨蝶呤相关神经毒性和认知障碍发生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甲氨蝶呤(MTX)与认知障碍的关系,并探讨其神经毒性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180~22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动物分成3组:对照组、60mg/kgMTX(MTX60)组和100mg/kgMTX(MTX100)组,每组10只。MTX60与MTX100组大鼠分别予60mg/kg、100mg/kgMTX;对照组大鼠予等体积的9g/L盐水处理。MTX预处理后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不同时间点3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3组实验大鼠分别于完成Morris水迷宫实验后取海马组织,应用Westernblot检测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2和活化caspase-3(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水平,分别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TUNEL)和HE染色检测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水平和病理改变。结果MTX处理后,大鼠在Morris水迷宫probe空间探索试验阶段,MTX60组和MTX100组大鼠平台象限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30±3.98)S和(21.63±4.22)s比(33。30±6.31)s,F=13.94,P〈0.05];且MTX100组平台象限时间短于MTX6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MTX6。组和MTX100组大鼠海马CA1区域的神经细胞出现变性;MTX60和MTX100组大鼠海马CAl区域TUNEL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2±0.12)%和(9.124±0.12)%比(1.11±0.49)%,F=95.272,P〈0.05];且MTX,00组阳性细胞数多于MTX6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X。和MTX100组海马组织CHOP、caspase-12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HOP:2.98±0.31和4.15±0.61比0.38±0.12,F=232.74,P〈0.05;caspase-12:0.33±0.04和0.45±0.06比0.14±0.02,F=120.70,P〈0.05;cleavedcaspase-5:0.354-0.04和0.44±0.06比0
吴利利林丹娜余莉华杨丽华
关键词:甲氨蝶呤内质网应激凋亡
去甲斑蝥素对Burkitt淋巴瘤Raji细胞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对Raji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周期阻滞作用。方法:通过台盼蓝拒染法观察NCTD对Raji细胞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 heral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的增殖抑制情况;甲基纤维素集落形成法观察NCTD对Raji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Raji细胞周期变化。结果:NCTD抑制Raji细胞增殖,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性(P<0.05),但是对单个核细胞增殖无影响(P>0.05);NCTD显著抑制Raji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P<0.05),NCTD使Raji细胞G2/M期细胞增多,G0/G1期细胞和S期细胞减少。结论:去甲斑蝥素能抑制Raji细胞增殖并产生G2/M期阻滞,且对Raji原始干祖细胞有抑制作用,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抗瘤制剂作用于人Burkitt淋巴瘤。
余莉华曾雅莉贺艳杰胡亮杉宋朝阳郭坤元
关键词:去甲斑蝥素RAJI细胞细胞集落细胞周期
Wiskott-Aldrich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基因诊断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2例Wiskott-Aldrich综合征(Wiskott-Aldrich syndrome,WAS)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测序结果,探讨其诊治方法,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收治的2例WAS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Sanger测序方法检测患儿及其部分家庭成员的WAS基因,分析其家系特征。结果 2例患儿分别于2月龄和1月龄起病,以皮肤瘀点瘀斑、血便及湿疹起病,多次发生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血常规提示血小板减少、血小板体积小;免疫功能检测提示IgG、IgM及IgA水平正常或减低、CD4+/CD8+T细胞比值升高;骨髓形态学提示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其中1例淋巴细胞扫描电镜示细胞表面绒毛消失、呈皱折状。WAS基因测序分析:病例1患儿为c.IVS3-7T>G,其母亲和姐姐为携带者;病例2患儿为c.1057_1058del AC(p.P341fs X493),其母亲及二姐为携带者,其大姐及表姐基因检测结果正常。两例患儿在确诊WAS前均误诊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并反复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确诊WAS后给予定期输注人免疫球蛋白支持治疗,其中病例2患儿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分别随访至患儿9岁7个月、7岁10个月,两例患儿均存活,病例1患儿随访期间发生EB病毒感染及多次溶血性贫血,病例2患儿无病生存。结论对于出生后早期罹患血小板减少伴湿疹和感染,且激素和IVIG治疗效果不佳的男性患儿,需要警惕患WAS的可能。基因检测是确诊WAS的金标准。定期免疫球蛋白输注是重要的支持治疗手段。HSCT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
林丹娜余莉华王小兰巫一立吴莉胡秋磊王斌杨丽华
关键词:WISKOTT-ALDRICH综合征血小板减少免疫缺陷湿疹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