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宇
-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对比造影诊断上胃肠道肿瘤的价值再认识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双对比造影在当前医疗过程中是否对上胃肠道肿瘤仍为基本的诊断手段。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1~ 1997年来我院临床初诊为上消化道疾病并作双对比造影检查的 1184 0病例 ,其中胃镜及活检阴性的肿瘤 5 9例 ,评价双对比造影对上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检出肿瘤总数为 344 3人次 ,检出率 2 9 1% ,其中恶性肿瘤 3435例 ,占肿瘤的 99 7% ,包括食管癌 2 70 8例 (78 9% ) ,胃癌 70 1例 (2 0 % ) ,十二指肠空肠近段肿瘤 34例 (1% )。早癌 5 5例 ,检出率 1 6 % ,多重癌 17例 ,为 0 5 %。临床内镜及活检阴性的 5 9例肿瘤中 ,食管癌 17例 ,贲门癌 2 0例 ,浸润型胃癌 11例 ,溃疡性胃癌 5例 ,空肠癌 6例 ,其中被钡剂双对比检查诊断 5 7例 ,准确率 97 8%。结论 :双对比造影仍然是上胃肠道肿瘤敏感的诊断技术 ,尤其对粘膜下浸润、以管腔狭窄为主的病变以及胃贲门。
- 余建群廖方义卢武胜杨开宇
- 关键词:双对比造影内镜
- 胃癌双对比造影表现与血5′-核苷酸酶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初步探讨胃癌影像学表现与 5′-核苷酸酶 (5′- NT)活性的变化关系。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 4 1例胃癌 ,均行 X线双对比造影摄片 ,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其治疗前血清 5′- NT活性。以 4 0例健康人作对照组。结果 胃癌组 5′- NT活性 (1.14± 0 .16 u/ ml)较正常健康人明显减低 (2 .6 0± 0 .10 u/ m l) (P<0 .0 5 )。解剖部位上 ,从贲门、胃体到胃窦部胃癌 ,其 5′- NT活性分别为 0 .98、1.2 0、1.2 8u/ m l,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溃疡型胃癌 5′- NT活性(0 .96 u/ ml)低于肿块型 (1.12 u/ m l)和浸润型 (1.4 0 u/ ml)。 期胃癌 5′- NT(1.5 3u/ ml)高于 期 (0 .83u/ m l)、 期 (0 .98u/ ml)和 期 (1.0 3u/ m l) (P<0 .0 5 )。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 5′- NT活性明显较正常人降低 ,其酶活性的变化与胃癌的形态。
- 余建群廖方义陈曼玲杨开宇
- 关键词:胃癌双对比造影
- 消化管憩室肿瘤:附4例报告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消化管憩室伴发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材料和方法 :食管憩室伴发鳞癌 2例、胃和小肠憩室伴发平滑肌肉瘤各 1例。采用气 -钡双对比造影 4例及CT双期扫描 1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 :消化管憩室肿瘤中 :4例病灶均位于憩室壁 ;壁部分受累 2例 ,全部受累 2例。 4例均显示粘膜紊乱、中断 ,壁僵硬、充盈缺损。结论 :消化管憩室区出现粘膜紊乱、中断、充盈缺损及邻近管腔僵硬是伴发肿瘤的影像学特征。
- 余建群廖方义杨开宇
- 关键词:病理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