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兴连
- 作品数:22 被引量:141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江苏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苏香粳1号的特征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3
- 2001年
- 苏香粳 1号属中熟晚粳 ,适口性优良 ,试验结果表明 ,其高产栽培应围绕增粒为中心 ,稳定穗数 ,进而增加总颖花量。在适宜播种期基础上 ,适宜栽插基本苗为 75万 /hm2 ,密度 30万穴 /hm2 ,施纯氮量为 2 70kg/hm2 ,穗肥运筹以促花为主 。
- 周新伟王建平朱兴连谢裕林乔中英朱勇良
- 关键词:播种期高产栽培施肥量
- 塑盘抛秧稻根系生长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1998年
- 水稻常规手栽秧移栽劳动强度大,季节集中。农技工作者经过一系列的深入研究,先后提出了水稻小苗机插、水稻直播和塑盘育水稻抛秧技术,相比较而言,水稻抛秧,由于一次性投资较少,又避免了水稻直播成苗和杂草为害的两大弊端,故在生产实践中,其应用面积越来越大。从栽培生态学而论,塑盘育抛秧水稻,秧苗苗体与机插小苗相仿,由于育秧方式以及移栽方式的差异,其根系生长以及地上部的发育有所不同,直接影响到经济产量的形成。为此,我们从1990年起。
- 朱勇良周家麟朱兴连周秋萍姚月明
- 关键词:水稻塑盘育秧抛栽根系生长
- 早熟晚粳“苏香粳1号”适宜播栽期研究被引量:4
- 2002年
- 乔中英谢裕林朱兴连王建平周新伟朱勇良
- 关键词:早熟品种晚粳
- 有机-无机肥不同配施比例对稻季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6
- 2016年
- 2015年通过大田小区试验,以粳稻品种武运粳29号为供试材料,在等氮量有机肥替代化肥条件下,设置5个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处理,采用静态箱暗箱-气相色谱法,对水稻生长季稻田CH_4和N_2O排放通量进行观测,并运用全球增温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s,GWP)对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温室效应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稻季CH_4排放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排放量大小差异显著,单施化肥(M1)、25%有机肥(M2)、50%有机肥(M3)、75%有机肥(M4)、100%有机肥(M5)替代化肥处理稻季CH_4累积排放量分别为203.37、242.06、255.04、288.06、334.46 kg·hm-2;不同处理稻季N_2O排放的季节性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但排放量大小差异显著,M1、M2、M3、M4、M5处理稻季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3.96、3.43、3.27、2.97、2.60 kg·hm-2;(2)不同处理稻季排放CH_4和N_2O产生的增温潜势高低顺序为:M5>M4>M3>M2>M1,M5处理的增温潜势为9 136.8 kg·hm-2;(3)有机肥替代化肥与单施化肥比较,增加了太湖地区的稻田温室效应,但是,50%有机肥替代化肥的M3处理在获得较高水稻产量的同时,其单位产量的全球增温潜势在配施有机肥的各处理中表现为最低,是相对适宜的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替代比例。
- 刘红江郭智张丽萍朱兴连孙国峰陈留根郑建初
- 关键词: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稻田CH4CH4
- 组辐粳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 1997年
- “组辐粳”是采用复式杂交、辐射诱变、病毒素胁迫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晚粳新品系。该品系田间通透性好、群体自调能力强、中抗稻瘟病、耐肥抗倒性好、灌浆速度快。每穗实粒数110粒左右,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8.5g,出糙率85%,具有“源足、库大、流畅”的特点。从而形成了良好的高产稳产性和广泛的适用性,不论是移栽、抛栽或直播等栽培方式,均具有亩产稻谷700kg以上的高产潜力与600kg的稳产水平,尤其适合于水稻轻型栽培农艺的应用。该品系光补偿点高低的自调能力强,孕穗中期前叶色浓绿,明显深于一般品种,尔后转淡与一般品种近似。栽培上应适度掌握“促早发、争大蘖、攻大穗、保稳健”
- 董坤铭朱兴连周秋萍虞秋成
- 关键词:栽培高产粳稻
- 抛秧水稻田间空档对产量效应的探讨被引量:2
- 1995年
- 水稻抛秧栽培是继水稻机插、水稻直播之后的又一种水稻轻型栽培技术。由于它具有省工、高产、高效等优点,被农民誉为一种愉快的劳动正日益推广使用。与常规移栽水稻相比抛秧水稻因空中飞栽作业,秧苗在田间的分布格局缺乏规律性,株行距配制混乱,难免会形成大小不等的空白无苗区(即空档)。空档过多过大将直接影响产量的提高,同时,会导致农民有匀苗补缺花工多的顾虑。为此,我们连续两年针对抛秧稻田间空档对生育和产量的效应作了较为深入的试验研究,旨在探讨明确适宜的空档大小和配置。
- 周家麟朱勇良姚月明朱兴连王建平周秋萍
- 关键词:水稻抛秧栽培栽培
- 水稻施用核酸光合细菌肥的增产效果被引量:3
- 1992年
- 据报道,核酸类物质能提高和稳定叶绿素含量,增强作物的光合机能和提高逆境下的光合效率,增加物质积累,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质量。为此,进行了核酸类光合细菌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试验,以便为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 周家麟朱兴连朱勇良周秋萍高建峰张桂馥
- 关键词:水稻施肥增产
- 机插水稻根系生长特点的初步研究
- 1992年
- 本试验对机插水稻根系的生长特点作了初步研究与分析。机插水稻的发根量前期一般较少,随生育的渐进而增强,穗分化之后可接近对照的发根水平,根干重至后期平均较对照高20.3%。根系分布较浅,占根重80%的根系集中于0~5厘米的表层土中,6~20厘米下层土内的根重量仅为对照的二分之一左右。根密度与对照相比,表现为前期低,中后期较高。根冠比值在整个生育过程中以穗分化期最高,但各个时期均高于对照。后期根系生理活性较强,伤流量、根活性、氧化力、氧化量均高于对照,成熟期分别提高9.4%、5%、4.4%和9.4%。
- 姚月明王建平周家麟朱兴连朱勇良
- 关键词:水稻根系机插
- 苏香粳1号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
- 2005年
- 江炳坤陆增根朱兴连王建平朱永良
- 关键词:苏香粳1号无公害栽培技术品种审定农科所香糯
- 茶多酚与尿素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及土壤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研究了脲酶抑制剂茶多酚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以水稻为供试作物,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茶多酚与尿素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及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茶多酚加入含尿素的土壤后可抑制尿素迅速水解的速度。相同茶多酚3 750 g/hm2与不同量尿素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不同,与不施茶多酚、施氮量300.0 kg/hm2的常规处理相比,施用茶多酚3 750 g/hm2后减施尿素氮37.5%、25%仍可提高水稻产量7.46%、7.73%,茶多酚施用3 750 g/hm2配合施氮225 kg/hm2产量最高。茶多酚不同施用量与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不大,但茶多酚延迟于尿素2 d施用能促进穗数、千粒重、成穗率的提高。脲酶抑制剂茶多酚具有提高水稻氮肥农学利用率、节省化肥的作用,并与尿素施用量有关,低施氮量的效果优于高施氮量。
- 周新伟邱业先沈明星朱兴连陆长婴王海候施林林陈凤生
- 关键词:茶多酚脲酶抑制剂水稻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