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勇 作品数:8 被引量:48 H指数:4 供职机构: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 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韦氏手法联合天灸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观察韦氏手法联合天灸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选取6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20例):运用韦氏手法联合天灸疗法;A对照组(20例):运用韦氏手法;B对照组(20例):运用天灸疗法。韦氏手法治疗均3次/周,天灸治疗均2次/周;各组均3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过后进行FS-14疲劳量表、临床疗效分析。结果:3组CFS患者在治疗后FS-14疲劳量表明显改善,其中试验组较A、B两组对照组相比改善明显(P<0.01,P<0.05);试验组的临床疗效均高于A、B两组对照组(P<0.05)。结论:韦氏手法联合天灸对CFS患者,疗效满意,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是一个可靠有效的方法,具有推广意义。 汤显能 刘建航 韦贵康 韩杰 徐志为 章晓云 黄勇 陈道云 韦淇元 刘琛怡关键词:慢性疲劳综合征 天灸 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射波刀放疗后肝损伤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自拟方扶正化瘀清热方治疗原发性肝癌射波刀放疗后肝功能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5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接受射波刀立体定向放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一般支持护肝保肝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自拟中药方.治疗4w后比较两组... 梁平 龙芳芳 刘嘉毅 刘建民 刘秋华 姚二华 卢英 黄勇 蔡艳玲关键词:肝损伤 文献传递 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 132例小肝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采用射波刀(CyberKnife)特有的实时影像跟踪与同步呼吸追踪模式治疗小肝癌(HCC),评价射波刀治疗小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主要评价指标为生存率(OS)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次要评价指标为毒副反应及预... 苏庭世 梁平 卢焕贞 程涛 练祖平 侯恩存 高颖川 周颖 黄勇 唐敏洋“韦氏奇穴”的分布与应用 被引量:22 2013年 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了脏腑或经络病证在体表的38个反应点、4条反应线、4个反应区,并将之命名为"韦氏奇穴"。这些穴位分布于人体的头颈、躯干及四肢,有固定的位置并各有其主治功能。本文详细介绍了"韦氏奇穴"的定位、作用、主治范围及手法操作方法。 韦贵康 韦坚 刘建航 周红海 谢冰 安连生 王明杰 姚民安 杨祖毅 黄勇 黄如慧关键词:按摩 名医经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介入与单独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局部原发性肝癌(>5cm)的临床同期对照研究 目的:回顾性分析立体定向放疗联合或不联合介入治疗局部原发性肝癌及预测预后因子.方法:收集从2011年1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诊断为肝癌(HCC)并接受立体定向放疗(SBRT)或介入+立体定向放疗(TAE/TACE+S ... 苏庭世 卢幻真 程涛 周颖 黄勇 高颖川 唐敏洋 梁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射波刀放疗后肝损伤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自拟方扶正化瘀清热方治疗原发性肝癌射波刀放疗后肝功能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5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接受射波刀立体定向放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一般支持护肝保肝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自拟中药方。治疗4w后比较两组... 梁平 龙芳芳 刘嘉毅 刘建民 刘秋华 姚二华 卢英 黄勇 蔡艳玲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文献传递 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评价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头痛"与"颈源性"与"手法"与"随机对照"为中文检索词,以headache AND cervical AND manipulation AND randomized controlled为英文检索词,通过计算机在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及Pub Med数据库检索2005年1月至2015年10月所有的相关文献。利用Revman 5.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出文献120篇,经过筛选最终纳入7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共涉及561例患者,均为中文文献。漏斗图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倚。纳入的7篇文献均最终进行了2组间显效率的比较,各研究结果之间具有同质性(I2=0%,P=0.630)。手法组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药物、牵引、中频电疗、低周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7.430,P=0.000;OR=4.140,95%CI(2.85,6.02)]。结论: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优于药物、牵引、中频电疗和低周波治疗。 刘建航 陈道云 黄勇 徐志为 李锦威关键词:颈椎 颈源性头痛 推拿 脊柱 META分析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研究评估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符合肩周炎诊断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45~60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3天,就诊当日及3天后,肩部红光照射理疗20 min;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分别于就诊当日及3天后施以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及随访期间进行自主功能锻炼。对比组间与组内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肩关节活动度(内旋、外旋、前屈、后伸、外展、内收)、肩关节外展肌力。结果首次治疗后即刻、第2次治疗后即刻、随访1月时两组Constant-Murley评分、肩关节内旋活动度、肩关节外展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首次治疗后即刻、第2次治疗后即刻、随访1月时试验组肩关节外旋活动度、肩关节外展肌力明显升高(P均<0.05);对照组第2次治疗后即刻、随访1月时肩关节外旋活动度与外展肌力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首次治疗后即刻、第2次治疗后即刻、随访1月时肩关节前屈活动度、肩关节内收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均<0.05),首次治疗后即刻试验组肩关节前屈与内收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首次治疗后即刻VAS较治疗前升高(P<0.05),第2次治疗后即刻、随访1月时VAS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均<0.05);试验组首次治疗后即刻、第2次治疗后即刻、随访1月时VAS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首次治疗后即刻、第2次治疗后即刻、随访1月时肩关节后伸活动度较治疗前均降低(P均<0.05);试验组第2次治疗后即刻、随访1月时肩关节后伸活动度较治疗前均升高(P均<0.05)。结论在口服消炎止 金筱妤 邓蓉蓉 黄勇 王资涵 荣魏浩 谢林 康然关键词:肩关节周围炎 正骨手法 功能锻炼 肩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