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世英

作品数:27 被引量:136H指数:8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金属学及工艺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2篇冶金工程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4篇复合材料
  • 14篇复合材
  • 12篇纳米
  • 11篇镁基
  • 10篇电解
  • 10篇铝电解
  • 9篇镁基复合材料
  • 7篇纳米SIC颗...
  • 7篇AZ91D
  • 5篇电解槽
  • 5篇电解质
  • 5篇铝电解槽
  • 5篇纳米SIC
  • 4篇炭块
  • 4篇镁合金
  • 4篇合金
  • 3篇阴极炭块
  • 3篇力学性能
  • 3篇铝电解质
  • 3篇镁基纳米复合...

机构

  • 20篇清华大学
  • 12篇东北大学
  • 3篇中航工业北京...
  • 1篇河南工业大学
  • 1篇北京生物医药...

作者

  • 27篇刘世英
  • 19篇李文珍
  • 9篇何广进
  • 7篇邱竹贤
  • 7篇张琼元
  • 6篇石忠宁
  • 5篇王兆文
  • 5篇朱雪
  • 4篇高飞鹏
  • 3篇任必军
  • 3篇李明远
  • 3篇朱先朋
  • 2篇贾秀颖
  • 2篇于亚鑫
  • 1篇刘世英
  • 1篇刘世英
  • 1篇曹健
  • 1篇蒋宇扬
  • 1篇赵玉芬
  • 1篇班允刚

传媒

  • 6篇特种铸造及有...
  • 3篇稀有金属材料...
  • 2篇东北大学学报...
  • 2篇铸造
  • 2篇有色金属
  • 2篇中国有色冶金
  • 1篇炭素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矿冶工程
  • 1篇轻金属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炭素技术
  • 1篇有色矿冶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iCp/AZ91D纳米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采用机械搅拌与高能超声处理法制备了纳米SiC颗粒(n-SiCp)增强的镁基复合材料,探讨了基体及其复合材料的干滑动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由于纳米颗粒的强化作用,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要明显的强于基体,随着载荷的增加,基体和复合材料的磨损率线性增加,在磨损过程中,基体和复合材料经过磨合磨损和稳态磨损两个阶段。通过对磨损表面的显微分析发现,磨损机制主要是粘着磨损、磨粒磨损和剥层磨损,载荷大小对磨损机制有重要影响。
刘世英李文珍张琼元朱雪何广进李明远
关键词:镁基纳米复合材料
高能超声处理在制备纳米SiC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中的作用被引量:10
2009年
利用高能超声复合法制备了纳米SiC颗粒增强AZ91D复合材料(n-SiCp/AZ91D),并对高能超声效应及其对颗粒/熔体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测试分析表明,n-SiCp/AZ91D复合材料组织致密,n-SiCp在基体中分散较好,没有发生界面反应。高能超声作用产生的声空化和声流效应,对颗粒/熔体能够起到除气、除渣、高温、高压及润湿作用,将n-SiCp均匀分布到金属熔体中。
刘世英李文珍高飞鹏张琼元
关键词:金属基复合材料纳米SIC颗粒镁合金
Na和电解质对阴极炭块的渗透被引量:2
2008年
采用电解与非电解,加铝液与不加铝液的方法研究了钠和电解质的渗透机理。实验发现:在非电解情况下,不加入铝液,用酚酞测试法没有检测到渗透现象,加入铝液之后,铝和电解质溶解在一起,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钠蒸气和氟化物,渗透到阴极炭块中。在电解情况下,渗透是由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反应共同引起的,电化学反应引起的渗透深度要强于化学反应。无论电解与非电解,有铝液存在时的渗透深度都是随着电解质分子比的增加而加深。
刘世英李文珍王兆文
关键词:铝电解质NA阴极炭块
纳米SiC颗粒增强ADC12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被引量:10
2009年
采用机械搅拌和超声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了纳米SiC颗粒增强ADC12铝合金基复合材料,并对制备出的复合材料进行微观结构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基体合金相比,当纳米SiC颗粒的含量为2.0%时,所制得的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断面收缩率及硬度分别提高23%、43%、160%和7.4%。用扫描电镜对试样拉伸断口的形貌和SiC颗粒的分散情况进行观察,发现纳米SiC颗粒在基体内呈均匀的弥散分布,没有发现大的团聚。同时,纳米SiC颗粒的均匀分布起到了阻碍或者阻止裂纹产生和扩展的作用。
高飞鹏刘世英张琼元韦彦锦李文珍
关键词:机械搅拌纳米SIC颗粒铝基复合材料
石墨含量对阴极炭块渗透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08年
分别对质量分数为20%、30%和100%石墨质阴极炭块的渗透性进行研究,利用酚酞测试法测量其渗透深度,采用扫描电镜法观察电解质渗透到内部的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石墨质阴极材料中石墨含量的增加,Na和电解质的渗透能力减弱。对于全石墨质阴极炭块经过4h的电解渗透后,阴极中有钠、氟、铝等元素,并且钠元素的含量要多于氟元素。从综合性能方面考虑,30%石墨质阴极炭块很适合在工业上推广使用。
刘世英李文珍王兆文石忠宁
关键词:电解质渗透性
铝电解槽中黏土质砖的抗渗性研究
2008年
通过浸泡法和坩埚法对铝电解槽用黏土质砖进行抗渗性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法对工业上已经使用过的黏土质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黏土质耐火砖在高分子比的电解质中浸泡2h后,质量损失率是47.25%,而黏土质保温砖经90min的浸泡后完全溶解在电解质里。坩埚法试验中,耐火砖要比保温砖的抗渗性能好,但两种砖都不耐电解质渗透。工业电解槽中,渗透到黏土质砖的电解质中含有大量的NaF,黏土质砖中的莫来石变成了霞石。
刘世英石忠宁任必军邱竹贤
关键词:冶金技术铝电解槽抗渗性电解质
双室电解槽中电解质渗透行为的研究
2006年
利用双室电解槽研究了冰晶石-氧化铝对炭阴极的渗透。研究发现,阴极室内的液面变化不明显,而阳极室内的液面变化很大,阳极室内的电解质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穿过多孔的中间壁渗透到阴极室。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阴阳极室的液面差增大,电渗速度与电流密度成正比。利用EDX分析发现,渗透到槽壁中的物质主要是冰晶石和氟化钠,钠和铝的含量很少,并且阴极壁中的含量要大于阳极壁,电解质是向阴极渗透的。
刘世英于亚鑫邱竹贤
关键词:铝电解电解质
铝电解槽用干防渗料的导热性与抗渗性被引量:7
2006年
采用自制的沸腾平板导热仪测量防渗料在不同状态下的导热系数,利用坩埚法测量防渗料的抗渗性能。结果表明:防渗料的导热系数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使用过的防渗料导热系数要比新的大一些;防渗料的抗渗能力与堆积密度有关,捣实状态下的抗渗能力比松散状态的好,铝液能够使电解质向防渗料的渗透量增加,在电解质中加入铝块后,防渗料的抗渗能力减弱。
刘世英石忠宁任必军邱竹贤
关键词:铝电解槽导热性抗渗性
蛋白激酶C的抑制剂被引量:18
2005年
蛋白激酶催化将三磷酸腺苷(ATP)γ 位磷酰基转移到蛋白质侧链的羟基上, 从而在将胞外信号透过质膜传送到细胞质以及通过核膜传送到细胞核信号途径中起重要的作用. 蛋白激酶 C(PKC)是一大类磷脂依赖的丝/苏氨酸激酶. 目前为止至少发现 12 个亚基, 各个亚基有不同的组织分布和功能. 由于它们与许多疾病有不同程度的关系, 如癌症、炎症、自免疫失调、心脏病等, 因此, 一些能够封闭 PKC 活性及阻断细胞因子与受体结合, 或干扰信号转导通路的 PKC 抑制剂就有可能开发成为新药. 为此人们致力于开发特异蛋白激酶特别是亚基特异性抑制剂用于疾病治疗. PKC结构有4 个保守区, 针对抑制剂作用不同保守位点, 以及运用不同的抑制机理, 人们已取得了一些成绩, 有些抑制剂已进入临床实验.本文根据抑制剂与 PKC 作用位点、机理, 综述近年来 PKC 抑制剂的发展.
刘世英刘世英刘世英蒋宇扬曹健刘峰
关键词:PKC抑制剂免疫失调特异性抑制剂作用位点核膜
铝电解槽中沉淀的形成及分析被引量:10
2006年
阐述了电解中氧化铝溶解的原理及其溶解行为;指出了电解槽中产生沉淀的原因及沉淀在电解槽中的位置;采用X射线衍射法分析了沉淀物样品的物相组成,物相结果表明,样品中主要包括Na3AlF6、Al2O3、Al和Na5Al3F14,其中Al2O3的含量达到了51%,有的样品中还含有CaF2;最后提出了减少或避免沉淀的方法。
刘世英石忠宁邱竹贤任必军曹全红
关键词:铝电解槽氧化铝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