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起鹏
- 作品数:27 被引量:148H指数:8
- 供职机构: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分形理论在遥感图像分类处理中的应用综述被引量:1
- 2008年
- 针对遥感图像的特点,将分形理论应用于遥感图像分类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型引入不同的分维数,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地物实际分布的特征,从而可以应用到遥感图像分类中。
- 王倩张起鹏
- 关键词:分形遥感图像
- 高寒干旱草原披针叶黄华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被引量:12
- 2017年
- 以祁连山高寒干旱退化草地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e)群落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群落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上植被物种共调查出15种,土壤种子库检测出植物18种,地上植被阿尔泰针茅(S.krylovii)、赖草(A.dasystachys)和扁穗冰草等可食草以及不食草披针叶黄华和阿尔泰狗哇花(H.altaicus)优势度明显,其它物种不明显;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物种组成的相似性程度较低;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中可食草的物种数多于不食草,土壤种子库的物种数均不小于地上植被中的物种数,地上植被中存在而未在土壤种子库中检测到的可食草物种有阿尔泰针茅和赖草,土壤种子库中存在而地上植被中未被发现的物种有早熟禾(P.annua)、灰绿藜(C.glaucum)、碱韭(A.polyrhizum)、酸模(R.patientia)、独行菜(L.apetalum)和秦艽(G.macrophylla);原生禾草物种在可食草功能群中生物量所占比例较低,毒杂草物种生物量所占比例增加显著,而土壤种子库的数量百分含量较低;可食草与不食草的生物量在植被梯度下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r=-0.940,P=0.018),而土壤种子库密度变化无相关性;可食草生物量变化与其土壤种子库密度变化不相关,不食草生物量变化与其土壤种子库密度的增加呈显著正相关(r=0.902,P=0.036)。
- 张起鹏王建赵成章张志刚冯婉婉王珂
- 关键词:干旱草原地上植被群落相似性
- 合作市高寒草甸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 2021年
- 通过3S技术将合作市(甘肃省甘南州)不同类型高寒草甸的遥感影像与地形因子相叠加,分析高寒草甸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海拔主要分布在3057.25~3704.13m范围内,地势陡峭,各坡向面积分布均匀。随海拔增加,高寒灌丛草甸与非高寒灌丛草甸面积所占比例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少。随坡度增加,高寒灌丛草甸面积所占比例呈先增大后减少趋势,而非高寒灌丛草甸面积所占比例呈递减趋势。高寒草甸的坡向分布规律性明显,高寒灌丛草甸和非高寒灌丛草甸面积所占比例均以西北-东南轴对称。高寒灌丛草甸以海拔3704.13~3919.75m、坡度25°~35°、西北坡向为最优生境;非高寒灌丛草甸以海拔3488.50~3704.13m、坡度0°~2°、东南坡坡向为最优生境。地形因子是影响研究区高寒草甸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这对未来科学合理地利用高寒草甸,及最大程度地开发草甸生产潜力,具有指导价值。
- 张起鹏张起鹏王建
- 关键词:地形因子高寒草甸
- 祁连山东段退耕地植被恢复的生态水文效益
- 对退耕后建植的人工草地和自然恢复的撂荒地生态水文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草地在短期内形成了不同于撂荒地的植被格局,草地的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特性明显优于撂荒地和天然草地,部分人工草地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撂荒地,功...
- 董小刚赵成章姚强张起鹏
- 关键词:退耕地人工草地植被恢复祁连山东段
- 文献传递
- 基于矢量数据的土地利用类型分维数计算程序设计及其应用被引量:3
- 2010年
- 当前用来计算分形维数的原始数据通常是栅格图像,但是现有的土地利用数据大多以矢量形式存放,若将其转为栅格形式后计算分维数,则将面临基于栅格图像所得到的分形维数的计算精度与像元尺寸以及图像自身大小有较大关系,并且在对栅格图像进行不规则形状提取时容易造成数据丢失等问题。鉴于此,本文利用Visual C#完成了基于Windows平台的矢量数据分形维数计算程序设计,并利用该程序对20世纪90年代三个时期的秦岭中段和鄂东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维数进行了求算。结果表明该程序是一种方便、实用而且精确的分维数计算方法。此外,从三期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稳定性指数来看,在秦岭中段地区表现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未利用土地>水田>旱地>草地>林地>水域,而鄂东南地区则表现为:水田>未利用土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旱地>林地>草地>水域,这说明在上述两个地区,林地、水域、草地的稳定性都相对较差,它们的潜在变化趋势也较大。
- 汪权方王倩张起鹏梅新
- 关键词:矢量数据土地利用类型分形维数
- 2004年以来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发展态势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利用2004—2011年的统计数据对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因受自然条件制约,粮食、经济作物及青稞饲料是甘南州的主要种植作物,它们的产量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且通过农作物内部结构调整,农作物结构由2004年的65.11∶26.10∶8.79调整到2011年的52.2∶30.8∶17.0。
- 王倩张起鹏卓玛兰草赵雪珍
- 关键词:农业
- 祁连山退化草地狼毒群落土壤种子库的空间格局被引量:20
- 2010年
-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祁连山退化草地狼毒群落土壤种子库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狼毒群落土壤种子库毒杂草物种的数量和密度占优势;(2)禾草的种子库密度随退化梯度的增加而减少直至消失,多年生杂草存在于各个植被梯度且密度较大;(3)群落物种数量及其密度呈现05cm〉1015cm〉510cm的分布规律,各土层内密度差异明显;(4)不同梯度下种子库(015cm)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波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优势度指数与之变化趋势相反,土壤种子库05cm与种子库(015cm)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具有较大的相似性;(5)随着退化梯度的增加,种子库和植被的相似系数减小,狼毒等毒杂草的大量繁衍显著的改变了草地群落的功能群结构,自然状态下种子库对原生地带性植被建群种更新的贡献率降低,植被恢复问题严峻。
- 赵成章张起鹏
- 关键词:种子库物种多样性地上植被
- 马尾松树轮早材、晚材年表对气候因子响应的敏感性分析被引量:10
- 2020年
- 为探究亚热带地区树木年轮早材、晚材宽度指标用于气候变化分析的敏感性差异,及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亚热带不同地区马尾松径向生长可能受到的影响。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主要分布区的大致西缘、南缘、中心区、北缘和东缘5个典型的亚热带地区建立起马尾松早材、晚材宽度指标的树轮年表,与各地记录的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降水、月均温、月最高温、月最低温5个气候因子多年的单月值及多月值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1)所有地点的马尾松早材年表和晚材年表的平均敏感度均较高(0.185~0.273),可用于气候重建工作。(2)同一样区早材和晚材年表的相关性较高,但早材对气候的敏感性高于晚材年表。(3)马尾松树轮宽度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在不同的地域存在一定的差异与联系。生长季早期的气温升高会对西缘、南缘、中心区和东缘样区马尾松的径向生长产生有利影响,但在较为干旱的北样区,马尾松径向生长则易受到升温造成的水分抑制作用。(4)在不区分上一年或当年条件下,夏季的降水对5个样区马尾松径向生长具有高湿制约作用,秋冬季降水对马尾松径向生长具有有利作用。
- 顾洪亮王建商志远马丽娟张起鹏
- 关键词:马尾松
- 兰州城市湿地植物多样性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讨典型湿地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方法]以兰州城市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带和典型样方相结合的方法对3种生境系统进行实地调查。[结果]不同生境系统湿地植物群落以草本为主,部分地段乔木和灌木生长状况良好。研究区从整个湿地群落结构来看,为乔-灌-草结构,草本植物盖度大,优势种主要有赖草、芦苇、虎尾草、短芒大麦草、鹅观草、冷蒿、菵草等。3种生境湿地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大小依次为过渡带>近裸露湿地>近自然湿地,均匀度指数与之变化趋势不一致。[结论]该研究可为更好地保护兰州城市湿地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
- 张起鹏张丽张旭张松林
- 关键词:城市湿地生境植物多样性
- 甘南黄河上游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 2025年
- 甘南黄河上游植被覆盖度在维持高寒生态系统结构稳定和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探究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揭示其植被的时空分布规律,可以更好地理解高寒植被生态系统的动态和功能,为维护生态平衡及植被恢复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基于甘南黄河上游1990—2020年4期Landsat影像及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叠加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研究区域的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地形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20年甘南黄河上游地区的植被覆盖度经历了从退化到恢复,再到显著提升的过程;研究区中高植被覆盖度(0.6~0.8)所占的比例最多,占总面积的77.68%。(2)1990—2020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呈现出显著的改善趋势,其中,植被覆盖度改善的区域(Slope>0)约占总面积的91.26%,远大于退化区域(Slope<0)的面积。(3)地形因子对植被覆盖度的解释力存在显著差异,海拔是植被覆盖度的主要驱动因子,坡度、坡向和海拔等地形因子交互作用的解释力高于单因子。(4)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随海拔和坡度的增加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模式;南坡植被覆盖度最高,东北坡相对较低,在时间序列上北到西南方向植被覆盖度面积呈现萎缩状态,而西南、西及西北方向的面积在增大。研究结果可为甘南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 张起鹏路红娥赵頔琛卓玛兰草
-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地形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