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婧琳

作品数:59 被引量:112H指数:7
供职机构:长沙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专利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理学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医药卫生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9篇传感
  • 16篇感器
  • 16篇传感器
  • 14篇电极
  • 14篇纳米
  • 11篇电化学
  • 11篇修饰
  • 9篇荧光
  • 9篇金膜
  • 9篇基因
  • 8篇致癌
  • 8篇致癌基因
  • 8篇膜修饰
  • 8篇癌基因
  • 7篇修饰电极
  • 7篇膜修饰电极
  • 7篇复合膜修饰电...
  • 7篇癌变
  • 7篇癌变组织
  • 6篇膜层

机构

  • 55篇长沙理工大学
  • 3篇湖南大学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亚...

作者

  • 58篇何婧琳
  • 49篇曹忠
  • 14篇肖忠良
  • 11篇伍娉
  • 11篇张玲
  • 11篇朱爽丽
  • 7篇王明星
  • 7篇孙立贤
  • 7篇曾巨澜
  • 6篇戴云林
  • 6篇曹婷婷
  • 5篇龙姝
  • 5篇谭淑珍
  • 5篇周婷
  • 5篇黄茜茜
  • 5篇杨婵
  • 5篇肖慧
  • 4篇曾利红
  • 4篇张阳
  • 4篇王君霞

传媒

  • 12篇化学传感器
  • 5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分析化学
  • 2篇广东化工
  • 1篇大学化学
  • 1篇化工高等教育
  • 1篇中国科学:化...
  • 1篇第十届全国化...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8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12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DNA-银纳米簇检测癌细胞的靶向荧光探针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链DNA‑银纳米簇(dsDNA‑AgNCs)检测并治疗乳腺癌细胞的靶向荧光探针,该荧光探针形状结构为囊泡结构,该囊泡能够特异性识别并进入到癌细胞内,与乳腺癌细胞内的早期生长反应基因(Early gr...
何婧琳王星星黄思颖梅婷婷张阳杨婵
文献传递
MWCNTs-rGO/PDDA-AuNPs复合膜修饰电极对莱克多巴胺的灵敏检测被引量:9
2016年
采用自组装方法,将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功能化的金纳米颗粒(Au NPs)负载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还原型氧化石墨烯(r GO)夹层,再涂覆于玻碳电极(GCE)上,制备了纳米复合膜修饰电极MWCNTs-r GO/PDDA-Au NPs/GCE.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修饰膜的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探讨了其对莱克多巴胺(Rac)的循环伏安行为,结果表明MWCNTs-r GO/PDDA-Au NPs纳米复合物对Rac表现出显著的电催化氧化特性.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得该复合膜修饰电极对Rac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36~4.5μmol/L,检出限为6.35 nmol/L(S/N≥3),且显示出良好的抗干扰能力、稳定性及重现性.采用该方法检测猪血清及猪尿样中的Rac,回收率达95.4%~105.9%,表明该复合膜修饰电极对实际样品中Rac的检测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寻艳曹忠宋天铭吕超志刘峰何婧琳杨荣华
关键词:莱克多巴胺
基于非标记DNA核酸适体的高灵敏IgE荧光传感器检测研究
本文研制了一种基于DNA核酸适体(aptamer)的荧光传感器,用于免疫球蛋白E(IgE)的检测。标记德克萨斯红的短链DNA(T—DNA)与部分IgE的aptamer序列互补配对,从而在绑定IgE后体系的荧光信号增强。另...
何婧琳吴再生张松柏沈国励俞汝勤
关键词:生物传感器核酸适体基因检测
文献传递
富含胸腺嘧啶DNA传感探针对水体中Hg2+的检测被引量:1
2015年
该工作以富含大量胸腺嘧啶(Thymine,T)核酸单链为识别分子,SYBR Green I (SG)为荧光基团,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的荧光增强法检测Hg2+。由于T-Hg2+-T键的形成,富T单链自我折叠或者两两配对形成双链DNA结构,当溶液中的SG嵌入DNA双链中时,SG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实验结果表明,SG荧光强度随着Hg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最优实验条件下,SG的荧光强度与Hg2+的浓度在4.000×10-7~2.000×10-6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900×10-8 mol/L。该方法在含5.0%湘江水实际样品中获得的回收率为98.72%~104.5%,因此该传感器可用于实际湘江水样品中Hg2+的测量。
肖慧杨婵赵珍文家意刘凤周银香徐思嘉许庭琦何婧琳曹忠
关键词:分子识别荧光光谱分析
DNA纳米球检测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NA纳米球检测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DNA纳米球检测探针包括单链探针A、单链探针B和单链探针C,所述单链探针A、单链探针B和单链探针C均至少含有一段回文序列的粘性末端,所述每段回文序列为10个碱基...
何婧琳唐玲梅婷婷廖诗晴郭美彤
一种L-精氨酸的检测方法及传感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精氨酸(L‑Arg)的检测方法及传感器,所述方法包括合成二茂铁功能化十六肽二硫代环戊烷(FC‑P16 Peptide)、制备FC‑P16 Peptide/AuE多肽复合膜修饰电极和L‑精氨酸检测等步骤...
曹忠周宁涛周立朱钦何婧琳肖忠良贺玉敏冯泽猛印遇龙
铜纳米簇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贵金属纳米簇一般由几个到约一百个金属原子组成,具有超小粒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以及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近年来备受人们的关注,相比较于金纳米簇和银纳米簇,铜纳米簇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该文介绍了铜纳米簇的光学性质、合成方法和应用进展,重点总结了合成铜纳米簇的模板法、化学还原法、反相微乳液法、刻蚀法等,评述了铜纳米簇用于重金属离子、p H、小分子、生物分子等的荧光检测应用及其在生物标记、生物成像上的分析应用。
李婷李盼盼肖慧杨婵黄思颖何婧琳曹忠
关键词:荧光传感
微电极生物传感器及其在检测端粒酶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端粒酶的微电极生物传感器,所述微电极具有三电极体系,包含Ag/AgCl参比电极,铂丝对电极以及由带有二茂铁的巯基DNA底物链SH‑HC‑Fc修饰的金工作电极。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微电极生物传感器在检测端...
何婧琳张阳 黄思颖 王星星 梅婷婷
文献传递
基于3,3`-二硫代双(1-丙磺酸)-汞复合膜的L-半胱氨酸的检测方法及传感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3,3’‑二硫代双(1‑丙磺酸)‑汞复合膜的L‑半胱氨酸的检测方法及传感器,依次将3,3’‑二硫代双(1‑丙磺酸)(DTPS)和汞离子(Hg<Sup>2+</Sup>)自组装修饰在栅极延长出来的金电极...
曹忠彭与煜刘陈唐玲朱钦金敏何婧琳肖忠良
文献传递
用于腺苷检测的基于级联扩增核酸适体电化学传感界面的构建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该文报道了一种基于酶级联扩增的电化学核酸适体检测腺苷的新方法。当腺苷存在时,滚环扩增的引物通过E.coli DNA连接酶的作用与通过巯基组装在金电极上的固定探针连接。在pHi29 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滚环扩增反应进行并产生一条与环形探针完全互补的长的单链,然后将大量金纳米粒子标记的核酸探针与滚环扩增的产物杂交。该传感界面电化学行为的结果表明,通过酶级联扩增的方法提高了检测腺苷的阻抗响应灵敏度,且选择性和重现性良好。用于腺苷的检测时,其线性范围为2.0μmol/L^100μmol/L,最低检测浓度为2.0μmol/L,表明该传感界面的设计可作为一种通用方法而有望用于其它目标物的检测。
王君霞何婧琳曾利红伍娉朱爽丽曹忠
关键词:核酸适体电化学阻抗腺苷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