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玲
- 作品数:114 被引量:600H指数:12
-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优质青贮玉米新青1号及其栽培技术被引量:1
- 2003年
- <正> 新青1号是新疆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出的优质分蘖多穗青贮玉米新品种,2002年12月通过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产量表现一般生物产量4 500~5 500千克/667米~2,水肥条件好的地块可达6000~7000,高产潜力8000~9 000。二、生育期春播生育期110天左右,复播生育期90~100天。三、营养品质全株粗蛋白含量10.07%,粗脂肪3.02%,总糖11.65%,粗纤维8.38%,无氮浸出物32.42%,干物质含量49.94%。籽粒粗蛋白13.19%,粗脂肪5.55%,总糖6.52%,粗纤维1.32%。
- 梁晓玲阿布来提冯国俊李铭东
- 关键词:青贮玉米栽培技术
- 新青1号、新玉10号等多类型玉米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
- 梁晓玲阿布来提冯国郡雷志刚李进李铭东黄永亮李维鼎胡洺王泽鹏马雪梅程箴华姜福桥艾合买提王玉川李建中李养民阿依姑丽吴小刚任臻平刘炀周晓晶赵群范江明叶凯艾比不拉杨恩慧雷俊杰佘亚辉
- 该项目通过10年的研究,建立了多类型玉米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为多类型玉米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开展玉米种质资源的创新研究,创建和培育多类型玉米育种新材料150份,育成优良高配合力自交系20多个,高代系...
- 关键词:
- 关键词:玉米选育
- 青贮玉米育种及其生产被引量:39
- 2003年
- 本文对青贮玉米的概念、营养价值、种质资源、育种研究进展和青贮玉米的生产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为配合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适应西部大开发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提出了加快发展优质青贮玉米的设想,为畜牧业发展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性建议。
- 梁晓玲雷志刚阿布来提冯国俊李进李铭东
- 关键词:青贮玉米育种营养价值种质资源生态环境
- 国内外骨干玉米自交系耐低温萌发能力综合评价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选用来自美国、德国、前南斯拉夫、加拿大和中国的玉米种质,研究耐低温萌发能力,筛选耐低温萌发能力强的种质,为耐低温种质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基础和技术支撑。【方法】以74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运用田间直接鉴定法和室内鉴定法,调查测定标准发芽率(SGR)、冷浸发芽率(CIGR)、田间常温出苗势(NFEP)、田间常温出苗率(NFER)、田间低温出苗势(LFEP)、田间低温出苗率(LFER)、田间常温发芽指数(NFGI)、田间常温活力指数(NFVI)、田间低温发芽指数(LFGI)和田间低温活力指数(LFVI)等10个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和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对玉米种子耐低温萌发能力,并综合评价。【结果】参试玉米自交系耐低温萌发能力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10个鉴定指标的遗传变异系数在10.10%~145.47%,累计贡献率为73.554%,回归建立了玉米自交系种子耐低温萌发能力综合评价数学模型Y_(耐低温)=0.162+0.250X_(NFGI)+0.246X_(LFGI),预测结果与隶属函数值(L)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最后基于耐低温萌发能力综合评价值,将74份自交系分为5个等级,筛选出耐低温萌发能力极强自交系1份,耐低温萌发能力较强的自交系12份,耐低温萌发能力中等的自交系45份,耐低温萌发能力较弱的自交系13份,耐低温萌发能力极弱的自交系3份。【结论】筛选出的耐低温萌发能力极弱自交系Shen137、D3M、JSH2402和耐低温萌发能力极强的自交系Xinzi3113,将应用于耐低温QTL定位,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研究中。常温田间发芽指数和低温田间发芽指数可作为评价自交系耐低温能力的主要指标。
- 韩登旭杨杰王业建郗浩江梁晓玲李铭东阿布来提·阿布拉
-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耐低温综合评价
- 回交导入后玉米农艺性状耐旱性改良效果的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为研究回交导入法对玉米自交系各性状耐旱性的改良效果,发掘具有优良耐旱性状的种质,采用α-lattice设计,在充分灌溉和干旱胁迫处理下,研究7个以昌7-2为遗传背景的高代回交导入系各性状耐旱性。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组合对各个性状的改良效果不同,回交导入系的综合耐旱性均好于昌7-2,其中改良较好的有515×昌7-2,双105×昌7-2和502×昌7-2等组合,其综合耐旱系数分别为0.833、0.818和0.804。这表明,回交导入法能很好地改良自交系的耐旱性,且其改良效果与特定组合密切相关。
- 李争光梁晓玲阿布来提.阿布拉曹连莆王仙邵红雨韩登旭李召锋
- 关键词:玉米耐旱性回交导入耐旱系数
- 玉米耐旱性的配合力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Griffing方法Ⅰ,分析不同耐旱性双亲组合类型对后代耐旱性的影响及其亲本间耐旱性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反交效应,同时对耐旱性主要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耐旱性的GCA效应存在显著差异,SCA效应存在极显著差异,反交(R)效应的差异不显著,6个亲本之间的耐旱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郑58耐旱性最强,PH4CV最差。用郑58、吉853、新自8717作耐旱亲本改良对后代耐旱性提高具有增益优势。基因的加性效应对后代耐旱性的提高因亲本和组合而异。因此,耐旱性遗传基因的表达仅取决于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而与反交效应关系较小,玉米耐旱性的选择宜在高代进行。
- 韩登旭杨杰邵红雨梁晓玲阿布来提.阿布拉李铭东
- 关键词:玉米耐旱性配合力
- 早熟高产玉米杂交种新玉13号及栽培要点
- 2003年
- <正> 新玉13号(原代号 CX431)是新疆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早熟玉米杂交种。2003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一、产量表现新玉13号1998~2002年在新疆农科院综合试验场进行春播品种比较试验,经多年试验表现早熟、高产,667米~2产734.3千克,较对照品种京早8号增产22.6%,比新玉9号增产18.2%,比八农701增产20%。生育期比京早8号早熟4天,比新玉9号晚熟3天,与701相同。
- 阿不来提梁晓玲冯国俊李铭东
-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生育期栽培要点
- 青贮专用玉米品种新青1号产量稳定性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为了探讨青贮专用玉米品种新青1号的产量潜力和适应范围,采用DPS系统,按S.A.Ebechart和W.A.Russel提出的品种稳定性参数法,评估新青1号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为品种推广及合理布局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新青1号全株生物产量5 254.57 kg/666.7 m^2,比对照新多2号增产21.6%,6个试验点全部增产,位于参试品种首位。变异系数3.042579,回归系数1.2397。说明新青1号在参试品种中丰产性最好,增产潜力最大,稳定性最强,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 雷志刚王业建梁晓玲阿布来提韩登旭杨杰李铭东郗浩江闫秀香赵海菊
- 关键词:青贮玉米稳定性分析
- 玉米自交系单株产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被引量:11
- 2009年
-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过去40年国内选育的37个骨干玉米自交系的单株籽粒产量与其主要相关农艺性状,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单株籽粒产量与其主要相关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行粒数>穗粗>穗行数>穗长>出籽粒>株高>穗位高>千粒重>秃尖。指出在自交系选育过程中应注重对中大穗类型的选择,同时要求具有较高的出籽率和适当的株高和穗位高。为了进一步挖掘玉米自交系的产量潜力,应广泛采用高密度选系手段,通过创造适当的逆境以筛选无秃尖的自交系。
- 李召锋梁晓玲阿布来提李铭东韩登旭邵红雨曹连莆
-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单株产量农艺性状
- 我国不同年代主要玉米品种耐旱性鉴定与评价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鉴定评价我国不同年代大面积推广的35个主要玉米品种的耐旱性。【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不同水分管理为主处理,品种为副处理,重复3次。调查生育期、单株籽粒产量和相关农艺性状,计算耐旱系数和产量耐旱性指数,进行耐旱性分析评价。【结果】单株籽粒产量耐旱系数与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的耐旱系数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6、0.522、0.542和0.350,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程度为:穗长>行粒数>穗粗>百粒重>雄穗长>穗位高>株高;产量耐旱性指数表明,不同年代玉米品种耐旱性差异显著,随年代的变化,耐旱性呈逐渐增强趋势,2000年代玉米品种耐旱性显著优于其他年代品种。【结论】采用产量耐旱性指数结合主要农艺性状耐旱系数可有效评价玉米品种耐旱性。参试品种中耐旱性极强的品种为先玉335和沈单16号;耐旱性强的品种为黄417、沈单7号、掖单2号、吉单180、掖单13、农大108、登海9号、鲁单981等。
- 程慧金梁晓玲韩登旭李明顺阿布来提.阿布拉邵红雨杨杰
- 关键词:玉米耐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