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013年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因特定头位改变而诱发的阵发性短暂眩晕,是最常见的位置性眩晕,约占位置性眩晕患者的90%.BPPV可能涉及到各个半规管,但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最常见[1].耳石复位法是治疗PC-BPPV的主要方法.现将我科2012-04-2013-02耳石复位法治疗68例PC-BPPV患者资料报告如下. 许翔 刘庆杰 田彦英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后半规管 耳石复位法 34例低血糖昏迷临床诊疗分析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低血糖昏迷的病因,提高临床合理规范用药水平。方法对2010年10月-2013年8月收治的34例低血糖昏迷患者病史、基础疾病、病因及临床诊治过程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低血糖昏迷患者中28例有糖尿病史,与降糖药物使用和饮食不当有关,非糖尿病患者因肾功能障碍胰岛素瘤饮酒等有关。经治疗31例临床治愈,2例出现急性脑梗死,1例死亡。结论发生低血糖昏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使用降糖药物不当是低血糖昏迷常见原因,低血糖昏迷危害大,应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加强教育和用药指导。 许翔 吕军 朱曼关键词:低血糖症 低血糖昏迷 糖尿病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NIH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给予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45例给予奥拉西坦+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周后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全血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配合奥拉西坦可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其血液流变学状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许翔 韩笑 刘庆杰关键词:脑梗死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血液流变学 NIHSS评分 手法复位结合体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水平结合体位治疗方法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确诊为水平半规管BPPV(HC-BPPV)患者,采用Barbecue翻滚法和(或)健侧卧位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31例患者经首次Barbecue翻滚法手法治疗后,嘱患者向患侧卧位8 h,26例患者眩晕症状缓解,缓解率83.9%,5例患者经第二次重复治疗后3例症状缓解,2例效果不明显,总有效率93.5%;5例老年患者因合并多种慢性疾病不适合Barbecue法手法复位治疗而采用单纯体位治疗,两次体位治疗后缓解4例,1例仍反复发作视为无效,有效率80%。随访一月后有4例患者复发,经再次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 Barbecue翻滚法手法治疗结合体位治疗方法治疗HC-BPPV安全可靠,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许翔 王春燕 马红丹关键词:水平半规管 BARBECUE翻滚法 64排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病例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分析64排CT冠状动脉造影(SCT)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12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64排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无过敏与并发症。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共115段血管狭窄程度≥50%,而SCT冠状动脉检查结果显示共有127段血管狭窄程度≥50%,两种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SCT检查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SCT冠状动脉检查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7%、98.3%、89.8%、98.8%。结论 64排CT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安全性高、准确度高的检查方法,可在冠心病诊断中广泛推广。 于山 许翔关键词:冠心病 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加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脑心通);治疗时间为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治疗前后变化进行评分和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TC、TG、LDL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3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前有明显下降(P<0.05)。与治疗前比较,脑心通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水平以及NIHSS评分均较常规治疗组有进一步下降(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和神经功能状态。 许翔 于山 洪萍萍关键词:脑梗死 脑心通胶囊 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测定在肾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随机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测定在肾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该院住院的78例肾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另同期选择4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的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pro/Ucr)和24 h尿蛋白定量(24 h pro),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患者Upro/Ucr和24 h pro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Upro/Ucr和24 h pro的相关性均较好。结论随机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测定可以作为肾病筛查的指标之一。 吕军 许翔 吕梅关键词:肾病 尿蛋白 尿肌酐比值 吉兰-巴雷综合征32例临床诊疗分析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3年7月收治的32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一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有前驱感染比例较高,32例患者有24例有近期感染史,占75%,其中腹泻7例,上呼吸道感染14例,腹泻合并上呼吸道感染者3例,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患者疗效确切。结论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免疫球蛋白可作为重型患者首选治疗。 许翔 朱曼 马红丹关键词:吉兰-巴雷综合征 免疫球蛋白 普拉克索联合美多芭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帕金森病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美多芭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普拉克索治疗。治疗3个月后,参照帕金森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用运动障碍评分(UPDRSⅢ)评估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3个月后运动功能;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观察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49%高于对照组的7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和3个月后,两组UPDRSⅢ下降,且观察组UPDRSⅢ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ADL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1%与对照组的12.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疗效好,可显著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高。 许翔关键词:帕金森病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日常生活能力 76例急性胃扩张的临床诊治报告 2014年 目的分析急性胃扩张的临床诊断、治疗办法及效果。方法对76例急性胃扩张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采取手术治疗,死亡9例;31例选择保守治疗,死亡6例。本组总死亡率为19.74%。结论急性胃扩张是一种不多见的急腹症,病情发展快,死亡率较高。给予早期确诊并给以针对性的治疗,能够较好地挽救患者生命。 马红丹 张晓飞 许翔关键词:急性胃扩张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