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飞虎
- 作品数:32 被引量:85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中企跨境负债融资并购中杠杆收购风险点研究
- 2019年
- 在全球化的今天,通过杠杆收购进行跨境业务扩张可以视为企业整合全球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杠杆收购是否成功,有赖于对专用资金池、结构化交易及并购机会三大核心要素的把握。准确识别前述要素的风险点,有利于提高中企跨境并购的成功率。
- 郑飞虎伍燕然胡松明江婕
- 关键词:跨境并购风险点
- 跨国公司在华创新外包的交易逻辑与新机理被引量:2
- 2021年
- 本文在交易成本理论基础上,基于技术“双元性”假设与不确定性情境,对跨国公司在华创新外包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接包活动主要受三种不确定性的影响:从交易的市场不确定性来看,当合约标的属于技术秘密时,交易属于“在岸逆向外包”的概率越小;从交易的技术不确定性来看,如果承接方为外商独资企业,交易为“在岸逆向外包”的概率越小;从交易的行为不确定性来看,合同的付款方式越倾向于可变支付,交易属于“在岸逆向外包”的概率越大。进一步从所有权控制视角剖析跨国公司的交易运营策略,发现无论是技术不确定性还是市场不确定性,都会导致跨国公司与内资企业交易活动的收缩。
- 郑飞虎谷均怡
- 信任与家族企业的成长能力——基于方太的案例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本文以家族企业成长过程中对职业经理人的认识冲突与调整为主线,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以方太成功融合职业经理人的案例为样本,利用动态视角,探讨了家族企业能力资源结构与信任机制相互演化与交相影响模型。研究结论表明:家族企业从创立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其能力资源结构经历了自主性到相互依赖再到相互融合的转变;与此相适应,层级信任的桥联机制也由基于家族声誉向算计性信任和制度信任的方向发展。能力资源结构与层级信任的匹配正是现代家族企业得以消除分歧偏误、实现企业与职业经理人专用性资产投入有机融合的重要内在机理。本研究提出了双层信任模型,揭示了层级信任的桥联机制及其与家族企业能力资源结构的交相联系,并探讨了产权控制在信任演化过程中的保障效应。本文的上述结论对于完善中国现代家族企业发展理论体系和指导中国家族企业实践具有深远意义。
- 郑飞虎常磊葛玉良
- 关键词:制度信任动态能力资源依赖
- 股价崩盘风险与企业资本成本——基于公司价值和破产风险的中介效应检验被引量:16
- 2019年
- 本文以2008-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股价崩盘风险对企业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1)股价崩盘风险会显著增加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且股价崩盘风险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更加显著;(2)股价崩盘风险与企业资本成本间的正向关系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3)进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发现,股价崩盘风险带来的公司价值降低以及破产概率的上升是引起资本成本增加的原因之一。
- 胡松明邓衢江婕郑飞虎
- 关键词:权益资本成本债务资本成本破产风险
- 研发全球化与跨国公司对美国研发投资集群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研发全球化与研发地区集群是20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纵深发展的两个重要特征,这在世界技术创新中心-美国国内表现尤为明显。本文为此选取了1997-2006年间跨国公司在美国研发投资与地区集群的相关信息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外资R&D在美国资本与技术密集型行业投资集群效应明显,同时在区位布局上吻合美国的地区专业化分工特征。文章最后探讨了上述集群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 郑飞虎周丽丽庞锦
- 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数量与公司绩效实证分析被引量:5
- 2006年
- 在外部治理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大股东作为一个重要的内部控制角色,对经理人员起到了监督作用。大股东持有的大量公司股份,一方面对激励大股东监督经理人员起到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在外部治理市场不能有效监督条件下,使大股东有机会通过内部控制、关联交易,剥削中小股东财富,导致公司绩效下滑。在两种不同力量作用下,大股东数量与公司绩效呈现一定关系。本文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数量与公司绩效关系加以研究,探寻适合中国的公司治理模式。
- 徐志霖郑飞虎
- 关键词:大股东绩效实证分析
- 研发外包与合约选择:基于跨国公司承包方视角的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本文结合外向式开放创新与外包交易的分析框架,基于承包方视角对国内新型的研发外包活动——"在岸逆向外包"展开实证分析,研究跨国公司对不同合约的选择考虑。利用一家领先的中外合资承包方在2006—2011年间699份合约交易数据分析后发现,项目特征(诸如项目规模、持续时间)与交易双方的关联特性(包括客户类别、客户经验,谈判能力以及合作频次)等因素对承包方合约选择具有明显影响。对于不确定性高、资产专用性强的项目,承包方倾向于选择可变合约;而对项目合作频次高并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交易伙伴,承包方则愿意接受固定价格合约。
- 郑飞虎唐蕊
- 关键词:研发外包承包方合约选择
- 专家学者谈:激发动能 推进创新
- 2020年
- 突破性创新是一种开发新技术与新产品,满足不断变化市场需求的同时创造新需求的创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作出重大工作部署。受复杂严峻经济形势以及新贸易壁垒的影响,我国各创新主体面临严重挑战,外部环境动荡复杂,技术引进难。要推动突破性创新必须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体系.
- 焦豪郑飞虎李倩吴金希
- 关键词:技术引进外部环境
- 跨国公司研发策略部署与开放式创新--来自中国的新发现被引量:7
- 2021年
- 有关跨国公司在海外部署研发等高端资源的经典理论认为,在东道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跨国企业会在东道国部署“低技术价值”研发活动并通过内部控制保护进行“封闭式创新”。本文利用来华跨国公司研发合约交易的数据,基于中国大陆新兴的创新外包活动分析后发现:在2001—2011年间,区别于经典研发资源配置模型,跨国公司在华的研发部署策略从“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转变。本文从理论上对这一转型的成因进行了解释,并以2008年专利法修订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前后对比和双重差分法对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更高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仅提高了跨国公司面向本土市场研发活动的技术价值和市场价值,也同时促使跨国企业更倾向于依托中国知识产权保护(而不是内部控制)对研发成果进行保护。更高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带来的知识溢出正外部性对国内企业深入学习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提供了制度创新红利。
- 郑飞虎曹思未
-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知识产权保护
- 开放式创新框架下对外资利用政策的重新评价被引量:4
- 2020年
- 本文基于开放式创新研究框架,运用制度逻辑理论对中国过去近40年引资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进行考察,借以总结不同制度发展阶段外资引进技术绩效的差异动因,并由此探析国内引资经验对中国企业当下大规模走出去的借鉴意义。利用2001~2011年IT业跨国公司在华技术交易的混合截面数据研究发现:中国以往引资历经封闭式创新与开放式创新两个阶段的制度逻辑变化,并对内资企业的技术绩效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利用高质量外资存在新的实现机制与途径,但其绩效受到交易机会、交易者能力与市场制度化水平等因素的重要影响。上述结论对于中国政府当下更好推进"一带一路"及"走出去"的策略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
- 郑飞虎牛志伟蔡宏波
- 关键词:制度逻辑外资利用开放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