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达

作品数:58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北警官学院法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政治法律
  • 14篇哲学宗教
  • 9篇文化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4篇历史地理
  • 3篇社会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6篇文化
  • 6篇法律
  • 6篇法治
  • 4篇沈家本
  • 4篇礼法
  • 4篇礼法之争
  • 4篇伦理
  • 4篇黄帝
  • 4篇《黄帝四经》
  • 3篇道家
  • 3篇行政
  • 3篇修律
  • 3篇哲学
  • 3篇社会
  • 3篇生态
  • 3篇清末修律
  • 3篇教育
  • 2篇道法
  • 2篇道教
  • 2篇道教文化

机构

  • 37篇陕西理工大学
  • 9篇北京航空航天...
  • 6篇湖北警官学院
  • 3篇中南民族大学
  • 2篇湘潭大学
  • 2篇南通职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52篇向达
  • 2篇施佳
  • 1篇杨辉
  • 1篇赵明
  • 1篇王伟克
  • 1篇韩蓉
  • 1篇侯乐
  • 1篇王小敏
  • 1篇蓝贤林
  • 1篇许耀东
  • 1篇高军
  • 1篇江溶
  • 1篇李招娣
  • 1篇王俊
  • 1篇张烦烦
  • 1篇田聪颖
  • 1篇李娟
  • 1篇王雅洁
  • 1篇霍佩
  • 1篇罗涛

传媒

  • 3篇中共济南市委...
  • 2篇南华大学学报...
  • 2篇武警学院学报
  • 2篇四川行政学院...
  • 2篇湖北警官学院...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重庆科技学院...
  • 2篇四川警察学院...
  • 1篇行政与法
  • 1篇理论导刊
  • 1篇大学英语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决策探索
  • 1篇农村农业农民
  • 1篇求实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甘肃理论学刊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社科纵横
  • 1篇成都行政学院...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9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5
  • 4篇2004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被引量:2
2008年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它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整体观念之上,通过"道"的范畴体现出来的。中国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由核心思想——"物无贵贱"的万物平等自然观,以及由此自然观出发的"自然无为"的原则和"知止"、"知足"的具体要求组成基本框架。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遵循天地循环所造成的自然界的和谐秩序,平等地对待生物,以此实现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些思想都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它作为人类今日克服生态环境危机的思想资源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向达
关键词:道家生态伦理道法自然知止自然无为
农村土地流转:特征、问题与对策——以陕西“高陵模式”为例被引量:4
2010年
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呈加速发展趋势,但还存在不少问题。陕西省高陵县从本地实际出发,通过探索土地流转的多种有效途径,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高陵模式"。当前,应借鉴"高陵模式",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政府要注重政策创新,规范管理土地流转活动;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模式;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
向达霍佩
关键词:农村
先秦及西汉的礼法之争被引量:1
2005年
作为一种统治原则的论争,晚清的礼法之争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中国历史的,早在先秦及西汉时期就存在着类似的争论。一是封建制度酝酿与确立时期———春秋战国的儒法之争,一是封建制度调整与修正时期的西汉的盐铁会议。这两次礼法之争与清末的礼法之争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并同时构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礼与法矛盾演译逻辑线索上的重要环节。
向达
关键词:先秦西汉礼法之争
中国行政监督体制改革新探被引量:6
2008年
分析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认为坚持依法办事、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依自己权力运行方式运行的"民众监督制"的构想,为促进行政监督体制改革提供了一种参考样本。
高军向达
关键词:行政监督民众监督
清末礼法之争述评被引量:6
2012年
清末礼法之争是清末修律中法理派与礼教派之间的一些争论,这次争论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围绕"存留养亲"、"亲亲相隐"、"无夫奸"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以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主张去除以三纲五常为最高指导原则的传统法律体系及理念,大力吸收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法律思想和体系,为中国法律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向达
关键词:清末礼法之争沈家本张之洞法律现代化
地方高校团学组织志愿者工作与大学生维权工作有机结合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在当前地方高校团学组织志愿者工作部门与维权部门统一组织、合并的背景之下,以部门合作为契机将志愿者工作与维权工作相结合,利用志愿者工作的有利资源来开展大学生维权工作以及利用维权工作的开展提高志愿者工作的质量以实现团学工作成本的减少、工作质量的提高,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研究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也将进一步提升志愿者工作、大学生维权工作的实际影响力,间接地提高团学组织的实际影响力。
罗涛向达白晨昭
关键词:团学组织地方高校
外部视角下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问题思考被引量:8
2018年
在全面回顾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十年成就基础上,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心应当从早期的公安机关的内部视角转移,从而将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置于外部视角的规范化考量之下。从外部视角出发,执法规范化的内涵可以被界定为执法程序的规范化和民警自由裁量权的规范化。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强化公安机关的基础硬件设施建设,通过大力推进信息化应用水平,推进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公开化。同时,要注意调整思路,不能过于强调对民警执法时的强行性约束,而要建立起指引性规范,在控制自由裁量权的同时尊重执法民警的自由裁量权。
向达
关键词:执法自由裁量权
《黄帝四经》“隆礼重法”的治道意义探析被引量:8
2017年
《黄帝四经》是黄老之学的奠基之作。其以道为基础,"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摄名、法之要",对其前的中国文化进行了整合凝炼,形成"道—阴阳—文武—刑德"的治道。《黄帝四经》"隆礼重法"的治道精神彰显了理性的精神和制衡的气度,为黄老之学"隆礼重法"的治道模式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对周齐、汉齐、汉初、唐初、明初等时代之治产生了重大影响,于当下中国科学发展和依法治国之治道实践也有重要借鉴意义。
赵明向达
关键词:《黄帝四经》无为而治
权利能力论:一种主体的视角
2014年
权利及其能力是与主体紧密相关的,主体是权利的载体,因此,主体的内涵与外延对权利及权利能力的内涵及外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的权利能力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从狭隘到宽广、从习惯到法定的漫长过程,这个过程也影响了权利的发展演变过程。
向达
关键词:权利能力法治法制
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婚姻制度模式
2008年
婚姻是家庭的法制保障,人类繁衍的基础。中国传统的婚姻具有他主性、压女性、传嗣性等特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的婚姻观念和婚姻模式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在这一冲击中我国现代的婚姻制度呈现了良好的局面,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效应。因此,我们要在发挥其积极性的同时,也必须将其消极影响降到最低点。使现代的婚姻更加注重平等、自由、忠诚与和谐。
向达王俊
关键词:传统婚姻现代婚姻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