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艳娟

作品数:64 被引量:631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建筑科学
  • 31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水利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7篇隧道
  • 12篇围岩
  • 10篇隧道工
  • 10篇隧道工程
  • 9篇支护
  • 9篇隧道围岩
  • 6篇开挖
  • 6篇基坑
  • 6篇建筑
  • 6篇安全性
  • 5篇建筑物
  • 5篇海底隧道
  • 5篇城市
  • 5篇城市隧道
  • 4篇地层
  • 4篇地铁
  • 4篇隧道穿越
  • 4篇隧道施工
  • 4篇浅埋
  • 4篇安全性控制

机构

  • 58篇北京交通大学
  • 4篇苏交科集团股...
  • 2篇清华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中铁二院工程...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中铁四局集团...
  • 1篇北京城建设计...
  • 1篇天津轨道交通...
  • 1篇中国国家铁路...
  • 1篇中国电建市政...

作者

  • 58篇侯艳娟
  • 46篇张顶立
  • 30篇房倩
  • 16篇张成平
  • 16篇孙振宇
  • 15篇苏洁
  • 10篇陈铁林
  • 6篇刘艳
  • 6篇骆建军
  • 5篇李鹏飞
  • 5篇刘美麟
  • 4篇蒋龙
  • 3篇张建斌
  • 3篇李兵
  • 3篇李鹏飞
  • 3篇黄俊
  • 3篇李新宇
  • 2篇牛晓凯
  • 2篇刘翔
  • 2篇曾超

传媒

  • 4篇岩土工程学报
  • 4篇岩石力学与工...
  • 3篇力学学报
  • 3篇北京交通大学...
  • 2篇岩土力学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工程力学
  • 1篇铁道工程学报
  • 1篇铁道学报
  • 1篇铁道标准设计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铁道勘察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科教导刊
  • 1篇工程科学与技...
  • 1篇中国岩土锚固...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12篇2019
  • 8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软硬不均地层中盾构施工引起的地层隆沉预测被引量:21
2019年
将刚度当层法与Mindlin基本解相结合提出双层弹性体系下盾构施工引起地层隆沉的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可以同时考虑开挖面处不平衡力、盾壳–土体间摩擦力、盾尾同步注浆压力、二次补偿注浆压力、施工期间地层附加荷载及地层损失6个施工因素对地层隆沉的贡献,同时可以反映上下地层刚度差异对地层隆沉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盾构浅埋时,其在上下刚度不均地层中掘进引起的地表隆沉与其在单一软或单一硬地层中掘进引起的隆沉差别较大;当盾构埋深逐渐增大时,这个值逐渐接近盾构在单一软地层及单一硬地层中掘进引起隆沉的平均值,此外研究发现,二次注浆范围从全断面至未注浆变化时,地层的隆起值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变为0,当注浆范围为上半断面时,注浆补偿效果最好。从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的实测数据与理论计算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提出的双地层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开挖面前方地表的隆起及开挖面后方先沉降后隆起再稳定的规律,且比基于单一地层模型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到的隆沉值更接近实测值,计算误差可减小11.08%。研究成果可为盾构在单一地层及软硬不均双层地层中施工引起的地层隆沉的预测提供理论指导。
曹利强张顶立房倩侯艳娟孙振宇
关键词:隧道工程盾构施工
一种用于模拟盾构泥膜形成的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模拟盾构泥膜形成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包括地层模拟箱、用于模拟泥浆仓的有机玻璃管道和为有机玻璃管道内的泥浆供驱动力的动力加载系统;所述有机玻璃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地层模拟箱套接连通,所述动力加载系统从有机...
张成平蒋龙张顶立韩凯航侯艳娟
北京地铁施工安全事故分析及防治对策被引量:85
2009年
当前我国城市地铁建设发展迅速,但也出现了各类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的严峻事实.基于这一现状,以北京地铁近年来新建线路施工中出现的具体工程事故案例为背景,结合新建地铁的工程特点及施工难点,分析了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现有事故资料的整理分析,按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分为5种类型:地层过量变形引起坍塌、不良地质体突发灾害、施工诱发地下管线破坏、工程施工管理不力、施工设备及操作技术过失引发的事故.针对每一类事故,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及方案,进而提出适合于我国城市地铁施工安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城市地铁及其他地下工程安全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侯艳娟张顶立李鹏飞
关键词:城市地铁安全事故
一种隧道砌衬结构密实性的检测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砌衬结构密实性的检测装置,由电池、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一时基集成芯片、第二时基集成芯片、运算放大器和电压表组成,与现有...
房倩张顶立刘艳陈铁林张成平苏洁侯艳娟周墨臻
隧道支护结构体系协同优化设计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15
2021年
隧道支护结构体系的设计方法是隧道围岩稳定性控制的基本需求,如何确定合理的支护参数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关键问题。为此,首先将协同学原理引入隧道支护设计,构建了隧道围岩协同支护系统,阐明了其系统组成、研究层次及表征参数;隧道围岩协同支护的核心为充分发挥支护—围岩系统、构件和要素的工作性能,从而产生协同增强效应,其特点为时机衔接、刚度匹配和变形协调,而其目的则是以最小的支护代价实现围岩稳定,本质上为多目标优化问题;进一步以围岩变形、支护受力和支护成本为设计目标,建立了基于分组加权的目标函数隶属度表征方法,据此提出了隧道支护体系多目标协同优化设计方法。将该方法在新建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大跨过渡段进行应用,较之优化前支护性能利用率更高,设计更为合理,为隧道支护结构体系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思路。
孙振宇张顶立房倩侯艳娟
关键词:隧道工程支护设计多目标优化
土木工程专业推免生本硕有效衔接的实现途径被引量:1
2016年
土木工程专业推免生本硕阶段的有效衔接是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对推免生本硕衔接问题认识不足,成效良莠不齐。基于现状调研,结合土木工程学科特色及推免生群体特点,探索该专业推免生本硕有效衔接的实现途径,对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以及促进高校理工科专业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侯艳娟蒋龙张成平
关键词:土木工程
天津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地层及结构变形特性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基于土压平衡盾构隧道关键施工要素分析,提出1种可进行渗流—应力耦合分析的精细化数值模拟方法。依托天津地铁6号线天托站—一中心医院站区间盾构隧道工程,模拟分析关键施工参数对地层及结构变形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实测数据验证模拟结果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通过向盾壳单元施加恒定节点速度模拟盾壳—土体摩擦作用,能够反映盾壳—土体界面的真实剪应力状态,避免盾壳姿态发生倾斜引起附加土体位移;通过向等代层单元施加单元流量边界(流入)模拟同步注浆过程,能够反映浆液引起地层孔压边界的改变;开挖面支护压力的增大可一定程度减小地层沉降和管片环椭圆化变形;盾壳—土体摩擦力的增大将显著增大刀盘前方地层的隆起、盾尾后方地层的沉降、地层沿隧道轴向和横向的水平位移以及管片环椭圆化变形;同步注浆量的增大可有效减小地层沉降、地层沿隧道轴向的水平位移以及管片环椭圆化变形。现场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合理性。
李新宇李新宇张顶立侯艳娟李倩倩
关键词:盾构隧道地层变形
一种用于海域段海底隧道的海床安全性管理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海域段海底隧道的海床安全性管理方法及系统。本发明根据海域段海底隧道的围岩物理力学参数建立海底隧道数值仿真模型,以确定塑性拱顶沉降、突水海床沉降与突水拱顶沉降。然后根据拱顶围岩全过程变形曲线及监测实施时断...
孙振宇张顶立房倩侯艳娟
岩土锚固工程中剪切传递理论的概述及应用
在岩土锚固工程设计中经常采用的依托理论有:对于边坡工程采用的极限平衡理论以及所谓潜在滑移面假定}对于地下工程则采用悬挂作用理论、组合梁作用理论、紧固作用理论以及支护面层的冲切破坏理论等。在这些理论和假定的指导下还创建了一...
徐祯祥侯艳娟苏洁
关键词:边坡工程岩土锚固工程
天津地铁6号线车站深基坑开挖下围护结构及墙后地表变形特性分析被引量:16
2018年
依托天津地铁6号线金钟街站深基坑工程,采用FLAC3D对基坑开挖及支护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其关键影响因素及墙后地表和地连墙变形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开挖深度对变形的影响增大,地连墙最大侧移位置不断下移,地表最大沉降点位置逐渐远离基坑边缘;地连墙侧移、地表沉降随基坑长宽比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但最终数值趋于平缓;基坑插入比对基坑变形控制作用较小,而地连墙厚度对基坑变形控制作用明显;随着支撑刚度的增加,地连墙侧移、墙后地表沉降呈现减小的趋势,但支撑刚度过大不会达到预想的控制变形的效果.最终得到墙后地表最大沉降与墙体最大侧移的比值为1.15,但墙后地表沉降包络面积与墙体侧移包络面积的比值为1.82.
许树生侯艳娟刘美麟
关键词:地铁车站深基坑地表沉降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