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韫宁 作品数:85 被引量:1,758 H指数:24 供职机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建筑科学 历史地理 更多>>
1990年与2013年中国大气臭氧污染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疾病负担分析 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分析比较1990年与2013年中国归因于大气臭氧污染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f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的疾病负担。方法利用2013年中国疾病负担研究结果,计算人群归因分值f朋n,分析中国不同省份(不包括中国台湾)1990年和2013年归因于大气臭氧污染的COPD死亡数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比较1990年和2013年中国归因于臭氧污染的COPD疾病负担变化情况。结果2013年,中国的COPD中有7.4%(95%U1:6.1%~8.6%)是由大气臭氧污染造成的。河北省的PAF最大(15.0%,95%UI:12.0%~18.7%),黑龙江省的PAF最小(2.8%,95%UI:0.9%~5-3%)。2013年,我国因臭氧污染导致的COPD死亡人数为67485例,最低的为澳门(11例),最高的为四川(11929例);臭氧污染导致COPD的DALY为116.8万人年,最低的为澳门(257.4人年),最高的为四川(18.9万人年)。进行年龄标化后,黑龙江(21.9人年/10万)、上海(26.7人年/10万)、北京(3814人年/10万)、天津(39.3人年/10万)和吉林(39.7人年/10万)因臭氧污染导致的COPD疾病负担较低;较高的为四川(206.4人年/10万)、青海(202.5人年/10万)、贵州(175.3人年/10万)和甘肃(171.4人年/10万)。2013年臭氧污染导致COPD引起的DALY随年龄增加而升高,15~49岁组为14.4万人年,50~69岁组为43.0万人年,70岁以上组为59.4万人年;且男性(70.8万人年)高于女性(45.9万人年)。1990年和2013年因臭氧污染导致的COPD死亡例数分别为49514例和67485例,导致的DALY分别为89.4万人年和116.8万人年,分别增加了36.3%和30.6%。结论与1990年相比,2013年我国归因于大气臭氧污染的COPD疾病负担显著增加。臭氧污染对我国居民产生了较大的健康损失,在归因疾病负担较重的西部地区尤其应重点关� 崔娟 殷鹏 王黎君 刘世炜 李镒冲 刘韫宁 刘江美 由金玲 曾新颖 周脉耕关键词:臭氧 死亡率 患病代价 危险因素控制对2030年中国慢性病死亡、期望寿命和劳动力损失的影响估计 被引量:42 2017年 目的 估计危险因素控制对2030年中国慢性病死亡、期望寿命和劳动力人口损失的影响。方法 利用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国的结果,根据慢性病死亡风险与危险因素暴露的相关性和比较风险评估理论,计算危险因素的人群归因分值,将慢性病的死亡例数分成可归因和不可归因两部分。采用比例变化模型估计出2030年危险因素暴露和慢性病的不可归因死亡例数,进而获得2030年慢性病的死亡例数。以WHO提出2025年全球主要慢性病危险因素控制目标设置场景假设,计算各类危险因素控制对慢性病死亡、期望寿命和劳动力人口损失的影响。结果 如果危险因素暴露按1990—2013年的变化趋势发展,相比2013年中国慢性病的死亡例数(849.9万例)和死亡率(613.5/10万),2030年死亡例数(1 216.1万例)和死亡率(859.2/10万)将分别增长43.1%和40.0%,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死亡例数增长103.3%,死亡率增长98.8%)和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例数增长85.0%,死亡率增长81.0%)增长速度最快。2030年如果危险因素均实现控制目标,可避免263.1万例死于慢性病;如果仅单个危险因素控制达标,血压、吸烟和BMI是对慢性病死亡的影响最重要3个因素,可分别减少死亡148.4万例、71.7万例和27.4万例;其中,血压控制对缺血性心脏病(减少死亡66.2万例)和出血性脑卒中(减少死亡44.9万例)死亡影响最大,吸烟控制对肺癌(减少死亡25.1万例)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减少死亡20.1万例)死亡影响最大,BMI控制对缺血性心脏病(减少死亡8.6万例)和高血压心脏病(减少死亡4.5万例)死亡影响最大。如果危险因素暴露按1990—2013年的变化趋势发展,到2030年,中国居民期望寿命将达到79.0岁,比2013年增加3.3岁;15~64岁劳动力人口损失为193.2万名;如果危险因素暴露均达标,期望寿命将增至 曾新颖 李镒冲 刘江美 刘韫宁 刘世炜 齐金蕾 周脉耕关键词:慢性病 劳动力 宜昌市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疾病负担分析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宜昌市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疾病负担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开展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分地市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分年份、性别描述和分析宜昌市的期望寿命、健康期望寿命、慢性病早死概率,以及早死和伤残导致的寿命损失情况。结果 2005年、2014年和2015年宜昌市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均呈上升趋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死概率下降。标化YLL率从2005年的17 945. 69/10万,下降至2015年的16340. 30/10万;标化YLD率从2005年的9 859. 95/10万,下降至2015年的9 423. 26/10万;标化DALY率从2005年的27 805. 64/10万,下降至2015年的25 763. 56年/10万。三大类疾病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标化YLL率、标化YLD率和标化DALY率均呈上升趋势。结论宜昌市总体疾病负担呈下降趋势,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负担上升,应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控。 杨佳娟 周脉耕 徐勇 胡池 刘韫宁 曾新颖 吴婵关键词:健康期望寿命 疾病负担 社会经济发展与35~74岁人群糖尿病关联的分析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了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35~74岁人群糖尿病流行状况的关联,为地区糖尿病流行的风险评价和疾病防控政策、措施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资料,人口普查和年鉴数据,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进行降维处理。以个体为水平1,以县(区)为水平2,利用两水平logistic回归随机截距模型分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35~74岁人群糖尿病流行状况的关联性。共纳入156个县(区)的35~74岁居民68415人进行研究。采用SAS 9.4和MLwiN 2.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个经济学社会发展指标降维得到5个公因子,分别代表社会发展、工业发展、污染物排放、城市建设和人口老龄化,累积贡献率为80.47%。社会发展中三分位数组和上三分位数组的糖尿病患病风险高于下三分位数组,OR值分别为1.247(95%CI:1.047~1.485)和1.520(95%CI:1.299~1.778);污染物排放上三分位数组的患病风险高于下三分位数组,OR值为1.309(95%CI:1.122~1.529);城市建设中三分位数和上三分位数组的患病风险高于下三分位数组,OR值分别为1.210(95%CI:1.032~1.418)和1.253(95%CI:1.061~1.480)。控制混杂因素后,社会发展和污染物排放上三分位数组的患病风险仍然高于下三分位数组,校正OR值分别为1.256(95%CI:1.082~1.457)和1.174(95%CI:1.018~1.355),其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糖尿病患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会发展和污染物排放水平高地区的糖尿病患病风险高于水平低地区,应该引起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广泛重视。 王琦琦 于石成 徐成东 刘剑君 李媛秋 张曼晖 龙晓娟 刘韫宁 毕宇芳 赵文华 么鸿雁关键词:糖尿病 主成分分析 多水平模型 1990~2015年中国省级行政区医疗可及性和质量分析 被引量:5 2018年 医疗可及性和质量(healthcare access and quality index,HAQ)是反映医疗系统及时、有效地发现、管理、治疗从而避免疾病死亡能力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利用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比较2015年中国与全球主要国家的HAQ指数差异,同时分析1990~2015年期间中国疾病间、省级行政区间HAQ指数及其变化幅度的差异.2015年中国HAQ指数为74.2分,高出全球平均水平20.5分;中国HAQ指数与其期望值仅相差1.2分,此差距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0.1分).1990~2015年中国在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计划免疫性疾病(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和麻疹)、通过常规手术治愈的疾病(阑尾炎和腹股沟、股骨和腹部疝)、孕产妇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医疗副作用表现出较高的HAQ.2015年北京、澳门、上海等9个省级行政区的HAQ指数达到80分以上;西藏、青海、贵州、新疆和云南的HAQ指数最低;且处于高和中高社会人口发展水平的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其HAQ指数均高于其相应的期望值.1990~2015年中国HAQ指数增长49.30%,其中长幅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为新疆、江西、云南和陕西,均超过55%;长幅最小的省级行政区为西藏、香港和澳门.研究表明,1990~2015年间,中国医疗可及性和质量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在不同疾病领域、不同省级行政区表现出的医疗可及性和质量及其改善程度差异较大. 曾新颖 王黎君 殷鹏 刘韫宁 刘江美 由金玲 周脉耕关键词:中国省级行政区 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肺癌疾病负担分析 被引量:38 2016年 目的分析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归因于肺癌的疾病负担。方法利用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采用死亡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等指标,对中国人群肺癌的疾病负担情况进行描述,并通过计算1990年与2013年相应指标的变化幅度,描述全国肺癌疾病负担的变化情况。结果中国人群肺癌的标化死亡率从1990年的36.04/10万增至2013年的40.41/10万,增加12.13%,标化YLL率从1990年的805.07/10万降至2013年的781.09/10万,降低2.98%;标化YLD率从1990年的8.57/10万升至2013年的11.13/10万,增加29.87%;标化DALY率从1990年的813.64/10万降至2013年的792.22/10万,降低2.63%。与1990年相比,中国人群肺癌的死亡数、YLL、YLD和DALY值均显著上升,且男性上升幅度均比女性大。男性和女性的肺癌死亡率和DALY率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且每个年龄段的男性死亡率和DALY率均明显高于女性。东北、华北地区,西南的四川、重庆及部分东中部地区2013年肺癌的标化死亡率和DALY标化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相对较低。结论与1990年相比,2013年中国人群肺癌死亡造成的疾病负担仍较为严重,各省份肺癌造成的疾病负担水平各有差异,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十分重要。 刘韫宁 齐金蕾 刘江美 殷鹏 李镒冲 由金玲 曾新颖 刘世炜 周脉耕 王黎君关键词:肺癌 伤残调整寿命年 疾病负担 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肝癌疾病负担研究 被引量:68 2016年 目的分析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肝癌疾病负担结果。方法利用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描述中国人群肝癌的疾病负担现状,主要指标包括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同时,用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标准人口,计算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并计算2013年与1990年的变化幅度,描述疾病负担指标的变化。结果2013年中国人群肝癌死亡总数约35.81万人,死亡率为25.85/10万,其中,继发于乙型肝炎(乙肝)的肝癌死亡约16.36万人(占45.69%),继发于丙型肝炎(丙肝)的肝癌死亡约13.42万人(占37.48%);肝癌造成的DALY为4080.40万人年,按照DALY排序,第一位依然是继发于乙肝的肝癌,其次是继发于丙肝的肝癌、其他肝癌、继发于酒精性肝病的肝癌,导致的DALY依次为465.20、339.43、96.43、59.21万人年,男性人群继发于肝病的肝癌DALY均显著高于女性。与1990年相比,肝癌标化死亡葺墨下降25.00%,肝癌DALY绝对值上升16.95%,肝癌的年龄标化DALY率下降33.47%;其巾,继发于丙肝的肝癌疾病负担日趋严重,23年来,其标化死亡率上升106.18%,标化DALY率上升91.68%。分年龄组来看,青壮年和老年人群的肝癌疾病负担最为严重,与1990年相比,肝癌标化DALY率在各个年龄段均呈现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最大是5~14岁,其中,继发于乙肝的肝癌DALY率在5~14岁年龄段下降幅度为46.37%,而继发于丙肝的肝癌DALY率在各个年龄段均呈上升趋势。结论现阶段肝癌依然是造成严重疾病负担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继发于乙肝的肝癌疾病负担下降,但继发于丙肝的肝癌疾病负担冠著上升,男性人群肝癌疾病负担显著高于女性,开展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迫在眉睫.. 王黎君 殷鹏 刘韫宁 刘江美 齐金蕾 周脉耕关键词:肝癌 伤残调整寿命年 疾病负担 2009-2019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群伤残寿命损失分析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利用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2019研究数据分析中国60岁及以上人群因伤残所导致的疾病负担及其变化情况。方法利用GBD 2019中国60岁及以上人群的伤残寿命损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资料,分析2009-2019年中国老年人群伤残疾病负担及变化情况,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60岁及以上人口进行率的标准化计算。结果2019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群的YLD达5637.1万人年,其中YLD排名前6种疾病为年龄相关及其他原因听力损失(以下简称“听力损失”)、脑卒中、下背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失明及视力损失、糖尿病,YLD分别为558.7、428.9、370.6、322.4、309.7、308.7万人年,YLD标化率分别为2181.9/10万、1680.3/10万、1443.3/10万、1265.0/10万、1210.0/10万、1199.3/10万。2019年男性、女性60岁及以上人群的YLD分别为2454.9和3182.1万人年。男性、女性60岁及以上人群YLD排名前16种疾病中,5种疾病(糖尿病、COPD、失明及视力损失、下背痛、听力损失)YLD标化率均下降,男性COPD和女性糖尿病降幅最大,YLD标化率的变化率分别为18.6%、15.2%。10年间跌倒、道路伤害(主要为男性)、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痴呆YLD和YLD标化率增幅最大。结论2009-2019年我国在60岁及以上人群听力损失、下背痛、COPD、失明及视力损失和糖尿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总体YLD负担仍呈加重趋势。今后应继续关注听力损失、脑卒中、下背痛、COPD、失明及视力损失和糖尿病等YLD标化率较高的疾病,同时跌倒、道路伤害、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痴呆YLD标化率增幅较大的疾病也不容忽视,应采取措施加以防控。 陈贺 孟诗迪 刘韫宁 刘江美 王黎君关键词:老年人 疾病负担 一种基于肺结节三正交位CT图像纹理的提取方法和预测肺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肺结节三正交位CT图像纹理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建立肺结节三正交位CT图像体系;b、经离散Curvelet变换法提取肺结节三正交位纹理特征参量。还公开了一种预测肺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肺部... 郭秀花 孙涛 刘韫宁 吴海丰 王嵬1990-2019年中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39 2022年 目的分析1990-2019年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RD)死亡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中国分省研究结果,采用GBD2019世界标准人口对CRD死亡率进行标化,应用Joinpoint 4.8.0.1软件计算各类CRD死亡人数及标化死亡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基于GBD比较风险评估理论估计吸烟、室内空气污染、职业性气体、微粒和烟雾、环境颗粒物污染、低温、被动吸烟、臭氧污染、职业性接触二氧化硅、职业性哮喘、高体质指数(BMI)、高温和职业性接触石棉12个CRD危险因素的归因死亡数。结果1990-2019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死亡人数和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P<0.001),死亡人数从1990年的124.4万(91.2万~139.5万)例降至2019年的103.7万(88.9万~126.6万)例,AAPC=-0.9%(95%CI:-1.5%~-0.3%),P<0.001;标化死亡率从1990年的217.9/10万(163.3/10万~242.0/10万)降至2019年的65.2/10万(55.5/10万~80.1/10万),AAPC=-4.2%(95%CI:-5.2%~-3.2%),P<0.001。支气管哮喘死亡人数从1990年的4.0万(3.0万~5.8万)例降至2019年的2.5万(2.0万~3.1万)例,AAPC=-2.0%(95%CI:-2.6%~-1.4%),P<0.001;标化死亡率从1990年的6.4/10万(4.7/10万~9.5/10万)降至2019年的1.5/10万(1.2/10万~1.9/10万),AAPC=-5.1%(95%CI:-5.8%~-4.4%),P<0.001。尘肺死亡人数从1990年的1.1万(0.8万~1.4万)例降至2019年的1.0万(0.8万~1.4万)例,AAPC=-0.2%(95%CI:-0.4%~0.1%),P=0.200;标化死亡率从1990年的1.4/10万(1.0/10万~1.7/10万)降至2019年的0.5/10万(0.4/10万~0.7/10万),AAPC=-3.1%(95%CI:-3.4%~-2.8%),P<0.001;肺间质性疾病和肺结节病死亡人数从1990年的0.3万(0.3万~0.6万)例增至2019年的0.8万(0.6万~1.0万)例,AAPC=3.5%(95%CI:2.7%~4.2%),P<0.001;标化死亡率在1990-2019年变化不大,AAPC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种类CRD标化死亡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1990年与2019年,COPD、支气管哮喘、尘肺、肺间质性疾病和肺结节病的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2019年我国男性CRD死亡可归 龙政 刘威 齐金蕾 刘韫宁 刘江美 由金玲 林琳 王黎君 周脉耕 殷鹏关键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死亡率