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志英

作品数:59 被引量:212H指数:9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经济管理
  • 29篇社会学
  • 13篇历史地理
  • 8篇哲学宗教
  • 6篇政治法律
  • 5篇文化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艺术

主题

  • 20篇傈僳族
  • 18篇民族
  • 15篇文化
  • 10篇独龙族
  • 10篇宗教
  • 7篇社会
  • 7篇基督
  • 7篇基督教
  • 6篇民族认同
  • 5篇藏彝走廊
  • 4篇仪式
  • 4篇文化变迁
  • 4篇跨境民族
  • 4篇共同体
  • 4篇国家认同
  • 3篇信仰
  • 3篇社会建构
  • 3篇怒族
  • 3篇迁徙
  • 3篇宗教信仰

机构

  • 52篇云南大学
  • 6篇北京大学
  • 2篇云南省社会科...
  • 1篇云南行政学院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红河学院
  • 1篇云南财经大学
  • 1篇德宏教育学院

作者

  • 56篇高志英
  • 3篇段红云
  • 2篇王东蕾
  • 2篇闵红云
  • 2篇任剑丹
  • 1篇李勤
  • 1篇杨飞雄
  • 1篇吴振南
  • 1篇龚茂莉
  • 1篇马居里
  • 1篇缪坤和
  • 1篇刘晓鹏
  • 1篇李晓强
  • 1篇张琳
  • 1篇黄荣华
  • 1篇马青云
  • 1篇沙丽娜
  • 1篇魏娜

传媒

  • 7篇学术探索
  • 5篇西南边疆民族...
  • 4篇云南行政学院...
  • 4篇民族研究
  • 4篇思想战线
  • 2篇世界宗教文化
  • 2篇贵州民族研究
  • 2篇中南民族大学...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世界民族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宗教学研究
  • 1篇云南民族学院...
  • 1篇西北民族研究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今日民族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8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4
  • 1篇2002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独龙族"整乡推进整族帮扶"脱贫模式的启示研究
因自然与社会双重因素而长期封闭于独龙江峡谷的独龙族,从改革开放国家推出一系列扶贫政策,特别是自2010年实施"整乡推进整族帮扶"政策伊始,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从整体贫困到整族脱贫的快速发展历程。对其历程的系统梳理与对以往...
高志英沙丽娜
流动的文化和文化的流动——唐代以来傈僳族的迁徙及其文化变迁研究被引量:20
2007年
历史上,长期的迁徙生活使傈僳族的生存环境一直处于变动之中,从甘青高原沿"藏彝走廊"到川、藏、滇交界地带,又从金沙江河谷迁移到澜沧江,进而到怒江流域,直至东南亚一带。人是文化的载体,人的流动即是文化的流动。由于频繁的战争和游耕经济生活所导致的迁徙使傈僳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其民族文化就一直在流动中断层、积累、沉淀和延续,又在流动中包容、吸纳了其他民族的文化,由此使自身文化发生嬗变。本文主要以历史人类学的研究理论与方法,探讨傈僳族的迁徙历史对其民族传统文化产生的影响,即这种高山深谷间的长期迁徙,使傈僳族的传统文化成为不断流动着的文化,由此所引起的文化的封闭而又多元又成为傈僳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
高志英
关键词:傈僳族迁徙文化变迁
20世纪前半期云南边政学研究述评被引量:2
2013年
20世纪前半期,云南边政学经历了发轫、繁荣到延展三个阶段。尤其是抗战时期,因与多个国家接壤,从中国文化研究的边缘转为中心,从抗日的后方到前哨诸多因素交织,使边政学研究成果斐然,成为其时中国边政学研究两大重镇之一。①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20世纪前半期云南边政学的研究加以系统回顾,以求教于方家。
高志英段红云
唐代藏彝走廊西部边缘民族分布格局与文化变迁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学界一般认为,所谓"藏彝走廊"为氐羌系统民族由西北向西南迁徙,并在迁徙途中同源异流分化出众多民族之通道。而在唐代藏彝走廊西部边缘特殊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则是由洱海东部、北部诸部族向北、向南和向西迁徙,并呈现出乌蛮"正种"与乌蛮"别种"之间的文化普同性与差异性并存、"汉裳蛮"的"夷化"以及乌蛮与白蛮的"汉化"并存等动态性的文化变迁特点。
高志英
关键词:唐代民族迁徙文化变迁
多元宗教与社会和谐——云南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发展问题调查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云南民族众多,有26个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宗教派别齐全,世界五大宗教都有广泛传播;跨境民族多,有16个跨境民族,他们的宗教信仰繁杂。由此决定了云南宗教的长期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群众性的相互交织,却以互相尊重、并存包容为主要发展趋势,这是云南民族宗教发展的主要特征,也是云南各民族和睦相处、社会稳定的基础之一。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宗教、民族无小事",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相交织,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首先要继承云南各民族、各宗教互相尊重、和谐共处的优良传统,既重视境内各民族各宗教之间的宗教信仰自由基础上的和睦相处,又重视与境外民族与宗教之间的独立自主原则下的友好往来,同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激发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从而促进边疆社会的和谐发展。
高志英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多元宗教社会和谐
取代抑或扬弃:宗教关系视角下的怒苏人基督教中国化实践研究
2022年
过往的多数研究认为,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是对其原生宗教的否定与取代。通过对基督教传入前后中缅北界怒族支系怒苏人的信仰观念、仪式主持者与丧葬仪式的历时性变迁的考察、比较,发现基督教在该区域的本土化,实质上是新生代教牧人员引领信众在对其原有文化传统进行选择性扬弃基础上的基督教文化重构式的中国化。从基督教与民族原生宗教关系切入对怒苏人基督教中国化背景、动因、表现与功能、影响的系统研究,可以发现基督教通过对民族原生宗教的扬弃而形塑其民族文化特性的过程,实际上是从“洋教”到“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基督教”转型的中国化实践。
崔阳高志英
关键词:教牧人员主持者丧葬仪式
云南民族宗教文化发展特点及对策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云南宗教及其文化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五个方面的明显特征,即宗教类型上的多元并存性、时间上的历史传承性、空间上的板块交错性、内容上的包容混融性,以及演变中的宗教文化民俗性。鉴于此,在发展宗教及宗教文化中,一要肯定云南宗教文化是云南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清晰认识云南民族宗教文化具精华与糟粕皆备的二重性特征,三是注意云南多民族跨境性特征所导致的民族宗教文化事项的国际化和复杂化,四是在挖掘云南民族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关注宗教入世化和商业化现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高志英魏娜
关键词:云南民族
从20世纪独龙族社会文化的变迁看其观念演变
观念是形而上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在社会文化发生转型时,其文化系统内的诸多观念因素必然随之发生演变,并反过来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   本文论述的重点放在演变比较明显的宗教、族际、生产、婚姻、教育诸方面。实际上,2...
高志英
关键词:独龙族社会文化
文献传递
1910年以前独龙族社会经济文化略论被引量:6
2002年
独龙族居住在滇西北独龙江流域地区 ,文章对其 1910年前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作了系统论述。
高志英段红云
关键词:独龙族社会状态经济文化民族文化
区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多维历史根基:中缅北界经济文化圈建构新证
2024年
整合多民族文字记载与跨境田野调查发现,成果丰硕的藏彝走廊研究中,关注费孝通先生所言中缅印交角地藏彝走廊西南部前缘的跨境性、整体性研究者不多。通过对中缅北界藏彝走廊族际经济交往、文化交流、心理认同乃至政治归附多维历史实践所蕴含的资源共享、经济互补生存智慧的系统性研究,可印证费孝通先生关于藏彝走廊西南空间的跨境延伸性与该走廊的族际交往交流实质论断,并呈现该区域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历程及其多维历史根基,从而反证斯科特“逃离论”的以偏概全之谬。
高志英王焕瑜
关键词:藏彝走廊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