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雪 作品数:30 被引量:69 H指数:4 供职机构: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更多>>
高剂量阿米卡星在PICU败血症患儿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初步探讨5 mg/kg阿米卡星在PICU患儿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血液动力学的关系。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30例革兰阴性败血症患儿进行阿米卡星药物治疗研究,通过非房室模型计算每例患儿的阿米卡星的药代动力学。结果阿米卡星在革兰阴性败血症患儿体内平均药物分布为(0.36±0.07)L/kg,平均血液清除率为(3.88±0.97)m L/(min·kg)。肌酐清除率(CCR)与血清肌酸酐(SCr)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PICU患儿应用高剂量阿米卡星(≥25 mg/kg)需要考虑败血症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要密切监测败血症患儿血药浓度变化。 翁志媛 张又祥 肖雪 罗梅娟关键词:阿米卡星 药代动力学 败血症 重症患儿 高剂量 胃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患儿疼痛的干预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胃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患儿疼痛的预防和处理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我科收治的行胃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的CHPS患儿60例的临床资料,术前30 min静脉注射苯巴比妥钠20 mg·kg-1,术前5 min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0.3)mg·kg-1,予鼻导管低流量吸氧,术后安置舒适的体位,非营养性吸吮,观察术前、术中、术后患儿面部表情、哭闹、呼吸方式、上肢动作、下肢动作、觉醒状态,以新生儿疼痛评分(CRIES)分级标准对患儿进行疼痛程度评级。结果:术前CRIES处于0分、1分、2分者分别为16例、31例、13例,给予苯巴比妥、咪达唑仑后疼痛减轻;术后予护理干预可减轻新生儿行胃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的疼痛。结论:胃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CHPS,术前联合应用苯巴比妥和咪达唑仑镇静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术后适宜个性化护理干预可减轻其疼痛。 黄笑群 肖雪 翁志媛关键词:疼痛 干预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磷酸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对哮喘小鼠呼吸道炎症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磷酸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对卵白蛋白(OVA)诱导哮喘小鼠呼吸道炎症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表达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LY294002处理组、OVA组和正常对照组。通过OVA多次腹腔注射致敏和反复雾化激发,建立哮喘小鼠模型。末次抗原激发后48 h收集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骨髓标本,计数其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EOS),并行肺组织学检查,计数细支气管上皮细胞过碘酸雪夫反应阳性和阴性细胞总数。于末次抗原激发24 h、48 h、72 h采集各组小鼠下腔静脉血3 mL,采用ELISA法测定静脉血清MIF水平。结果与OVA组比较,LY294002处理组小鼠BALF细胞总数及EOS数明显减少(Pa<0.05)。肺组织细支气管、血管周围EOS浸润得到控制,呼吸道黏液分泌减少;抗原诱导的呼吸道炎症完全得到抑制,和正常小鼠肺组织切片基本一致。OVA组末次抗原激发24 h、48 h、72 h血清MIF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t(24 h)=2.105,P=0.04;t(48 h)=2.205,P=0.04;t(72 h)=1.893,P=0.05],LY294002处理组末次抗原激发24 h、48 h、72 h血清MI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 h)=0.336,P=0.86;t(48 h)=0.291,P=0.90;t(72 h)=0.374,P=0.76],OVA组末次抗原激发24 h、48 h、72 h血清MIF水平较LY294002处理组明显升高[t(24 h)=2.387,P=0.04,t(48 h)=2.155,P=0.04;t(72 h)=2.424,P=0.03]。结论 PI3K抑制剂LY294002对OVA致敏的哮喘小鼠呼吸道炎症具有抑制作用,MIF可能在小鼠呼吸道炎症的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喻宁芬 喻宁芳 邓礼 于力 陈英 肖雪 张又祥 李书华关键词:呼吸道炎症 哮喘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小鼠 新生儿G-6PD缺陷合并高胆红素血症对光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G-6PD缺陷合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光疗效果的影响。方法184例患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顺产新生儿,除外早产、低体重儿;胎盘、脐带、羊水异常;窒息、肺炎、内脏出血、头颅血肿、败血症;ABO溶血症、红细胞增多症、婴儿肝炎综合征等疾病。根据G-6PD活性分为3组:G-6PD轻度缺陷组45例,重度缺陷组33例,感染组(G-6PD正常组)106例。入选患儿给予蓝光治疗,按常规保护好眼睛和会阴部后,置双面蓝光治疗箱,每天照射12小时,连续5天。光疗前3天,每次给予苯巴比妥片和维生素B2片各5 mg,每日3次,口服。在光疗前、光疗后3天和5天各取静脉血3 m l,测定血常规、红细胞G-6PD活性、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胆汁酸、转氨酶和γ-谷酰转肽酶。结果光疗前总胆红素水平在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光疗5天后G-6PD重度缺陷组总胆红素水平显著高于G-6PD轻度缺陷和感染组(P<0.05);G-6PD重度缺陷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G-6PD轻度缺陷组和感染组(P<0.05);γ-谷酰转肽酶的水平在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光疗可能会加重G-6PD缺陷患儿溶血的风险,应从严掌握光疗指征。 张又祥 肖雪 邓礼 于力关键词:G-6PD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光疗 内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目的:探讨内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可行性。对象:9例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结合 B 超、胃肠造影和胃镜确诊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息儿,男7例,女2例,年龄为26~70 天。伴热能营养不良7例,贫血6例... 张又祥 聂玉强 黎庆宁 肖雪 邓礼 于力关键词: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胃镜下幽门肌切开术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幽门部黏膜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了解CHPS患儿经胃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后幽门部黏膜近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2012年我院新生儿科确诊的34例CHPS患儿。以超细胃镜进入十二指肠乳头处,使用电切刀按上行性方向,沿幽门管纵轴切割肥厚狭窄的幽门管黏膜及环形肌以解除幽门部梗阻。术后第1、3、6月复查胃镜。结果 34例CHPS患儿共行胃镜下幽门肌切开术48次,均未发生胃及幽门穿孔、撕裂等严重并发症。24例患儿术后通过胃镜进行了复查,胃镜见幽门部及黏膜改变主要有黏膜充血肿胀、切口未完全愈合、切口疤痕形成、幽门部息肉形成等。结论经胃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治疗CHPS的新技术。术后黏膜充血肿胀、切口未完全愈合等幽门部黏膜改变的发生率随时间下降。切口疤痕形成并未影响幽门功能。 肖雪 张又祥 蔡本龙 翁志媛 欧巧群 罗梅娟关键词: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胃镜 粘膜 胃镜下幽门肌切开术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幽门部粘膜影响的研究 目的 了解CHPS患儿经胃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后幽门部粘膜近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对象2006~2012年我院新生儿科确诊的34例CHPS患儿。方法 以超细胃镜进入十二指肠乳头处,使用电切刀按上行性方向,... 肖雪 张又祥 蔡本龙 翁志媛 欧巧群 罗梅娟关键词: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胃镜 粘膜 我院新生儿科采用层流病房前后新生儿感染情况调查 2014年 目的研究我院新生儿科采用空气净化层流病房投入使用前后的新生儿感染情况。方法系统回顾本院新生儿科空气净化层流病房投入使用前后新生儿临床标本的细菌培养结果,分析新生儿感染部位和各细菌分布率的变化。结果新生儿层流病房使用前后的新生儿院内感染细菌分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呼吸道的感染率下降明显,检出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为主。结论层流病房能降低新生儿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但新生儿皮肤感染及其他浅表部位细菌感染发生率仍然较高,证明还应强调加强院内消毒及清洁管理,进一步降低医源性感染。 汪灏 帅春 张又祥 肖雪 黄笑群关键词:新生儿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儿童克罗恩病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儿童克罗恩病(CD)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3年5月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就诊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CD的3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男性患儿为12例,女性为20例,年龄为7-15岁。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超声检查,观察病变肠管位置及内部回声、测量病变肠管厚度,对增厚的肠管改用高频探头,仔细观察肠管壁内部回声以及内部血流分布的变化情况,详细记录其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对象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的32例CD患儿中,28例与经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结果一致,诊断一致率为87.5%。其中,13例(40.63%)患儿在空肠或回肠形成包块,7例(21.88%)患儿伴升结肠病变,6例(18.75%)患儿肠腔可见多处狭窄,5例(15.63%)患儿从空肠至回肠均有病变,1例(3.13%)患儿肠腔可见1处狭窄。儿童CD所致肠管狭窄较重,好发于肠系膜缘,其近端明显扩张,黏膜增粗形成均匀一致的小充盈缺损影,表现为典型的假息肉状或"鹅卵石"样。结论儿童CD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具有特殊性改变,能为临床CD的诊断提供较准确的诊断依据,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疗效观察具有重要价值。 翁志媛 肖雪 张又祥关键词:CROHN病 儿童 房间隔缺损在新生儿期的临床和超声结构特点 2005年 目的分析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新生儿心脏结构变化和早期临床特征,探讨其潜在危害性。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68例先天性单纯性房间隔缺损患儿与82例正常新生儿心脏各腔室的大小,分析其早期临床特征。结果进行心脏彩超检查的原因以心脏杂音、紫绀、宫内窘迫或分娩窒息、呼吸急促、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最常见。房间隔缺损有房间隔水平存在异常分流但探测不到回声失落的无缺损型34例;回声失落直径<0.5 cm的小缺损型21例;回声失落直径≥0.5 cm的大缺损型13例。三种类型对室间隔、左心室、主动脉、左室后壁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的影响程度与缺损直径有显著正相关。只有大型房间隔缺损型导致左心房扩张。结论新生儿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以轻型最多见,并导致新生儿心脏结构异常改变。 张又祥 杜薇云 汪灏 于力 肖雪关键词:新生儿 房间隔缺损 心脏结构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